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中规定替醉驾顶包后果是什么
《刑法》中规定替醉驾顶包后果为:醉驾当事人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般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驾顶包人构成包庇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酒驾和醉驾区分主要在哪里
(一)驾驶人员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不同。酒驾: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小于80豪克。醉驾: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
(二)处罚力度不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三)罚款金额不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三、关于醉驾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客体要件
此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即危险驾驶的行为危及到了公共安全,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即对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或者财产的危险。
(二)、客观要件
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
(三)、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已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本罪主体。实践中主要是机动车驾驶员。
(四)、主观要件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行为,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状态的发生。
所以说,《刑法》中规定替醉驾顶包后果如下:驾驶员如果醉驾的,一般情况下判处拘役和罚金,如果替醉驾者顶包的,构成包庇罪,法院对顶包者判处三年至管制的刑罚。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醉驾和酒驾的区别,二者的区别首先从血液酒精含量不同作为开始,直到罚款金额不同作为结束。
-
替醉驾顶包后果具体是哪些
324人看过
-
醉驾替人顶包未果,责任如何认定?
145人看过
-
驾驶证顶替什么后果
95人看过
-
顶替酒驾法律后果
281人看过
-
醉驾顶替会不会出现在结果中?
459人看过
-
刑法规定醉驾顶包会坐牢吗
363人看过
-
酒驾顶替什么后果,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07酒驾顶替会产生的后果有:被公安机关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若对方的行为构成犯罪的,顶替人会涉嫌窝藏、包庇罪,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醉驾后冒名顶替的后果怎么样福建在线咨询 2023-11-15《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谁顶替的,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
-
喝了酒后醉驾顶替什么喝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8这里有两种情况: 1、首先看酒驾的人,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如果是,那么谁顶替的,顶包这个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仅仅是酒后驾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则不构成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都没有对包庇行为的规定,但是可以依照妨碍执行职务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实际操作中,一般给予警告。除非顶包的人主观恶性大、态度恶劣,有严重影响正常执行公务行为,或者造
-
醉驾冒名顶替醉驾逃逸的后果严重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2不能冒名顶替,如果真的顶替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是否存在顶替,要有确凿的证据,如果交警经过调查无法认定事故当事人有顶替的情形,那么顶替的事实就不能成立。如果有证据证明确实存在顶替,可能会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比如被替换的驾驶员无驾驶资格、存在酒驾等情形。如果不存在上述类似情形,即使替换驾驶员,也不影响事故责任。
-
醉驾顶包怎样认定醉驾顶包是否算犯法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121、交通法中醉驾顶包的,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根据《刑法》的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