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免处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6 11:42:12 389 人看过

法律规定的定罪免处是认定犯罪,免予刑事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已经构成犯罪,这是免刑制度的前提条件。

怎么区分定罪免处和缓刑

定罪免处和缓刑的区别有:

1、两者之间判刑处罚不同,定罪免处是对犯罪分子不判处刑罚,缓刑是需要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的;

2、适用的情况是不一样,定罪免处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情况,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3、产生的后果是不一样,定罪免处完全不用负刑事责任,而缓刑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不用执行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非刑罚性处置措施】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5: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探究刑法中的数罪并罚规定及其意义
    数罪并罚的刑法原则有:1、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2、数罪中有期徒刑、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3、数罪中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后,管制仍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数罪并罚是属于刑法原则吗?数
    2023-07-02
    358人看过
  • 假释比例的规定及其意义
    对假释有下列规定:1、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2、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规章制度,接受教育改革,确实有悔改的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假释。如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假释比例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减刑与假释的区别有哪些减刑与假释的区别主要有:(1)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执行了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且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实施的犯罪分子。(2)次数不同。假释只能适用一次,而且附有考验期和必须遵守的条件;减刑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多次。(3)内容不同。假释是将犯罪分子提前释放,在考验期内予以考验;减刑则是适当减少犯罪分子的刑期,犯罪分子仍然在监狱里执行相应的刑期。(4)新罪和漏罪产生的影响不同。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有新
    2023-07-11
    280人看过
  • 法律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法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犯罪客观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有无和轻重对对决定并反映行为危害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刑法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几种规定,危害结果在不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1)以是否出现直接客体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既遂通常以发生特定危害结果为前提,而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均以没有发生特定结果为条件。比如,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的死亡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2)以是否出现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在某些犯罪中,特别是过失犯罪中,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犯罪的构成要件,如果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就不成立犯罪。比如,过失伤害罪,如果行为没有造成被害人重伤的,不成立本罪。(3)以有发生某种特定的物质性严重后果的危险性作为犯罪既遂或构成犯罪的标准。比如,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破坏电力设
    2023-06-11
    242人看过
  • 其规定公民遵守法律的意义
    1、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利益的社会规范,遵守法律符合社会大多数公民的利益;2、法律具有强制性,不遵守法律要受到相应的惩罚;3、遵纪守法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的普遍共识,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的选择;4、只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保障。公民需要遵守的基本文明规范有哪些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这10个基本规范,在调整整个公民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中,各有不尽相同的功能,大致说来可以对这些功能作这样的认识和划分:“爱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规范的也主要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即把“守法”作为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明礼”主要是规范公共场合的公共道德行为,文明礼貌是公民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础的道德准则;“诚信”主要也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
    2023-07-21
    111人看过
  • 合同有偿含义及其法律规定
    有偿合同是指任何一方同时享有合同并承担一定等值的支付义务的合同。有偿合同又称有偿合同,是指双方任何一方在享受合同的同时承担一定对等价值的支付义务的合同。如买卖、租赁、承包、有偿委托、有偿保管等有偿合同,多为双务合同。原则上,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特点是双方都有支付义务;双方的支付具有财产内容。对于有偿合同,当事人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无偿合同与有偿合同的区别(一)当事人应尽的注意义务与责任不同。有偿合同的债务人应尽较高的注意义务,其责任较重,应对故意和一切过失负责;而无偿合同的债务人则负较轻的注意义务,仅对故意或重大过失负责。(二)对缔约人的要求不同。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要经其代理人的同意;而对纯获利益的无偿合同,限制民事行为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订立合同。(三)可否行使撤销权不同。如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2023-07-10
    221人看过
  •  车辆限高规定及其意义
    该段内容描述了不同类型载货机动车的最大高度限制。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和半挂车载物的高度不得超过4.2米,载运集装箱的高度也不得超过4.2米,其他载货机动车的最大高度为2.5米,摩托车载货的高度不超过1.5米,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的高度也不得超过4米。1.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半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4.2米;2.载运集装箱的不超过4.2米;3.其他载货机动车不超过2.5米;4.摩托车载货高度不超过1.5米;5.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的不超过4米。 半 挂 车 限 高 : 高 度 不 得 超 过 4 . 2 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五条规定,半挂车限高是指半挂车的车高不得超过4.2米。这意味着,半挂车的长度和宽度不能超过4.2米,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行为。此外,《机动车登记规定》第六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半挂车的限高不得超过4.2米。这意味着,无论是牵引车还是被牵引的半挂车,其限高
    2023-09-01
    472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定罪免处是什么意思
    定罪免处构成犯罪,但免于处罚。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一、定罪免处会当庭释放吗是可以的。具体理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
    2023-03-28
    245人看过
  • 相邻关系定义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对相邻关系的规定:相邻关系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房地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生产有利、生活方便、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房地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和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房地产相邻权利人之间合理分配。对自然流水的排放,应尊重自然流向。相邻关系的法律实质是什么相邻关系是以相邻不动产为媒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相邻权是法定相邻关系的内容要素之一,它与相邻关系因各具独特的内涵而界限清晰。相邻关系与地役权也不是同一位阶的概念,学界所述二者的区别,实际上是德国分别立法模式下法定相邻权与意定地役权之区别。对于相邻关系的本质认识,法定地役权说、所有权扩张与限制说各持一端,均有不足之处,而采取所有权权能变更说较为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2023-07-07
    108人看过
  • 直接故意犯罪的定义及其含义
    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形。主观上:行为人有主观的故意或对可能发生的结果持认同态度。客观上:对被害人进行了直接的伤害直接故意犯罪怎么认定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够独立呼吸并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活的有机体,是人赖以存在之前提。2、客观要件:(1)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作为、不作为均可以构成。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杀人罪,只有那些对防止他人死亡结果发生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才能构成。(2)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执行死刑、正当防卫均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经受害人同意而剥夺其生命的行为,也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所谓的安乐死,仍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当然,量刑时可适用从轻或减轻的规定。(3)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死亡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为人的危
    2023-07-07
    387人看过
  • 犯罪未遂的界定及其意义
    犯罪未遂是犯罪嫌疑人已经开始实施的犯罪,由于实施法律规定,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条件的犯罪行为。开始实施的犯罪的行为分为主观和客观;主观,犯罪嫌疑人实行犯罪的意志,已经通过客观的行为开始显现出来;客观,犯罪嫌疑人除了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没有得逞。犯罪未遂的特征:已经开始实施具体犯罪的行为;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实现;犯罪嫌疑人没有预料到等原因。犯罪未遂的类型一是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二是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其中,不能犯未遂又可分为工具不能犯未遂与对象不能犯未遂)。结果犯是否构成犯罪未遂的情况,应当结合上述条件来进行认定,具体情况下应当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的犯罪事实来进行处理,特别是对相关情况的认定上,如果不能对上述情况进行认定的,那么一般是要按照犯罪既遂的标准来进行判罚的。《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
    2023-07-01
    187人看过
  • 保险罪行的法律定义及其刑罚量定
    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犯保险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一下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保险诈骗罪,怎样量刑一般情况下,如果保险诈骗数额较大的,那么犯罪分子会被法院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金。诈骗数额巨大的,犯罪分子会被法院判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刑法》第一百八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2023-07-10
    179人看过
  • 什么是定金合同及其法律意义
    一、什么是定金合同及其法律意义定金合同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主合同时,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行,签订从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预先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收回或者抵作价款的一种担保合同。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分别有下面几点: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时须承受双倍返还定金的惩罚;交付定金一方违反合同所付定金不予返还;定金合同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除非使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法律其他规定等。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二、定金合同的注意事项1.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交付的期限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因此
    2023-07-30
    117人看过
  • 住宅非法入侵的含义及其法律规定
    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违反住宅成员意愿或者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者进入公民住宅后拒绝退出的行为。非法侵入住宅罪是一种行为犯罪。行为人未经同意,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仍拒不退出的,原则上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侵犯住宅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怎么罪行的非法侵入住宅罪应当满足的以下要件为:1.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3.客体为公民的住宅安宁权;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2023-07-03
    191人看过
  • 法律规定的酒驾行为及其处罚规定
    1.酒后驾驶机动车,记6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1--3个月2.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500元,暂扣驾驶证3个月3.醉酒驾驶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3--6个月,拘留15天以下4.酒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记12分,罚2000元,暂扣驾驶证6个月,拘留15天以下5.一年内有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
    2023-07-07
    14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抢劫罪的定义、法律规定及处罚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4
      一、定义: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抢劫罪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的身体施以打击或强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从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
    • 欺诈罪的法律规定及其认定方法
      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26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骗取较大的公私财物。 诈骗行为可划分为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这两者实质上都是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的行为。 其次,诈骗行为导致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即使对方在判断上存在一定错误,也不会影响诈骗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需要存在对方的错误认识。 再者,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作出财产处分。 最后,当欺诈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
    • 抚养费的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1-09-30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在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和国婚姻法》如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夫妻双方可以协商来确定,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手段来解决,法院一般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
    • 关税含义什么意思及其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22
      是指一国海关依据该国法律规定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货物课征的一种税收。关税在各国一般属于国家最高行政单位指定税率的最高级税种,对于对外贸易发达的国家而言,关税往往是国家税收乃至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政府对进出口商品都可征收关税,但进口关税最为重要,是主要的贸易措施。关税的税收基础是关税完税价格。进口货物以海关审定的成交价值为基础的到岸价格为关税完税价格;出口货物以该货物销售与境外的离岸价格减去出口税后
    • 紧急避险的意义及法律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03
      紧急避险的法律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