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流产判处缓刑是合法的,主要是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即可。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予关押不至于危害社会的,才能适用缓刑。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累犯不能适用缓刑。
一、缓刑期间要注意什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缓刑,又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缓刑具有以下特点:
1、对被告人有罪宣告。被告人的行为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作出有罪宣告。缓量刑是以宣告行为人有罪为前提,而不是不作有罪判决,更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
2、对被告人暂不处以刑罚。缓量刑只作有罪宣告,而不同时执行具体刑罚。
3、对暂缓量刑的人员,由设置的专门机关负责监管,并由专职的考察官进行考察。
-
取保候审判缓刑时间怎么算,取保候审后判缓刑流程
231人看过
-
判处缓刑后又取保候审是否有冲突?
33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判缓刑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取保候审判缓刑是否当庭释放
229人看过
-
缓刑取保候审判决下来后能取保候审吗
125人看过
-
判处缓刑后取保候审的条件是怎样的?
396人看过
-
缓刑与取保候审的关系:是否一定判缓刑?
383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
是否可以判处取保候审的缓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2-05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宣告缓刑。这些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同时,根据犯罪情况,也可以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另外,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请注意,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
-
缓刑能否在取保候审后判决?宁夏在线咨询 2025-02-17缓刑和取保候审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和制度。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判决刑罚后,有条件地暂缓执行;而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的适用取决于犯罪分子是否符合特定条件,而取保候审则是基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具有社会危险性或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缓刑可以在取保候审结束后由法院依法判决。具体能否适用,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律条款进行判断。
-
取保候审缓刑是什么,取保候审后判缓刑的可能大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6取保候审与判决结果没有直接关系。从司法实践来看,只有罪轻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争取缓刑的机会就大一点,但不是必然,几率多少是不好说的。
-
朋友被羁押后申请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否一般会被判处缓刑?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18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适用于罪行较为轻微的犯罪分子,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可能性较大。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被宣告缓刑: 1. 犯罪情节较轻; 2. 有悔罪表现; 3.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取保候审后判缓刑是不是就是缓刑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3如果已经办理了取保候审,一般还要走法院的程序,但不一定做缓刑处理。 缓刑是指对于某些犯罪人,根据其犯罪事实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简而言之,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所判决刑罚的一项制度。 如果是缓三判五那么不是在外面缓三年在监狱服刑两年,而是指判三年有期徒刑,在监外执行,如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