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劳动仲裁流程风险防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01 05:18:47
226 人看过
劳动仲裁流程风险防控
(一)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一式两份,内容包括: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址、联系电话。
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5、致送单位名称。
(二)递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的同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递交下列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劳动关系相关证明;其它证明材料。
3、申请人系用人单位的,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4、有委托代理人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系律师的提交律师事务所公函;代理人系公民的,提交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相关知识: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以下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深圳劳动仲裁申请流程,申请劳动仲裁有哪些风险
56人看过
-
劳动争议处理风险防控
77人看过
-
公司裁员程序及风险防控指南
54人看过
-
北京劳动仲裁委:劳动争议10大风险预防点
150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单位风险防控
490人看过
-
怎样仲裁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过程中有哪些风险
213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仲裁的风险如何防范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2仲裁申请材料提交不当当事人申请仲裁时,提交的仲裁申诉书中应载明仲裁请求事项、相关的事实和理由,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及文书送达地址等。如申诉材料书写不明,将导致立案审查难以通过、文书无法送达等后果。据统计,上半年因仲裁材料提交不当的申诉有2000多件,包括超过申诉时效、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等。 仲裁请求不当当事人请求仲裁时,应根据客观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请求事项。不应当提出超出法律规定的请
-
劳动仲裁的7种仲裁风险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14劳动仲裁的7种仲裁风险,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注意避免。这7种劳动争议风险分别是: 1.仲裁请求不当的风险。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根据客观事实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的请求事项,反之除要负担相应的仲裁费用外,对其不当的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将不予支持。 2.超过仲裁时效的风险。当事人提出仲裁要求,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
-
劳动仲裁流程(劳动争议仲裁)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02劳动仲裁处理的程序: 1、当事人提出仲裁的,应当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受理的,应当由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作出不予受理通知,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
-
2024上海劳动争议仲裁的流程是怎么样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4-08-25上海劳动争议仲裁的流程如下: 1、提交书面劳动仲裁申请; 2、等待申请审核,拿《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开庭通知》; 3、劳动仲裁调解庭调解; 4、开庭审理,仲裁裁决; 5、拿仲裁裁决书; 6、对结果不服可起诉; 7、获得赔偿。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
-
劳动仲裁程序,请问,2024年劳务分包可以仲裁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4-08-23【法律意见】 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仲裁基本程序: 1.填写仲裁申请书。但必须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超过时间即无效。 2.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当做出决定后,无论同意是否,都将通知当事人。如果同意受理,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 4.开庭审理。当事人明确请求,并进行答辩,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事实,双方当事人都可以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