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
可以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认定: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何区别
194人看过
-
如何判断危险物质投放是否虚假罪
298人看过
-
虚假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否构成罪名
377人看过
-
什么叫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多少年
260人看过
-
虚假危险物质投放罪的严重性
194人看过
-
2024我国刑法对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的量刑规定
91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怎么判定是否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四川在线咨询 2023-10-20符合以下要件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
2022年新刑法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怎么判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4我国《刑法》对于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既遂的犯罪分子的处罚标准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虚假危险物质罪有何区别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5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 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