无追索权的保理合同实质上是单纯的债权转让,保理人只能向应收账款债务人主张债权。根据《民法典》第767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无追索权保理的,保理人应当向应收账款债务人主张应收账款债权,保理人取得超过保理融资款本息和相关费用的部分,无需向应收账款债权人返还。与有追索权的保理合同相比,无追索权的保理合同有以下特征:(1)救济途径单一,只能向应收账款债务人主张债权;(2)风险与利益并存,无追索权的保理合同风险高,但保理人取得超过保理融资款本息和相关费用的部分,无需向应收账款债权人返还。
保理业务是什么含义
保理业务是从出口代理交易方式演变而来的,起源于14世纪英国毛纺工业。当时英国毛纺织品是在寄售基础上委托专业代理商代销的。这些代理商向国外买主出售商品,同时向出口商担保买主的商业信用。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外贸业务往来活动比较缓慢。如果在国外没有可靠的代理人进行协助,任何出口企业很难取得成功。到18世纪,美国的一些代理商逐步以其高度效率和雄厚资金掌握了为扩大其国内市场所需要的代贷管理工作。他们的地位也逐步由以前被委托的代理人身份演变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保理商。保理商根据保理合同专门为有关商业企业提供信贷和信用管理服务。经过不断地发展,现代保理商已能提供一揽子服务,包括向卖方提供买方资信调查,100%货款商业风险担保,应收账款管理和资金融通等。据介绍,1990年国际保理业务营业额已达到137亿美元。不仅发达国家中有保理公司开展国际业务,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东盟、匈牙利等也都有保理公司为其本国进出口贸易提供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六十六条当事人约定有追索权保理的,保理人可以向应收账款债权人主张返还保理融资款本息或者回购应收账款债权,也可以向应收账款债务人主张应收账款债权保理人向应收账款债务人主张应收账款债权,在扣除保理融资款本息和相关费用后有剩余的,剩余部分应当返还给应收账款债权人。
-
有追索权保理的保理人该如何进行救济?
414人看过
-
无追索权保理与有追索权保理的区别
284人看过
-
无追索权保理业务的含义是什么
467人看过
-
无追索权保理具有什么优势
418人看过
-
在无追索权的国际保理中,保理商都会放弃追索权吗?
239人看过
-
法定担保物权无须当事人约定吗?
335人看过
债权转让也叫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是债的关系主体变更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协议将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进行变更。... 更多>
-
2022年无追索权保理是什么意思青海在线咨询 2023-01-121、无追索权保理又称买断型保理。 2、当事人约定无追索权保理的,保理人应当向应收账款债务人主张应收账款债权,保理人取得超过保理融资款本息和相关费用的部分,无需向应收账款债权人返还。 3、应收账款在无商业纠纷等情况下无法得到清偿的,由商业银行承担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风险提示:有追索权保理: 1、当事人约定有追索权保理的,保理人可以向应收账款债权人主张返还保理融资款本息或者回购应收账款债权,也可以向
-
无追索权保理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法律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3-10-14无追索权保理的意思是:保理商凭债权转让向供应商融通资金后,即放弃对供应商追索的权利,保理商独自承担买方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的风险。理商放弃追索权是相对的,可以根据合同进行约定。
-
刑事回避当事人救济权规定是什么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2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什么是行政处罚中当事人的救济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3-06-13行政处罚的创设、实施和救济是行政处罚的三个主要环节。救济是行政处罚三个环节中的第三个环节,是保证行政处罚结果合法、公正的事后补救措施。行政处罚的救济包括行政诉讼救济和行政复议救济两种方式。行政处罚后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有要求行政赔偿的权利。也就是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取得赔偿。
-
保理合同追索权诉讼主体是什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6-30保理合同追索权诉讼主体如下 1,保理合同可以分别起诉债权人、债务人。 2,因为保理合同与债权人、债务人分别属于两个法律关系,在起诉时应当分别起诉: (1)保理合同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转让关系; (2)保理合同与债务人之间的基础合同履行关系。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修改后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的规定:同一诉讼中涉及两个以上的法律关系的,应当依当事人诉争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案由,均为诉争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