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案件和解制度有何原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6 11:03:46 83 人看过

(一)行政诉讼和解的原则

一是自愿和解原则,这是行政诉讼和解的首要原则。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特别是原告方的意见,只有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才能进入行政诉讼和解程序,毕竟自愿才是进行协商一致的前提。自愿原则包括两个方面,既自愿进行和解和自愿作出和解协议,前者是程序上的自愿,后者是实体上的自愿。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和解的适用必须体现当事人自愿的意志,人民法院绝不可以违背当事人意志的做法进行和解。

二是依法和解原则,这是行政诉讼和解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行政诉讼和解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行政诉讼纠纷,但是,法院促成当事人之间进行和解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必须在掌握案情,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的和解,否则,就极有可能侵害到社会、国家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也违背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初衷。

三是地位平等原则。在行政行为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但在行政诉讼中,双方都是诉讼活动的参加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也是双方平等协商进行和解的基础。

四是有限和解原则。与民事诉讼的调解全然不同,行政诉讼的和解并非完全属于当事人的处分范围。进入行政诉讼的行政公权力的合法性只能由法院通过判决予以确定。和解必须在当事人的处分权限之内进行。对于行政公权力而言,当事人的处分权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合法或者非法之间没有中间地带。但是,在合法范围内,行政机关拥有一定的处分权限;而行政相对人对于自己的实体权利有权处分。这种处分有范围、有限度。因此,行政诉讼和解不是每案都适用,不是优先和解,而是有限和解。有限和解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的角色是居间的合法审查者,职责在于恪守司法中立,列明事实,分清是非,促成和解,而非主动介入双方当事人的纠纷。

(二)可和解的行政案件类型

公权力不得随意处分的原则在行政诉讼中必须得到遵守,因此并非所有的被诉行政行为都适用协调、和解。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分为两种,其一是羁束行政行为,限定相对人不能或不允许继续存在某些法律事实,涉及该类行为,如不损害国家、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其二是“自由裁量”行为,即指行政机关作出何种决定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在各种可以采取的行动中进行选择,根据行政机关的判断采取某种行动或不采取某种行动。其自由选择的范围不限于决定的内容,也可能是采取行为的方法、时间或地点,包括不采取行动。至于行政赔偿案、行政合同案,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由法官向双方释明赔偿标准或双方各自承担的权利义务,是完全可以由法官主持双方商量,和解处理案件的。

从司法实践来看,通过归类及分析,下列行政案件,可以进行和解:

1、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瑕疵,行政机关认可并愿意予以相应弥补的;

2、被诉行政行为若撤销,将给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造成较大损失的;

3、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通过法院协调,行政机关可能履行义务并能够化解双方矛盾的;

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矛盾突出,如判决,可能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

5、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尽管程序和实体处理合法,但相对人确实存在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

6、行政赔偿案件;

7、行政合同案件;

8、其他可以进行协调的案件。

(三)行政案件和解操作程序

和解程序的启动,不能像一般民事案件中的调解那样,贯穿整个诉讼过程,而必须是经过开庭,在查明事实,确定当事人争议焦点,分清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可以由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提出,也可以由承办法官依职权提出,但是否对案件进行和解,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对和解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必须弄明确,和解的意图和希望达到的目的,必须合法。和解工作一般应由案件主审人组织实施,也可以由合议庭其他成员主持。根据行政争议的性质、难易程度、发展变化等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并可以邀请有关部门或个人参加。必要时,可争取同级行政首长支持和上级法院指导。在案件和解中,要告知当事人诉讼风险及成本,让其衡量利益得失,劝导当事人尽量协商解决。当双方就争议焦点通过一方妥协或双方的适当让步,达成了“合意”,法庭将“合意”的内容记录在案,形成和解协议。有履行内容且履行完毕的,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撤诉;不能即时或者一次性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准许撤诉,也可以裁定中止审理。在准许撤诉裁定中,可以载明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内容及履行情况,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在裁定理由中明确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全部或者部分不再执行。达成和解协议后,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当事人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作出裁判。

一、当事人可以放弃民事权利或诉讼权利吗

当事人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有权对自己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程序权利进行处分,这是民事诉讼同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一个重要区别。但这种处分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限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就要受到国家的干预。在这个问题上,本条采取了当事人自由处分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有机结合。《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当事人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有权对自己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程序权利进行处分,这是民事诉讼同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一个重要区别。但这种处分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当限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就要受到国家的干预。在这个问题上,本条采取了当事人自由处分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有机结合。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起诉和撤诉。起诉是原告的基本诉讼权利,当原告认为自己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他有权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起诉。同时,人民法院有权决定是否立案受理原告诉讼请求。立案后,原告也可以申请撤诉,但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2)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也有很多处分权。例如,原告可以变更自己的诉讼请求,被告也可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可以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反诉。同时,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和解。对第一审法院判决、裁定如果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等。

(3)审理终结后,当事人有权决定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是否申请强制执行,也有权在执行过程中和解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13: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赔偿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制度中,可以提起诉讼的案件有哪些?
    行政诉讼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A、撤销之诉;B、确认之诉;C、变更之诉;D、给付之诉。撤销诉讼可以再分为原行政行为撤销之诉和行政复议行为撤销之诉政给付之诉可以分为课予义务之诉与一般给付之诉,其中课予义务之诉又包括纯粹行政不作为之诉和行政拒绝作为之诉两种子类型。行政诉讼法常识行政判决的种类按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维持、撤销或者部分撤销、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变更等五种判决形式。1.判决维持判决维持是确认、肯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行政诉讼法规定,判决维持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证据确凿,是指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真实存在。适用法律法规正确,是指适用了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条文款项,而且处理的性质、形式和程序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法程序,是指在法律法规明
    2023-07-10
    182人看过
  • 如何解决行政诉讼案件的和解问题
    一是自愿和解原则,这是行政诉讼和解的首要原则。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特别是原告方的意见,只有在当事人完全自愿的前提下,才能进入行政诉讼和解程序,毕竟自愿才是进行协商一致的前提。自愿原则包括两个方面,既自愿进行和解和自愿作出和解协议,前者是程序上的自愿,后者是实体上的自愿。因此,在行政诉讼中,和解的适用必须体现当事人自愿的意志,人民法院绝不可以违背当事人意志的做法进行和解。二是依法和解原则,这是行政诉讼和解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行政诉讼和解的本意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行政诉讼纠纷,但是,法院促成当事人之间进行和解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必须在掌握案情,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的和解,否则,就极有可能侵害到社会、国家或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也违背了行政诉讼制度的初衷。三是地位平等原则。在行政行为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但在行政诉讼中,双方都是诉讼活动的参
    2023-07-08
    483人看过
  • 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有哪些现实意义
    提问: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律师解答:行政诉讼是一种社会纠纷的解决机制,和解协调无疑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同时,这种协调制度建立在法院依法核准的基础上,能确保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切实得到维护。所以,在当前城市拆迁、征地补偿等行政案件大量增加,群体性事件和涉诉上访案件不断,行政纠纷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构建和完善行政诉讼和解协调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法律知识:(一)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行政审判判决耗时耗力,并且容易引起上访、申诉等现象,浪费各种资源。在行政诉讼中通过和解协调好“官民”纠纷,更易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使“官民”握手言和,彻底平息纠纷,节约了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做到案结事了,双方满意。这一点在处理原告人数较多的共同诉讼方面更为典型。(二)缓解对抗,自纠不足。行政主体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消除其对行政机关的抵触情绪,增进人
    2023-06-12
    320人看过
  • 解读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制度
    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制度修订了哪些内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制度的修订主要包括明确被告逾期不举证视为没有相应证据、增加被告在两种情形下可以补充证据、原告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等内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据制度进行了修订:1、明确被告逾期不举证的后果。针对被告不举证或者拖延举证的情况,增加规定: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或者人民法院依法调取证据的除外。2、完善被告的举证制度。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为了查明事实,增加规定:在两种情形下,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一是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二是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3、明确原告的举证责任。现行行政诉讼法
    2023-06-06
    481人看过
  •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原则、基本制度是什么?
    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现在是逐渐的完善,对于每一个方面基本上都会有法律的涉及,法律其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行政案件的相关内容。对于行政案件的相关内容我们大家肯定是都不会陌生了。但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原则和基本制度是什么呢?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3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
    2023-05-02
    350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立案听证制度
    一、行政诉讼立案的复杂性权利受到侵犯必然需要救济,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六章三十七条至四十二条对行政诉讼立案条件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这些条文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五,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诉讼的前置条件的,已经经过复议;第六,在法定的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同时符合上述六个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有关当事人的起诉。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极其复杂,对法律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民法院诉讼改革后行政案件的立案和审理分别由人民法院不同的审判庭分别组成合议
    2023-06-06
    189人看过
  • 对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有哪些基本原则
    一、对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有哪些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原则《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诉讼法的上述规定,确立了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依法行使审判权的原则。这一规定,也是《宪法》第126条、《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有关规定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化,行政诉讼活动必须遵循。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行政诉讼法》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要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以法律为尺度,作出公正的裁判。3、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由此确立人民法院通过行政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特有原则,简称合法性审查原则或司法审查原则。合法性审查包括程序意义上的审查和实体
    2023-06-02
    456人看过
  • 行政诉讼制度如何建立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通过法定诉讼机关,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纠纷、解决国家机关的权责纠纷以及处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违法侵权行为的司法活动。目前,我国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法院审理,但却无相应的诉讼机关和诉讼程序来解决行政纠纷案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诉讼制度。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相继展开,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制度,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什么要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1、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的增强,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经常出现,而行政审判作为解决好这种冲突的最权威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仅仅作出正确的判决,是很难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而相比之下,和解会更有效。特别是当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一些瑕疵,而又涉及到公共利益时,若判决
    2023-08-01
    265人看过
  • 关于建立《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的通知
    [法规名称]:关于建立《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的通知[颁布机构]:天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颁布文号]:津政法制[1992]7号[颁布时间]:1992-6-2[执行时间]:1992-6-2关于建立《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各委、局法制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行政败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的有关情况,决定建立行政败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现将《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行政败诉案件报告制度》和《行政复议案件报告制度》,从六月十五日起开始实行;二、各报告单位应将今年一月一日至六月十五日发生的行政败诉案件,按照《行政败诉案年报告制度》的规定,于六月三十日之前报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三、各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各委、局法
    2023-04-24
    492人看过
  • 如何区分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属于司法行为。一、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区别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程序不同,以及争端解决的机关也是不一样的。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行为属于行政行为,它是一种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制度,而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活动属于司法活动,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活动。并且在某些法定情形下,二者还存在先后的顺序限制,且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以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但其审查标准是不同的。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是:(1)审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审理,而行政诉讼则是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审理。(2)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复议依据的是《
    2023-02-22
    434人看过
  • 行政诉讼引入协调机制四原则
    开展行政诉讼活动,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为受到不当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行政相对人提供司法救济的一大诉讼活动。按照维护行政权威,监督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诉讼立法原理,着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协调机制”已经探索性地引入了行政审判活动中。基层法院在审判实践中证明,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引入“协调机制”确实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彰显司法公正,及时平息行政争议和息诉息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协调机制的引入自然是化解行政争议,防止矛盾激化,避免讼累缠访的有效方式。但是,在行政诉讼活动中的协调,不是妥协和让步,而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和行政诉讼的进程中寻求解决行政争议的合理方式。因此,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引入协调机制,应当掌握以下四条原则。不越俎代庖原则。司法权和行政权虽然都是国家公权,都具有国是
    2023-06-06
    205人看过
  • 刑事诉讼和解制度
    1.刑事和解的概念。所谓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促使加害人与被害人直接商谈,协商解决刑事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2、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当前,理论界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应该适用于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未成年人案件、成年人犯罪中的初犯、偶犯、过失犯。3、刑事和解的价值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一、犯罪未遂判可以私了吗部分犯罪未遂,情节较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由当事人私了处理。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
    2023-03-06
    114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质证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法庭规定,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在庭审时不得公开质证。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中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且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当事人在法庭前交换证据中无争议的证据除外。根据法庭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庭审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在法庭上出示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是不被允许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开庭时不得公开质证。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中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确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但当事人在法庭前交换证据中无争议的证据除外。 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质证原
    2023-08-29
    298人看过
  • 行政处罚的原则与制度研究
    第一、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第二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第三、适应违法行为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亦即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第四、一事不再罚原则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1)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者补正。
    2023-07-08
    137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赔偿主要方式: (1)支付赔偿金。它是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金额的一种赔偿方式,支付赔偿金是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 (2)返还财产。是行政机关将违法占有或控制的受害人的财产还给受害人的赔偿方式; (3)恢复原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因... 更多>

    #行政赔偿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诉讼案件有哪些应遵守的原则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8
      涉外行政诉讼的原则有同等原则和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中的讼法, 行政诉讼法法调解原则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22
      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比较(一)、关于调解:1、民事诉-讼中:(1)调解是一项基本原则,在自愿和合法的基础上,只要案-件性质适合调解,人-民法-院均可以进行调解;(2)对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必须首先进行调解。2、刑事诉-讼中:(1)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进行调解;(2)对《刑事诉-讼法》第170条前两项规定的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3)对公-诉案-件和刑事诉-讼法第1
    • 行政许可制度的设定原则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11
      1、设置行政许可证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2、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3、设置行政许可应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29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 刑事案件量刑指导原则制度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5
      刑事案件量刑的指导原则: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