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与合同撤销有什么法律后果?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19 22:10:14 235 人看过

合同无效与合同撤销引起的法律后果具体包括:

1、合同被认定无效与合同撤销后,当事人应当返还因该合同所取得财产,无法返还或已没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合同被认定无效与合同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一、网络贷款被骗了合同也写了没欠钱怎么办

网上贷款被骗签了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撤销权诉讼一方可以要求返还财产吗

撤销权人行使合同撤销权后,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被撤销后,当事人也要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具体的是:

1、返还财产。适用于已经履行的合同,是指因该合同交付了财产的当事人对已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经接受财产的当事人则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包括所交付的财产及其孳息和所支付的费用;

2、折价补偿。是指当事人对应当返还而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予以折价补偿。

3、赔偿损失。是指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所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合同无效后多久返还财产

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之后,该合同自始无效,因此根据无效合同而得利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的行为,依照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因无效合同而获利的人应当立即返还不当得利。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8日 07:4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合同无效相关文章
  • 无效合同如何判断,合同无效有什么法律后果
    一、无效合同如何判断违法性是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规定,虽然为无效合同的确认确定了一项明确的标准,但在具体适用中,还应当注意如下几点:(一)必须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才能直接导致合同无效。(二)必须是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三)必须是违反了强行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定。从实践来看我国法律法规确定了大量的强行性规范,在认定合同效力时,有必要在法律上区分何为取缔规范何为效力规范。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标准:1,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该规定属于效力规范。2,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或不成立的,但违反该规定以后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也应当认为该规范属于效力规范。3,法律法规虽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禁止性
    2023-03-23
    105人看过
  • 房屋赠与撤销,赠与合同的法律效果?
    房屋赠与后,由于各种原因,赠与人如果反悔了,不愿意再将房屋送给受赠人,法律上是允许的,但也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赠与人反悔的时候,房子还没有过户给对方,也就是法律上所说的“在赠与物实际转移给受赠人前”,这时候赠与人是有权撤销赠与的。所谓的实际转移前,就是指房屋还没办理相关过户,即是说还没去房管局变更登记。只要赠与财产实际转移前,赠与人都可反悔。但也有一例外,即是经公证或具有扶贫、救灾等公益、道德性质的赠与不能撤销。第二种情况是房子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那就只有当受赠人出现以下情形时,赠与人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赠与的权利。(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近亲属的;(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姐弟房屋赠与反悔具有效力吗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
    2023-07-18
    489人看过
  •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发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以及合同无效和合同被撤销是否有溯及力
    一、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发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有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发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有:1.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合同在被认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2.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3.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如关于管辖权、法律适用的条款即属于有关争议方法的条款。4.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二、合同无效和合同被撤销是否有溯及力合同无效和合同被撤销有溯及力。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
    2023-06-20
    165人看过
  • 合同无效或撤销后合同后果如何处理?
    第一,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第二,对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以后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4-04-18
    85人看过
  • 法律可撤销合同还是无效合同
    可撤销合同。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备案条件是什么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备案条件为:具有基于重大误解订立、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等可撤销事由。《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在胁迫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是有效协议吗被胁迫写的协议是无效的。双方应当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下签订协议,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
    2023-04-10
    131人看过
  • 法律上的合同无效有什么后果
    合同无效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无效房地产合同是如何处理的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二、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处罚合同被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为: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担保合
    2023-04-10
    59人看过
  • 合同无效有什么后果法律依据
    合同无效有法律后果是合同自始无效,对于已经履行的,应当通过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方式使当事人的财产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并且过错方应当向无过错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并给对方造成损失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一、如何正确界定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1、缔约过失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2、行为人实施了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3、有缔约一方信赖利益之损害事实存在;4、缔约过失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二、缔约过失责任没收定金吗缔约过失责任一般不没收定金。缔约过失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
    2023-03-31
    341人看过
  • 赠与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赠与合同撤销的时限是怎样的
    一、赠与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赠与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是:该合同即视为自始无效,赠与人不再负担给付赠与标的物的义务,对尚未给付赠与标的物的,可以不给付,对于已交付的,赠与人可以向受赠人请求返还。二、赠与合同撤销的时限是怎样的赠与合同撤销的时限需根据具体情形确定。一般而言,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都可以随时撤销赠与,但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后,即已经完成赠与行为,因发生纠纷需要撤销赠与合同的,要注意以下时间:1.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如赠与人发现受赠人不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的,要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一年内,到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赠与合同,返还赠与财产。若逾期不予起诉的,法院不再予保护。2.赠与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三、赠与的任意撤销是怎样的赠与的任意撤销是:赠与人在转移赠与的财产权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如果赠与的
    2023-03-09
    96人看过
  • 施工合同无效的后果与法律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将导致合同自始无效,合同关系不再存在,当事人不再享有和承担原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能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的处理只按照缔约过失来承担责任,由有过错的一方赔偿另一方因合同无效而造成的损失,双方均有过错的,依照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另外,损害事实的举证责任在受损害一方,如果受损害一方对其损失不能通过举证加以明确,其要求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的请求法院不能支持。而有过错一方除了自行承担给自己造成的违法后果外,还要承担无过错方的实际损失。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有以下两种形式:(1)单方返还。单方返还,是指有一方当事人依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了财产,该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虽
    2023-07-04
    281人看过
  • 合同无效和可撤销有什么不同,撤销合同或无效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一、合同无效和可撤销有什么不同合同无效和可撤销有以下不同;1.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而合同无效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2.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可撤销合同中,是撤销权人决定是否变更、撤销合同,其他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干预;而合同无效中,人民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3.可撤销合同并非当然无效,其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而合同无效是当然无效、自始无效,且不能变更。4.对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超过行使期限,合同有效,不得行使撤销权;而合同无效,则不存在期限的限制。二、撤销合同或无效合同的条件是什么撤销合同或无效合同的条件是:1.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合同在被认定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2.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
    2023-03-30
    249人看过
  • 探讨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性质与分类
    概念不同。无效合同是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或是与法律行政法规相互冲突而无效的合同。合同无效,则是指缺少合同有效的必要条件,开始是合同效力待定,被当事人拒绝追认,或是起诉到法院被法院判决或是由仲裁委员会裁定无效。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无效合同规定,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的,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四百九十七条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2023-07-19
    217人看过
  • 有什么办法能撤销无效合同
    撤销无效合同首先要找出该合同中是否有违反《民法典》或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关键条款,可以和对方当事人协商解除合同。协商不成的,合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借款合同欺诈让还高利息怎么办借款合同存在欺诈行为的,出借人要求偿还高利息的,受欺诈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受欺诈方的撤销权应当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民法典中侵权责任能否合同约定侵权责任可以合同约定。民法典规定合同只有一方存在欺诈、胁迫或
    2023-06-22
    369人看过
  • 合同的撤销权与无效有什么联系
    合同的撤销权与无效有以下联系:合同被撤销后,合同失去了法律效力,成为了无效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效力。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一、哪些情况下预付款会退还?预付款会退还的情况包括:1、合同不成立;2、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3、收受预付款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被解除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
    2023-03-09
    450人看过
  • 合同法律关系中无效与可撤销合同的认定
    可撤销合同是指存在可撤销原因的合同,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瑕疵,撤销权人通过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予以撤销或者变更。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因而绝对不许按当事人合意的内容赋予法律效果的情形,无效合同自始无效。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相比,有以下区别。首先,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前已经生效。在被撤销以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而无效合同在法律上当然无效,从一开始即不发生法律效力。其次,可撤销合同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以撤销行为为之,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故对无效合同的确认,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主动干预,宣告其无效。比较无效合同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区别1、无效合同是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2、可变更或撤销的
    2023-07-10
    428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确认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从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是第三人利益的;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 合同无效是指合同... 更多>

    #合同无效
    相关咨询
    • 民法典规定无权代理合同,合同无效与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14
      无权代理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合同撤销在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后已经履行的部分如果可能可以恢复原状,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
    • 合同的撤销与无效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4
      合同撤销与无效的法律后果是: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仍然有效,应当认可之前的履行,对于无效行为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或作折价补偿,过错方应酌情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 《合同法》法律规定合同被撤销,有什么后果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12
      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 1、行为人因履行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应当退还或者折价赔偿; 2、合同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赠与合同法定撤销条件有哪些,合同无效能撤销吗合同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05
      在赠与人转移赠与财产权前(动产交付前,不动产过户登记前),赠与人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但下列三种合同除外: 1〕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 2〕道德义务性质的; 3〕公证的。 二、赠与合同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生效合同无效可变更、撤销合同合同效力纠纷效力待定合同 1、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2、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3、
    • 合同无效或撤销后合同后果如何处理?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04
      第一,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第二,对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以后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所遭受的损失,如果当事人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