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3 23:12:09 425 人看过

交通事故逃逸致死的处理方式如下:

一、如果逃逸者对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将构成交通肇事罪,将被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的将被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二、逃逸方要按照自己承担的责任比例对死者家属进行民事赔偿,需要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如果由于肇事者逃逸导致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则由逃逸一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9日 01: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根据刑法“谦抑原则”及“罪刑法定原则”,在有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将交通肇事人逃逸后因其他外力作用而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情形也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是不符合刑法的本质精神【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于2008年3月12日凌晨3时许,驾驶一辆现代牌轿车,在北京市南四环由东向西行驶至马家楼时,与一辆同向行驶的人力三轮车相撞,致三轮车骑车人林某被撞倒在机动车道上,李某随即驾车逃离现场。林某苏醒后正在爬起的时候被一辆由王某驾驶的超速行驶的同向小货车再次撞倒并当场死亡,案发后被告人李某自动到公安机关供述了犯罪事实。一审法院认为李某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造成被害人林某因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被随后驶至的其他车辆撞击并当
    2022-08-08
    164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如何认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案情简介】1999年8月8日清晨,龙海颜厝镇的颜某兄妹准备骑摩托车到漳州市区卖鸭子。感觉天气有点凉,妹妹回家取衣服,而哥哥自己骑着摩托车先行出发了。当日5:40许,妹妹骑着摩托车往漳州市区方向行驶。途经漳州大桥附近路段时,发现哥哥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摩托车倒在一旁,而现场没有其他人,不过在距离摩托车不远处,还停着一辆的农用运输四轮车。惊恐不已的妹妹,在一名路人的帮助下报了警。事故发生后,龙海交警大队立即赶往现场。经现场勘查初步认定,停靠在324国道广东往漳州方向车道上的农用运输四轮车,正是肇事车辆,而肇事司机不见踪迹。经鉴定,哥哥因机动车挤压伤,致颅底骨折、左腿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脑功能、心功能衰竭死亡。警方根据遗留在现场的车辆信息,初步锁定肇事嫌疑人陈某,但此时陈某早已不知去向。之后,警方将其列为网上在逃人员进行追逃。直到2015年7月31日,永春县公安局
    2022-11-03
    100人看过
  • 逃逸肇事导致死亡,应如何处罚
    一、逃逸肇事导致死亡,应如何处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如下:1.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犯罪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4.在客观方面上,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三、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5.交通事故当
    2023-07-22
    192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死逃逸如何认定
    一、交通肇事致死逃逸如何认定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认定如下: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2.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二、肇事者逃逸致人死亡判刑规则是什么肇事者逃逸致人死亡判刑规则是: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会终身吊销驾驶执照,肇事司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三、交通肇事逃逸什么时
    2023-08-09
    183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事后逃逸致人死亡要判几年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因为逃逸行为致人死亡的,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交通肇事逃逸刑事责任标准是什么?我国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标准规定如下: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事故逃跑者如何处罚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责任逃跑的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
    2023-03-26
    356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一样吗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定罪一样,同属于交通肇事罪,但量刑标准各有不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6-12
    279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人逃逸死亡怎么判刑?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判刑: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而应根据第二款,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来定罪量刑。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一)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
    2023-08-02
    206人看过
  • 肇事者致人死亡逃逸怎么处理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根据刑法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有下列情形,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五)严重超载驾驶的。因此,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交
    2023-04-03
    312人看过
  • 如何处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机
    一、如何处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机处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司机的标准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犯交通肇事罪,存在逃逸行为且因逃逸行为致人死亡的,属于情节加重犯。认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需要被害人的死亡与逃逸行为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肇事逃逸怎么赔偿对方肇事逃逸赔偿对方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
    2023-08-10
    351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判几年
    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判几年1.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一判决主要考虑到肇事者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况。2.如果肇事者不仅逃逸,还故意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死亡或严重残疾,那么还将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二、驾驶证吊销规定对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情况,驾驶证的吊销时间取决于肇事者的行为性质和后果。1.如果只是普通的交通肇事,那么在两年后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考领驾驶证。2.如果肇事者在饮酒或醉酒后开车肇事并被定为交通肇事罪,那么需要在五年后才能重新考领驾驶证。三、醉驾致死逃逸的量刑1.对于醉驾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量刑也是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因为醉驾本身就严重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再加上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使得后果更加严重。2.如果肇事者在
    2024-07-29
    5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有哪些,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25
      通常情况下,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结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以总结如下: (1)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为逃避处罚而逃逸。行为人虽有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对行为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恶劣情节处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为了逃避处罚,
    • 致人死亡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07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具有上述1-3项及1-5项情况,为逃避法律追究而 逃跑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2、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3、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 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肇事逃逸怎样处罚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10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逃逸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22
      可能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 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和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后逃逸的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4-08-23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根据刑法“谦抑原则”及“罪刑法定原则”,在有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将交通肇事人逃逸后因其他外力作用而导致受害人死亡的情形也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是不符合刑法的本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