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和小赵原为夫妻,婚后二人决定买房,然后婆婆申某向小莉转账60万元,并备注了“房款”,之后每月向儿子转账约6600元帮助还贷。购买的房屋登记为小莉、小赵共同共有。现在二人要离婚,所以申某就起诉要求二人返还购房款97万余元。法院审理后驳回了申某的诉讼请求。
基于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在子女刚刚工作、刚刚结婚的情况下,父母往往都会因为子女缺乏经济能力所以自愿出钱资助子女购房,而这个出资往往会被认定为父母对子女的自愿赠与。对于此案,如果申某想要回房款,就需要提供证据证明97万都是借款,而非是对儿子儿媳的赠与;但事实上申某并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这笔钱就被认定为申某对儿子、儿媳的无偿赠与了,既然是无偿赠与那赠与财产交付之后赠与就是不可以撤销的,所以法院未支持申某的诉讼请求。
据了解,对于这套房双方父母是都有出资的,那么对于这种双方父母都出资购买的房子,其所有权该如何确定呢?
对于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如果说夫妻双方对于财产的归属问题有约定的,那就按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的,那么这套房产就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而本案中,房屋的房产证上登记的是夫妻双方的名字,这可以算是双方约定房产归双方共同所有的体现,所以本案中双方如果离婚的话,是都有权要求分割此套房产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父母在给子女出资购房的时候,最好直接约定好到底是赠与还是借款;如果说是把钱借给子女的话,那最好打借条,即使不打借条在转账的时候最好也备注上是借款,总之在借款的时候就要保留证明出资是借款,只要能证明是借款,那日后这笔钱就可以要回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作为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处理。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财产的除外。
-
婆婆能否得到儿媳的赡养?
287人看过
-
婆婆持复写件向前儿媳索债败诉
436人看过
-
婆婆的房子能否过户给儿媳妇
440人看过
-
婆婆去世,儿媳妇能否请假?
205人看过
-
离婚儿媳得房产公婆砸房罚款又获刑
212人看过
-
婆婆给儿媳的钱离婚能要回吗
371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夫妻离婚前公婆遗留房产儿媳有权继承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17首先你公婆是否里有遗嘱,你是否属于遗嘱继承人如果不是,那么房产就是属于丈夫的私有财产,因为丈夫的父母遗留的财产,首先是遗留给子女的财产,那是属于第一继承人,也就是顺位继承,如果你丈夫也不在了,也没有兄弟姐妹,那么就由妻子及子女共同继承,现在的情况是公婆留给其子女的财产,而且该财产不是你与丈夫共同生活期间通过劳动获得的,所以你不可能继承该房产,除非公婆留有遗嘱,指定你也是该房产的继承人之一,要不你是
-
免债务离婚怎么办前婆婆状告前儿媳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0准儿媳与准婆婆约定,如儿媳与儿子结婚,儿媳所借婆婆的24000元可以免除。然而,双方结婚6年又离婚后,婆婆却拿出了借条。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根据借条依法判令前儿媳还款。2000年6月,被告张某(女)在与原告李女士的儿子谈恋爱期间,向李女士借款24000元,并出具借条一张,内容为:“张某格借女士24000元整”。庭审中张某对该借条的真实性无异议,但称当时与李女士约定该借款在其与李女士的儿
-
婆婆离婚了, 儿媳媳妇还用管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1-31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庭事务,还是家庭成员平心静气地协商解决。 要讲法,就可能得罪一些家庭成员的“自尊心”。 对你婆婆的抚养问题,首先是你的公公也是她的丈夫要尽到法定的扶养义务,夫妻之间有相互扶持的义务,婆婆的生活问题首先要公公负责,实在不行,可以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其次,如果他们的夫妻共同财产不够扶养的,子女就要尽赡养的义务,兄弟姐妹都要出力出钱。
-
婆婆房子过户给儿媳离婚归谁河南在线咨询 2024-04-01婆婆房子过户给儿媳离婚归谁,要分情况而定:1、婆婆房子过户给儿媳的,如果明确规定只赠予儿媳一人的话,就属于儿媳的个人财产,离婚归儿媳个人所有;2、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只赠予个人,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以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