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犯既遂后是否可能停止犯罪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3 20:52:04 85 人看过

危险犯既遂后存在犯罪中止。纵使从犯罪形态来说已构成既遂,但只要能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依法就应认定为中止,认为既遂后不存在中止的说法并无法定依据。而且从打击犯罪来说,如果既遂后就不存在中止,无疑将阻止犯罪人员在构成既遂状态后主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保障社会利益、制止犯罪不利。

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的区别

(一)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的定义不同。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二)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的处罚不同。

犯罪既遂的罪犯在量刑时,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04: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形态相关文章
  • 危险犯犯罪未遂与危险犯犯罪既遂的区别是怎么样的?
    一、危险犯犯罪未遂与危险犯犯罪既遂的区别是怎么样的?危险犯的未遂与既遂的区分标准,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一直认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时,就是危险犯的既遂。但是,这种以是否发生危险作为区分危险犯既遂与未遂标准的观点,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通说混淆了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既遂条件的区别。侵害法益的危险,既是危险犯的处罚根据,也是危险犯的成立要件,即只有当行为具有侵害法益的危险时,才能成立危险犯。不管是将这种危险理解为行为的属性,还是理解为作为结果的危险,它都是成立犯罪的要件,而不是既遂的标志。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只有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时,才可能成立本罪。因此,砸毁汽车玻璃、盗窃备用车轮的行为,由于不具有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的危险,而不成立破坏交通工具罪。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就成为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成立条件。但犯罪的既遂与未遂是在行为符
    2023-04-13
    175人看过
  • 危险犯既遂后的中止问题研究
    一、理论界关于危险犯既遂中止问题的分歧在危险犯的实行阶段中可以成立犯罪中止,对此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不会存在多大争议。具体地说在行为人刚刚着手实行危险犯时,或者正在实施危险犯的实行行为的过程中只要自动停止危险犯的继续实施就可以成立危险犯的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在行为人将危险犯的实行行为实施终了但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发生时,只要行为人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法定危险状态的发生,就可以成立危险犯的实行终了的中止。但对于在法定危险状态发生后行为人自动采取一定措施解除危险状态从而防止了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能否认定为成立犯罪中止,学者间就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对此,在理论上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成立危险犯的既遂,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即否定说。其理由是:(1)犯罪中止是与犯罪既遂形态、未遂形态和预备形态互相区别而又互相独立存在的形态,已经停止下来的各种不同的结局彼此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关系,不能同
    2023-06-12
    421人看过
  • 犯罪的非既遂形态是危险犯
    不是,犯罪未遂和危险犯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犯罪的非既遂形态的话,那犯罪嫌疑人是构成犯罪未遂。危险犯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行为虽未造成实际的损害结果,但使法益面临威胁,足以使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安全陷入危险。刑法典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二、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时间一般是多久?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
    2023-06-19
    424人看过
  •  既遂犯罪是否为过失犯罪?
    已经完成犯罪的人, 不属于过失犯罪。犯罪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 如果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从而导致这种结果发生, 就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法律规定的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已经完成犯罪的人,不属于过失犯罪。犯罪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如果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从而导致这种结果发生,就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规定的才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责 任 归 属 】 过 失 犯 罪 是 否 需 要 承 担 刑 事 责 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过失犯罪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具体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要依据犯罪的情节轻重而定。如果过失犯罪的情节较轻,则可免于刑事处罚。因此,在判断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的轻重,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综
    2023-09-17
    188人看过
  • 放火罪既遂是危险犯吗
    是。对放火罪而言其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点火,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在用火柴点火时被风吹灭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所以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即刑法规定的危险状态。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例如正要点火,就被人抓获,或者刚点着引火物,就被大雨浇灭等,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
    2023-06-03
    112人看过
  • 抽象危险犯罪是既遂吗
    法律综合知识
    这个是可以构成既遂的,这个无需实施行为即可构成犯罪。抽象危险犯,“具体危险犯”的对称。是指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犯罪行为,即具有产生某种后果的危险,无须再结合具体案情加以判断的犯罪。危险犯的一种。如盗窃枪支罪,立法者认为盗窃枪支的行为具有抽象危险,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只要实施盗窃枪支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要求枪支被盗后足以造成现实具体的危险才构成犯罪。最高法印发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刑事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
    2023-12-06
    341人看过
  • 犯罪中止后可以既遂么
    犯罪中止后不可以再既遂,中止和既遂都是终局形态,互相排斥。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一、中止犯罪的处罚的损害标准具体是中止犯罪的处罚的损害标准: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如何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三、没
    2023-03-02
    396人看过
  •  犯罪中止犯是否具有危险性?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中止的条件。犯罪中止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时间条件是指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主观条件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中止犯罪的动机在所不问;客观条件是指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危险犯,那么就不需要考虑危害结果的发生。只要存在足以导致某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那么危险犯就已经构成了既遂。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行为人成立犯罪中止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中止犯罪的动机在所不问。(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
    2023-09-10
    54人看过
  • 抽象危险犯的概念是什么,危险犯能否构成犯罪中止?
    一、抽象危险犯的概念是什么行为对于法律上所保护的法益具有立法者判断的危险的犯罪。特征:这种危险不是对于行为对象的危险,同时这种危险也不是这一犯罪的构成要件。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属于法律上构成要件论中危害结果的构成要件类型下实害犯与危险犯这一分类方法中危险犯的两种类型。抽象危险犯,“具体危险犯”的对称。是指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律中规定的犯罪行为,即具有产生某种后果的危险,无须再结合具体案情加以判断的犯罪。危险犯的一种。如盗窃枪支罪,立法者认为盗窃枪支的行为具有抽象危险,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只要实施盗窃枪支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要求枪支被盗后足以造成现实具体的危险才构成犯罪。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行的行为有无发生严重后果的危险,是否需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前者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特定的行为,即具有这种危险,无须再结合案件具体事实来加以判断,而后者则必须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才能
    2024-01-22
    142人看过
  •  投案后犯罪行为仍未停止,能否认定为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在被逮捕后仍然继续犯罪的人,即使没有中止犯罪,也可以认定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自动投案与自首自动投案与自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适用。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并非受到追诉而自行向司法机关报案或投案,而是因为某种原因(如恐惧、焦虑、失眠等)导致其主动向司法机关报案或投案。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是自首。而自动投案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另外,自首犯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2023-11-15
    216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既遂犯与中止犯能否并存
    对第一个问题,当前,我国多数学者以及司法实务中均认为,共同实行犯不存在既遂犯与未遂犯并存,笔者在此不论。对第二个问题,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理解存在分歧,主要是:在自动放弃犯罪行为的场合,是否要求以有效阻止共同行为之实行,或防止犯罪结果之发生为其构成中止犯的必备要件。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共同犯罪的整体性及其存在的特殊因果关系,决定了部分行为人中止犯罪时,应有效防止共犯行为的实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德国学者耶*克在讨论共同犯罪的中止时指出:共同正犯者只有排除自己行为的有因果关系的效果,或者阻止行为既遂的,始不可罚;既遂行为里,完全不能含有他与已经实施的整个行为有因果联系的任何内容。”对此学说,理论上持反对意见者认为,设置中止犯的一个主要根据是,在刑事政策意义上给犯罪人架设后退的黄金桥”,鼓励犯罪人及时退出犯罪,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但在共同犯罪中,要满足中止的条件却不容易,因为
    2023-06-03
    100人看过
  • 既遂是犯罪目的还是犯罪行为
    不属于。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基本形式,学术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争议。司法上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犯罪构成要素齐全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要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理论为确立犯罪既遂形式的标准。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合理认定犯罪、正确适用刑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刑法第二十二条为犯罪做准备,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准备。对预备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贪污罪具有既遂还是未遂贪污罪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区分贪污罪既遂与未遂,关键看行为是否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是否产生了致使公共财物遭受损失的危害结果。贪污罪的既遂即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了公共财物;贪污罪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贪污行为,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
    2023-08-06
    198人看过
  • 停止形态能否认定为犯罪中止
    停止形态不一定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是否是犯罪中止要看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案例】2017年5月15日晚,洪某到某地持三角铲铲头暴力胁迫被害人丁某交出钱款,后因被害人丁某反抗、挣脱逃跑而未得逞。随后,洪某在另一处持三角铲铲头将被害人蒋某挟持到附近草丛中,胁迫交出财物,后发现被害人蒋某未携带现金,便转而强行抚摸被害人蒋某的胸部,后让蒋某离开现场。【判决】法院认为,被告人洪某着手实施第一次抢劫犯罪行为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犯罪未遂;在着手实施第二次抢劫犯罪行为过程中,因中途改变犯意转而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
    2023-08-02
    497人看过
  • 过失犯罪能否停止犯罪
    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过失犯罪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会构成犯罪,如果有停止状态,也就意味着没有危害结果产生,自然也就不构成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如何判刑?对于犯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行为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是过失犯罪。在我国,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二、过失犯罪要承担什么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
    2023-04-07
    23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形态是指犯罪成立后,在一定的行为发展阶段或者特定的时间、空间内的状态。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形态包括预备、实行、完成和未遂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开始,尚未着手实施犯罪行为;实行阶段是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阶段是犯罪行为... 更多>

    #犯罪形态
    相关咨询
    • 犯罪既遂还能中止吗,犯罪既遂后是否存在犯罪中止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7
      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基本犯罪构成结果以外的
    • 犯罪既遂的危险犯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2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
    • 犯罪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中止是否构成犯罪既遂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05
      至于犯罪中止,目前的通说基本上认为犯罪既遂后不再有犯罪中止。
    • 对象不能犯危险未遂是否认为是犯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3-23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行为人的错误认识,使得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犯罪对象在行为过程中不在犯罪行为的有效作用范围内,是不能犯未遂的一种。以构成不能犯未遂的具体原因为标准而划分的不能犯未遂的一种类型。如误认为被害人在卧室而隔窗枪击,误认为男子是女子而加以强奸等。
    • 犯罪中止, 既遂, 既遂, 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 犯罪既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制造条件的,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法定结果出现(结果犯),简单地说,并且所实施的行为已具备了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要件,准备工具,或者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危险犯),是犯罪预备,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或者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行为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为了犯罪,或者已着手实施犯罪(举动犯)。在犯罪过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