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侵犯未成年人姓名权该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3 10:04:39 57 人看过

父母侵犯未成年人姓名权,父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需要赔偿未成年人的损失。侵犯姓名权主要有下列表现形式: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

侵犯姓名权的表现有哪些

姓名权侵害主要表现在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发现上述情形,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害等。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盗用主要指盗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盗用B的姓名,向C说自己是B的好友,骗取C的信任从而获得某种利益。冒用则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说自己就是B,进行欺骗从而获得某种利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1日 18: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姓名权相关文章
  • 如何应对侵犯姓名权?
    侵犯姓名权是指侵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法律规定:公民的姓名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侵犯姓名权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姓名权的损害是一种非财产的损害,它以精神损害为内容而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因为它体现的是人格利益而不是财产利益。姓名权虽无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间接地导致姓名权主体的财产损害。但姓名权的损害本身不等于财产损害,不能将姓名权的损害理解为既是一种精神损害又是一种财产损害。根据民法典的规定:
    2023-07-18
    291人看过
  • 未成年人侵犯他人名誉权
    一定会需要支付高额的经济赔偿金,公民的名誉权若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一、公民侵犯名誉权怎么办公民的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名誉权。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侮辱和诽谤两种方式。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也可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二、损害他人名誉权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损害他人的名誉权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公民的名誉权若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三、侵犯公民名誉权应当怎样处理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
    2023-02-19
    165人看过
  • 未成年犯罪父母如何承担
    一件普普通通的强奸案,因牵涉到名人,被各大网络媒体炒作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关于是否属未成年人,也成了网民们一大口水话题。因未成年人犯罪涉及量刑问题,如果罪犯属于未成年人,那么就应当适用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原则。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这一部分人。根据我国《刑法》罪责自负原则,未成年人犯罪应由其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父母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行
    2023-04-25
    409人看过
  • 同名侵犯姓名权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同名不侵犯姓名权。侵犯姓名权的情形有:盗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冒用他人姓名。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024-07-29
    165人看过
  • 侵犯姓名权如何主张权利
    一、侵犯姓名权如何主张权利如发现姓名权被侵害,权利人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给予抚慰金(名称权不得主张)等。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姓名权或名称权不得被非法侵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请求权】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二、姓名权被侵害包括哪些情形姓名权被侵害主要包括三种侵害行为:(一)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二)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三)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三、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享有哪些权利
    2023-05-03
    173人看过
  • 孩子未成年父母如何处理房产
    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一般是不可以处置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但是为了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除外。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情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孩子房产抵押给父母是否有效孩子的房产抵押给父母的,只要签订了相应的抵押合同,办理了抵押登记,该行为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等,就是合法有效的,当事人以房产进行抵押的,当债务人没有按时偿还债务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对抵押财产进行优先受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
    2023-07-31
    349人看过
  •  父母家暴如何让未成年人维权
    未成年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寻求帮助:首先,若未成年遭受家暴,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或者向加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组织投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其次,如果家庭暴力情况严重,相关单位会对加害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未成年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来寻求帮助:首先,若未成年遭受家暴,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或者向加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组织投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其次,如果家庭暴力问题严重,相关单位会对加害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殴打未成年人怎么处罚1、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即殴打、伤害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2、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针 对 未 成 年 遭 受 家 暴 的 处 罚 措 施受到家庭暴力问题的困扰,未成年人可以采取
    2023-09-24
    393人看过
  •  如何申请未成年人更改姓名?
    姓名权的行使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有特殊规定。对于前者,其姓名权由监护人行使或者在监护人的同意下由他们自己行使;对于后者,法院应考虑十周岁以上子女的意见。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来说,由于他们没有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能力,所以他们的姓名权应该由监护人行使或者在监护人的同意下由他们自己行使。二是对于限制民事行为的未成年人来说,问题较为复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规定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姓名权行使问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姓名权行使问题,主要涉及到其自然人格权的保护。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姓名权的行使,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他们的姓名权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姓名权不得被侵害,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其
    2023-11-13
    370人看过
  • 如何判断是否侵犯了姓名权,侵犯姓名权可以报警吗
    一、如何判断是否侵犯了姓名权通过以下行为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侵犯姓名权: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姓名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指自然人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其姓名的权利。姓名包括登记于户口簿的正式姓名,艺名、笔名等非正式姓名。二、侵犯姓名权可以报警吗在遇到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时,受害者是可以报警处理的,但是报警并不能很好的对该侵权行为进行处理。这涉及的是民事上的权利,受害者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然后再赔偿损失。此时需要有足够充足的整理来证明你的诉讼请求,否则的话最后的判决也是不利于受害者的。三、侵犯姓名权的处理方式针对不同的侵犯姓名权方式和后果,受害人可以采取下列民
    2023-05-03
    339人看过
  • 如何认定名誉权侵权,侵犯他人名誉权如何处理?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在各类网络群聊中的言论成为严重影响涉事人名誉甚至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各种信息在惊人的网络传播速度下,其对个人名誉造成的“杀伤力”是前所未有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其中诽谤行为的特点是捏造虚假事实并予以传播。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当个人的客观社会评价受到损害才有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而个人自身的主观评价不属于客观社会评价,不纳入名誉权的保护范围。因此,名誉感受损不代表名誉权受损。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律师补充: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
    2023-05-07
    282人看过
  • 墓碑侵犯姓名权要如何维权?
    如果对方是故意的,就是侵犯了你的名誉权、姓名权,可以起诉对方并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在日常生活中的侵犯姓名权主要有以下几种: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2.盗用他人姓名。3.冒用他人姓名。《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2024-04-18
    207人看过
  • 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的监护权该如何确定
    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的监护权该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确定,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同意并且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担任监护人。失去父母的未成年人的监护权该如何确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二节 监护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n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n(一)祖父母、外祖父母;\n(二)兄、姐;\n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
    2022-07-01
    166人看过
  • 姓名权受到侵犯时如何维权?
    姓名权包括以下权利:1、改名权。改名权就是指自然人按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也称为姓名变更权。2、姓名使用权。姓名使用权就是自然人对自己的姓名的专有使用权。使用自己的姓名是自然人姓名权的重要内容,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或化名等。3、自我命名权。自我命名权就是自然人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任何人无权干涉。另外,公民的姓名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姓名权包括哪三项权利(一)姓名决定权。姓名决定权,即公民决定自己姓名的权利。这是公民基本的人格权利。公民取得正式姓名应当一发办理有关法律手续。(二)姓名使用权。姓名使用权,是指公民使用自己的姓名以明确自己的身份的权利。姓名具有表彰自己、区别他人的作用,公民只有使用自己的姓名,从事民事行为,才能将民事行为的后果归于自己名下(当然采用假名或假冒
    2023-07-20
    126人看过
  • 超过10岁的未成年人更改姓名应当如何处理
    一、超过10岁的未成年人更改姓名应当如何处理父母作为子女的监护人,在确定子女的姓名时,应该从子女的利益出发,并尽可能地考虑他们的意志,维护子女的姓名权。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中规定:“父母双方对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由于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备一定的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所以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超过八周岁的孩子希望更改姓名,且这种更改符合其主观意志,一般会考虑他们的意见。二、改名需要准备什么材料1、《变更更正户口项目申请表》;2、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3、居民身份证(16周岁及以上人员提供)(原件和复件);4、父母亲的结婚证和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5、父母亲的离婚证(父母离婚的出具。父母离婚后子女变更姓名需父母双方到场签字同意;如果双方
    2023-04-29
    297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姓名权
    词条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姓名权保护的客体是权利人的姓名。姓名并不限于公民在户籍机关正式登记的本名。... 更多>

    #姓名权
    相关咨询
    • 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名誉权并诽谤他人该如何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8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 侵犯姓名权的情况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4
      姓名权是公民的合法人身权,侵犯姓名权的情况主是:(1)干涉:即干涉公民决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如丈夫强迫妻子随夫姓,父母强迫子女随自己的姓,不准养子女姓生父母的姓等。(2)盗用:即不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姓名,例如盗用知名学者的名义发表作品、办班收费等。(3)假冒:即冒名顶替进行民事经济活动。例如冒用中央电视台某记者的身份进行活动,他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即为假冒。公民为维护自己的姓名权,应注意以下几点:1
    • 父母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怎么办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21
      父母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未成年人到当地政府或教委投诉、举报,相关部门会责令限期改正。《宪法》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 侵犯别人姓名权不知情如何处罚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31
      任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行为,都构成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应当承担。因为侵犯姓名权的人,往往都抱有某种利己的、违背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目的,也极易给权利人造成某种影响和损失。当然,实际生活中的同名同姓,多是非故意的或者是巧合的,不能认定是行为。只有行为人有意识地、甚至是别有用心地使用他人姓名时,才构成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实际中还有一种行为是行为人对他人的姓名进行侮辱,这种行为所侵犯的不是姓名权,而
    • 侵犯姓名权怎么处理,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14
      被侵犯姓名权了,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如下: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改变姓名。 2、盗用他人姓名。盗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以抬高自己身价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以达到某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