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尽职调查对并购更有价值呢?迈克尔•梅指出尽职调查应该增加而不是破坏并购产生价值的机会,从完成企业并购转为正确地完成企业并购。要做到这一点,尽职调查必须具有战略眼光。
战略眼光要求并购在尽职调查前就并购的战略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并购?是简单的获取投资收益的财务并购?还是战略性的为了削减成本或扩张经济规模,或为了进入新的产业?思考这些问题,对搜索并购对象,以及尽职调查的问题导向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并购的战略盲目陷阱。
传统的尽职调查关注过去,力图发现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情况的恶劣和法律风险,往往使并购因历史问题而难以实施。战略性尽职调查更要关注未来。这要求,在尽职调查过程中,除了关注调查对象的财务情况、历史经营形成的法律风险外,更要关注根据并购的战略目的,衡量和评价被收购对象,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如并购完成后将会立即面临哪些挑战,竞争对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以及并购将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什么样长远的影响等等。另外,还要考虑并购完成后整合问题,比如,如何提升新收购的公司的价值和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如何调整组织,并设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责权体系,保证对其的控制力?如何保证对重要的管理人员的激励有效?如何在供产销的各个环节实现协同效应?竞争对手对并购将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等。对未来的战略性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并购双方跳出历史瑕疵,关注未来价值创造,从而推动并购的进展。
一、并购前期,关注要点有:
1、战略纬度,为什么要去做这个并购,并购以后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协同效应,带来哪些的好处;
2、是财务纬度,财务纬度就要关注它的合规性,关注估值模型,然后关注中长期的资本回报,关注这个并购整合截止点的损益,关注特殊事项的处理,包括处理的方法、处理的程序,然后关注一些财务和事务的风险。
3、就要从运营的纬度去看,第四个纬度从业务的角度去看。
-
并购尽职调查的范围
328人看过
-
论股权并购中的尽职调查
117人看过
-
外资并购前期的法律尽职调查
498人看过
-
资产并购需要专业的尽职调查
279人看过
-
企业并购尽职调查的注意事项
147人看过
-
并购中律师进行哪些尽职调查
114人看过
企业并购指的是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一般并购是指兼并和收购。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更多>
-
并购中律师进行哪些尽职调查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1-26针对不同的目标企业,所进行的法律尽职调查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律师进行法律尽职调查一般需开展如下方面的工作: 1、对目标企业合法性的调查,即对目标企业设立、存续的合法性做出判断。 2、对目标企业发展过程历史沿革的调查,主要对目标企业的背景和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背景进行尽职调查。 3、对目标企业主要财产和财产权利情况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查阅目标企业拥有或租赁的土地使用权、房产的权属凭证、相关
-
并购战略的实施策略是什么?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5最后在介绍一下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关于企业购并决策的五项基本原则: 1、购并企业必须能为被购并企业作贡献 购并企业只有彻底考虑了他能够为被购并的企业做出什么贡献,而不是被购并企业能为购并企业做出什么贡献时,购并才可能会成功。对购并企业的贡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技术、管理和销售能力,而不仅仅是资金。 2、企业要想通过并购来成功的开展多种经营 需要由一个团结的核心,有共同的语言,从而将他们合成一个整体
-
定义及案例包括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2“在工作报告中应详尽、完整地阐述所履行尽职调查的情况,在法律意见书中所发表意见或结论的依据、进行有关核查验证的过程、所涉及的必要资料或文件”。这是在我国法律规范性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尽职调查”概念。一、尽职调查的资料1、客户的介绍2、交易对方的陈述3、审阅交易对方提供的文件、资料4、对被收购对象的实地考察与核实5、听取其他中介机构的意见二、尽职调查中的保密承诺1、收购方向交易对方做出的保密承诺的主要
-
尽职调查的目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25简单讲,尽职调查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融资方的情况只有通过详尽的、专业的调查才能摸清楚。一般尽职调查的目的如下: 1、发现项目或企业内在价值。投资者和融资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内在价值,往往会出现偏差,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和考量必须建立在尽职调查基础上。 2、判明潜在的致命缺陷及对预期投资的可能影响。从投资者角度讲,尽职调查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3、为投资方案设计做准备。融资方通常会对企
-
律师的法律尽职调查是为并购构建的一道防火墙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2-08公司 并购 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要注意对存在的一系列财务、法律风险进行防范和规避。 法律 尽职 调查 正是为 并购 构建的一道"防火墙"。 过去10年,曾有数十亿美元、欧元和日元投入中国大陆,建立起无数家外资公司。如今,中国企业却带着充足的现金和全球最低成本的制造工业,在海外市场进行着同样的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