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要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6 22:13:36 261 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必须是出于非自愿的原因,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果对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对他方当事人过分不利。显失公平一方面着眼于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果,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明显失衡。另一方面,显失公平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严重失衡并非当事人自愿的结果,而是由于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

构成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一是须一方有利用对方危困或弱势之行为;

二是须一方有利用对方危困或弱势,牟取不正当利益之故意;

三是民事法律行为之作出是利用危困或弱势之行为的结果;

四是该民事法律行为于成立之时显失公平。

市场交易中双方实力不均乃是常态,市场交易的本质本就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衡量合同是否构成显失公平应从上述主客观要件结合分析。

律师补充:

当事人在交易中的利益失衡经常发生,而且此种失衡往往是当事人所应当承担的正常的交易风险。只有在利益失衡超出了社会公平观念所能容忍的界限和破坏了正常人所具有的道德标准时,法律才应当对其进行干预。审查当事人的合同撤销权是否成立应当从主、客观两方面的构成要件进行考察和认定:一是主观上,是否存在一方当事人利用了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二是客观上,是否造成当事人之间在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严重失衡或利益严重不平衡。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8日 23: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文章
  • 合同显失公平有哪些行为?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形。一、民法典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是怎样的《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关于显失公平的规定是这样的: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二、合同对双方不平等法律还会支持么不平等的合同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有效,如果是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损害他人或者社会集体利益等的是没有效的。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三、情况下可撤销合同可以撤销,撤销权应该在什么情
    2023-03-02
    189人看过
  • 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不是有效
    显失公平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缺乏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实施的明显不利于对方而有利于自己的民事行为。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该民事行为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5-01
    352人看过
  • 无因管理的构成必须具备哪些法定条件
    一、必须有为他人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客观事实这里的管理或者服务的事实是指为他人利益免遭损害所进行的有效活动。这里的活动既包括保存、利用、改良等管理行为,也包括对易腐烂物品的处分行为,还包括设定权利义务的行为以及其他服务行为。管理的事务既可以是具有直接经济内容的,也可以是没有经济内容的;可以是一次性的行为,也可以是连续性的行为。但一般认为下列管理行为不能构成无因管理行为:1.法律规定必须经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如放弃继承权;2.与特定人的身份密切相联的行为,如代为放弃或变更抚养费用、擅自替他人解除演出合同;3.不能成为债的标的的事务,如纯道德的、友谊的或宗教的事项。二、必须有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目的管理人为他人利益而管理其事务是构成无因管理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所谓为他人利益管理事务,是指管理人在主观上或在管理的目的上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并有使基于管理行为所生利益归于本人
    2023-06-01
    408人看过
  • 侮辱罪必须具备哪些构成要素
    一、侮辱罪必须具备哪些构成要素侮辱罪必须具备的构成要素如下:1.主体为一般主体;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二、犯侮辱罪可以减刑吗?根据我国刑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因为侮辱罪被判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在刑罚的执行期间,如果能够认真遵守监规,积极接受教育改造,确实有悔改表现的,或者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则可以依法减刑。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
    2023-09-04
    364人看过
  • 如何掌握显失公平构成要件?
    在了解了显失公平的主要的法律特征和主要构件的基础上,我们对显失公平这一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要如何去掌握这一概念,我们如何学以致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小点入手:1、在订立合同时,订约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利益严重失衡。结果的不公平作为一个客观要件而构成显失公平的条件是自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果的不公平是在订约之间由合同的内容决定的,该合同一且付诸履行,其结果将导致双方得到经济利益明显失衡,也就是说评定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显失公平,利益是否严重失衡,应以订立合同之时合约的内容为基础,由于内容上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明显不对等,将该事约付诸履行,双方得到的最终利益也一定会严重失衡。而对于在订立合同之后由于各种不可归因于双方的原因导致原合约的内容和履行结果显失公平的,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依情势变更制度和理论而变更或解除合同。为什么要将合同订立时就存在的显失公平与订立合同后产生的显失公平,即显
    2023-06-24
    298人看过
  • 哪些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
    一、哪些行为构成民事法律行为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4.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5.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6.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7.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
    2023-09-13
    345人看过
  • 显失公平的合同的主客观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一、显失公平的合同的主客观构成要件都有哪些(一)客观要件是合同当事人就给付的失衡。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是指当事人在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失衡或造成利益不平衡。(二)主观要件是订立显失公平合同的故意。指在订立合同时一方具有利用优势或利用对方轻率、无经验等而与对方订立显失公平合同的故意。对于显失公平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显失公平合同的构成要件显失公平合同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利用优势或者对方缺乏经验,致使双方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另一方遭受重大不利的合同。显失公平合同的构成要件如下:1、当事人在给付与对待给付之间失衡或造成利益不平衡。由此可见,显失公平主要适用于双务合同。对于无偿合同,因不存在对价问
    2024-01-21
    413人看过
  • 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怎么处理,民事行为的能力分类
    一、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怎么处理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处理如下:1.显失公平集中体现于其行为的后果方面。这一行为造成了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严重不平衡,突出表现为经济利益上的非等价性。但在行为方式上,这种行为并无不公平之处。2.显失公平的结果是由于遭受不利的一方当事人自身的原因引起的,而非由在获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所造成的,遭受不利的当事人一般是由于缺乏经验或者情况紧急,无法判别利害关系或争取利益,而实施了对已明显不利的行为。二、民事行为的能力分类民事行为的能力分类如下: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达到一定年龄和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为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
    2023-05-06
    466人看过
  • 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民事违法行为有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的行为,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的行为三种。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首先是要求民事违法主体侵害了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其次要求行为确实违反了民事法律的规定。一、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民事违法行为有三类,即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侵犯国家的、集体的财产的行为,侵犯他人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的行为。根据当事人所负的义务不同,违法行为有违法的作为和违法的不作为两种。违法的作为指实施法律禁止做的行为;违法的不作为指不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可能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二、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侵犯他人
    2023-07-04
    427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构成侵权行为应具备的要件有哪些
    一、民法典规定构成侵权行为应具备的要件有哪些民法典规定构成侵权行为应具备的要件有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他人财产或人身受到伤害,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的过错或过失的过错。《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二、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或强制性规定。2.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
    2024-02-06
    81人看过
  • 行政违法行为程序必须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法律咨询: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律师回答:第一,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第二,案情简单、违法事实确凿。第三,有法定依据。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第五十四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第五十五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
    2023-04-27
    76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具备哪些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民法典规定具备哪些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具备的条件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什么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1.私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2.合法行为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3.表示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
    2023-05-06
    312人看过
  • 强迫卖淫罪的构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依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第一款有关规定,强迫卖淫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其强迫的对象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2、客观方面表现为强迫他人卖淫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目的和动机不是强迫卖淫罪的构成要件。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的规定是什么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的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的量刑标准,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组织强迫未成年人卖淫的,依照上述的规定从重处罚。犯有杀害、伤害、强奸、绑架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招募、运送人员或者协助组织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组织、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2023-07-01
    147人看过
  • 民事责任的构成需要具备哪些要件
    一、民事责任的构成需要具备哪些要件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损害是指因一定的行为或事件使民事主体的权利遭受某种不利的影响。权利主体只有在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够请求法律上的救济。2.行为的违法性。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行为人只应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构成民事责任要件的因果关系指行为人的行为及其物件与损害事实之间所存在的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4.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二、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继续履行;8.赔偿损失;9.支付违约金;10.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1.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
    2023-10-17
    118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咨询
    • 民法典显失公平的合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9
      构成显失公平的合同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须有主观故意,即一方当事人有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故意。 2.须属有偿行为,即显失公平只适用于有偿合同,对于无偿合同由于不存在对价,也就不存在双方利益不平衡、不公平的问题。 3.显失公平在订立合同时已经存在,即按照订立合同时的情况,双方权利与义务明显不公平。 4.合同内容严重违背公平原则,双方当事人
    • 成为收养人必须要具备哪些法律条件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19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 显失公平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在哪些法律意义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24
      显失公平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缺乏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实施的明显不利于对方而有利于自己的民事行为。 《民法典》将显失公平结果的判定限定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关于显失公平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从尊重权益受损方意思自治的角度,将其规定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损方可以基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这一行为。
    • 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是如何的,有哪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14
      显失公平一定有一方获得了超额利益,但并不是所有获得超额利益的行为都属于显失公平;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如果不涉及国家利益、第三人利益或公序良俗,属于私法自治的范畴,国家并不过度介入。那么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是如何的,有哪些?
    • 过失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0
      一是该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二是法律明确规定了该行为应构成犯罪。犯罪过失有两个基本类型,一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认识因素方面: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已经有所预见(认识),而疏忽大意的过失根本没有预见(认识)。掌握过于自信的过失关键在于其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认识因素方面,二者虽然都预见到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对这种可能性是否会转化为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