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传播超过多少人可以定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4 10:02:12 205 人看过

行为人故意传播谣言,情节严重的,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2)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3)致使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厂矿企业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4)造成行政村或者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6)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一、遭遇传谣的疫情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立案标准如下:

1、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2、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3、“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应认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6日 17: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传播网络谣言一定构成犯罪吗
    利用网络谣言诽谤他人,只要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就是违法的,应当受到治安处罚。没有次数限制。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网络谣言传播多少立案网络谣言传播同一诽谤信息点击、浏览次数达五千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的,予以立案。我国法律未规定造谣罪,只规定了诽谤罪,立案标准为: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2023-08-08
    325人看过
  • 传播谣言与诽谤罪有区别吗
    是有区别的,诽谤罪是告诉的才处理的案子,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散播谣言是违法行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犯罪的,会被定罪处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散播谣言的当事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是为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而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则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对道听途说信以为真从而传播的,或者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出于责任心向有关部门报错了险情
    2023-02-28
    339人看过
  • 故意制造传播谣言是什么罪
    故意制造传播谣言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嫌疑人有哪些基本权益?1、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2、委托辩护人的权利。3、申请回避的权利。4、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5、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6、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7、要求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8、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的权利。9、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申诉的权利。10、核对笔录的权利。11、对侵权提出控告的权利。12、获
    2023-02-19
    252人看过
  • 传播网络谣言到底犯哪些罪
    针对网络谣言直接可适用的罪名主要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侵犯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一、散布谣言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虚假疫情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网友在平台上发布谣言网络平台要承担刑事责任吗网友在平台上发布谣言网络平台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应该视情况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2023-03-10
    292人看过
  • 传播网络谣言会涉嫌什么罪
    针对网络谣言直接可适用的罪名主要有:诽谤罪、寻衅滋事罪、侵犯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以及战时造谣惑众罪。一、法院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怎么处罚?法院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的处罚规定是: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在客观上表现为编造虚假的恐怖信息,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一般要判多少年犯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三、伪造虚假疫情判多少编造、
    2023-03-10
    411人看过
  • 恶意传播谣言的后果
    一、恶意传播谣言的后果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应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散播谣言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种行为会根据情节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一)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二)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
    2023-04-24
    418人看过
  • 刑法 传播谣言构成什么罪
    传播谣言是否构成犯罪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传播谣言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是情节严重,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就可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损害商业信誉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一、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既遂怎么判?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既遂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本罪是指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二、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会如何追究责任?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追究的责任: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三、诱骗投
    2023-06-23
    125人看过
  • 恶意传播谣言可能涉及哪些罪名?
    恶意造谣属侮辱罪、诽谤罪。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属于计算机犯罪的相关罪名我国刑法中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罪名有两个,分别是:1.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刑法285条)所谓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
    2023-08-15
    95人看过
  •  谣言传播的惩罚措施
    这段内容讲述了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的处罚规定以及提醒网民树立文明上网意识,不造谣、不传谣,遇到谣言时如何应对。造谣者可能会引起民众恐慌,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被惩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其处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谣言传播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则可以被视为诽谤行为,依法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造谣者有些是因为好玩,有些是因为起哄,甚至有些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络知名度,就随意在网络上造谣传谣,引起民众恐慌。然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造谣必被惩治。在这里提醒广大网民:1、要树立文明上网的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造谣;2、不轻信网络谣言,不传谣;3、遇到似有模板的谣言信息时,善用检索工具;4、遇到不确定的信息时,仔细观察细节纰漏、信息来源,可求助科普权威;5、遇到谣言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6、个人合法权益因他人造谣而受侵害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保
    2023-08-27
    66人看过
  • 贫困人员接受死刑是谣言,传播谣言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传播谣言如何处罚要依据传播的情节而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
    2023-06-11
    271人看过
  • 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被刑拘
    从公安部门获悉,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依法对2名在网上编造、传播反腐谣言的网民予以刑事拘留,并对37名编造、传播相关谣言的网民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近期有个别网民蓄意编造一些混淆视听、扰乱人心的恶性谣言,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经查,今年7月15日,北京网民马某、海南网民裴某先后在微博编造发布所谓明天上午对×××实施抓捕?刚看到消息北京到上海上空已经军事管制;上海进出港航班全面延误,是因为在抓某人,为了防止某人跑掉或者顽抗,就以军事演习为名,把机场给封锁了。该谣言信息在网上传播,引起不少网民关注和不安,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迅速开展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马某、裴某予以刑事拘留。另据通报,公安机关对37名借反腐话题在网上捏造事实,编造、传播诽谤他人谣言信息的网民分别予以治安处罚和教育训诫。公安部门表示,利用互联网造谣、传播谣言的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
    2023-06-06
    495人看过
  • 传播造谣罪定义
    刑事责任年龄
    一、传播造谣罪的定义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造谣罪的规定,而是根据造谣行为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一)《刑法》第246条: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均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如果只是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二、造谣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对于一些社会危害性很大、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谣言,有必要纳入刑事法律调整的范围,对构成犯罪的网络谣言予以惩治。草案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作出规定,编
    2023-04-22
    485人看过
  • 传播谣言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对于网络上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三种责任。1、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2、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相关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3、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第246条规定。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
    2023-07-04
    239人看过
  • 传播谣言500次以上判什么刑
    已经构成犯罪,会被处罚款和拘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称《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一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编造和传播谣言可能会承担什么法律后果情节严重的算是犯法,按照编造虚假信息进行处理,有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个人传播疫情法律责任是需要受到刑法的处罚和治安管理法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投放虚假的爆炸性
    2023-03-23
    41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谣言传播传销怎么定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17
      1.制造谣言传播,若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还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 伪造疫情传播内容编造传播谣言的谣言诈骗罪定罪吗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20
      编造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虚假虚假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制作爆炸性威胁、生化性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知道是制作的恐怖信息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留管制的严重后果的,处以5年以上有期徒刑。编
    • 谣言传播应该如何定罪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7-24
      1.制造谣言传播,若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还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 谣言中心经过多少次传播不违法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05
      谣言无论传播多少次都是违法的,但同一诽谤信息实际上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视为刑法侮辱,诽谤罪规定的情节严重。
    • 2022年谣言传播多少次违法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7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刑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