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依法解除合同效力的行为。合同一旦签约,具有国家法律保护。
合同解除分为合意解除和法定解除两种情况。解除是合同之债终止的事由之一,它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时,合同解除是指履行合同实在困难,若履行即显失公平,法院裁决合同消灭的现象。这种解除与一般意义上的解除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法院直接基于情事变更原则加以认定,而不是通过当事人的解除行为。
一、保险合同该怎么解除
保险合同解除,是指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经商定同意消灭既存的保险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或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根据法律或合同中的约定行使解除权而采取的单独行为。保险合同解除,一般分为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两种形式。合同解除的条件由法律直接加以规定者,其解除为法定解除。《保险法》规定:“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但是,下列情形下,不得解除保险合同:(1)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不得解除;(2)当事人通过保险合同约定,对投保人的合同解除权做出限制的,投保人不得解除保险合同。协议解除又称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经协商同意解除保险合同的一种法律行为。保险合同的协议解除要采取书面的形式。保险合同的协议解除要注意两个问题:(1)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2)货物运输保险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的保险合同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二、为什么企业更愿意签定劳务合同
企业更愿意签劳务合同是因为经济利益高。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合同是两个以上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合同以产生、变更或终止债权债务关系为目的。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签完合同反悔了,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权有两种:
1、是双方当事人协议解除;
2、是符合法定的解除条件。
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劳动合同向将来消灭的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方式可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解除,协议解除,即劳动合同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
单方解除即享有单方解除权的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表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协商解除、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三种,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可以预见的中间环节,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正当权益的重要保证。
-
合同上隐瞒欺诈怎么解决
299人看过
-
欺骗隐瞒签劳动合同是否一定会被解除
169人看过
-
合同隐瞒真实情况是欺诈行为吗
153人看过
-
隐瞒产品信息是否算欺诈
59人看过
-
合同故意隐瞒欺诈该如何处理
251人看过
-
公摊面积的隐瞒是否属于欺诈行为?
469人看过
合同之债是指因订立合同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能债权债务关系的必须是有效的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3、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等。... 更多>
-
合同隐瞒欺诈行为算合同诈骗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5算的。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
欺骗隐瞒签劳动合同是否一定会被解除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6现实生活当中,签订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基于自愿的原则来进行的,但是确实也存在着很多隐瞒一些具体的情况,欺骗性的签订了劳动合同的,那么欺骗隐瞒签劳动合同是否一定会被解除?根据法律的规定,这并不是一定需要进行解除的,要看具体隐瞒的是什么情况。
-
合同隐瞒真实情况算欺诈行为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24算的。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
-
2022年员工隐瞒疾病史,公司能否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11员工隐瞒的疾病具有传染性或不具备其应聘岗位对员工身体条件的要求,且公司要求员工入职时提供身体健康情况的,公司可以《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主张劳动合同无效。无效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不需解除劳动合同。为方便实际操作,也可以直接主张解除劳动合同。
-
合同故意隐瞒欺诈该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31、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2、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 3、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4、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诈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