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卖铺价签错还不让退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9 06:26:36 76 人看过

倘若商家不愿履行退货或更换商品的义务,您可尝试以下几种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您可以尝试与该店铺的经营者进行友好协商并达成和解;

其次,您亦可寻求消费者协会或是经由相关法律程序正式设立的其他调解组织的协助,以期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争议;

再次,若您对相关行政部门的处理结果不满,您还可以选择向其提出投诉;

此外,若您与商家之间曾签订过仲裁协议,您也可以依据此协议向相应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最后,若以上方法均无法解决问题,您还可以选择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协商的方式可能难以奏效,因此,当涉及到较大金额的交易纠纷时,我们强烈建议您通过投诉甚至直接诉诸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寻找一位具备丰富经验且擅长处理此类案件的专业律师的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第八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消费者的合法要求。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并超过十五日的,视为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一)经有关行政部门依法认定为不合格商品,自消费者提出退货要求之日起未退货的;(二)自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期满之日起或者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自消费者提出要求之日起,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义务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1: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消费者权益购买后产品降价是否可以退款
    一、消费者权益购买后产品降价是否可以退款针对折扣商品是否享有退货更换权利这一问题,根据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营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通告、声明或店面公告等形式,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任何形式的篡改、削减或解除,亦不得减轻或豁免其应承担的责任,更不可加重消费者的负担。因此,如果有商家制定出声称减价商品不予退货更换这样的规则,那么此种行为是不被许可的,也是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2024-04-07
    214人看过
  • 让侵权者痛让消费者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三审稿,明确提出惩罚性赔偿的措施,这是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出的又一记重拳。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惩罚性赔偿是指加害人以欺诈等恶意方式实施加害行为致使他人受到损害时,加害人除赔偿受害人实际损失外,还应当增加赔偿。草案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和消协组织正在受理的一宗案件即适用此款规定。某形象设计中心,在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仅写明进行个人形象设计和化妆品销售,却宣称可做去皱纹等美容项目。今年夏季,这家机构在为彭女士以4.5万元高价做眼角去皱纹后,彭女士出现全脸肿胀、脸部严重下垂的情况。北京市西城区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兆泰认为这涉嫌超范围经营和欺诈。王兆泰分析,这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按照草案的赔偿规定,有关经营者
    2023-06-07
    125人看过
  •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一、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相差的情况是“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而“大数据杀熟”并非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其涵盖了互联网企业经营的多个方面,例如对客户信息的采集、分析行为、价格行为等,这也就注定了对这种行为的监管必然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法律。具体而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均包含约束此类现象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向消费者隐瞒商品的真实价格情况,侵犯了消费者的这两项基本权利。《电子商务法》是对“大数据杀熟“最具针对性的规定,规定中显示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网络安全法》则明确了个人信息收集的“最少
    2023-11-12
    226人看过
  • 景区门票涨价触犯消费者权益
    国内景区频频涨价,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可能触犯法律。201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不得通过增加另行收费项目等方式变相涨价;另行收费项目已收回投资成本的,应当相应降低价格或者取消收费。旅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景区提高门票价格应当提前六个月公布。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利用新建索道或新开辟旅游景点转型线路以此提高隐形门票价格的现象比比皆是。每次论价听证会都无一例外成了涨价吹风会。究其原因,无非是地方政府或部门把自己辖区内的自然风景区当作了摇钱树。不可否认,一些人文景区和自然景区的确需要日常保养和维护,但物价上涨的节奏
    2023-06-07
    164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受侵犯去哪里告
    一、消费者权益受侵犯去哪里告消费者权益受侵犯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投诉、举报。除了投诉、举报外,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消费者权益有哪些消费者权益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求教获知权、依法结社权、维护尊严权、监督批评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三、承担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的
    2023-05-20
    113人看过
  • 买房不退团购费,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法
    现阶段,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购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团购费作出明确规定。然而,实践当中,这类费用主要是依据开发商以及团购服务商之间达成的协议内容,来定义其性质。若以服务费的形式出现,那么在购房者未能成功购得房产的情况下,这笔费用往往难以得到全额退款。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受委托的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商品房销售业务时,仅能收取佣金作为唯一的费用来源。此外,根据已实施的相关法律规定,中介人如未能促成交易合同的签订,则无权向委托人索取报酬;但同时,委托人有权依照双方事先约定,要求中介人支付从事中介活动所必需的合理费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受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销售商品房时不得收取佣金以外的其他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四条中介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但是,可以按照约定请求委托人支付从事中介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2024-04-21
    422人看过
  • 消费者权益有哪些,权益被侵犯如何维权
    一、消费者权益有哪些1、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2、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4、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5、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6、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7、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8、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
    2023-06-07
    200人看过
  • 快递索要“开箱费”是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快递行业的过快发展与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的脱节,造就了今天的一个个快递事件。网购过的人都知道,卖方一般都会要求消费者在收货前先开箱验货,然而到了快递这一块,开箱需要索取开箱费。如此是卖方与快递行业都怕自己承担责任的原因,都想责任转移,最终侵犯的却是消费者的权益。日前,林女士在网上购置了一批家具,在物流公司送到的时候,她向物流送货人员提出先验货再签收的要求,被要求支付20元开箱费,否则只能在签收后再验货。这个事件在快递行业的负责人看来是正常的,因为保障了他们的权益,他们认为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需要先签收再验货。我想请问,你快递行业有几个包裹属于包装完好呢?没破就算完好,难道物件在弯、拉、压、抛的情况下就不会破坏货物吗?每年的双十一都会报道快递行业的乱,乱丢、乱抛成常态,你敢保证不损害货物吗?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要求消费者先验货再签收,想把责任转嫁给快递
    2023-04-24
    116人看过
  • 侵犯消费者权益属民事违法吗
    侵犯消费者权益是不是属于民事违法在实践中侵犯消费者权益多数是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但如果侵犯消费者权益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犯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
    2023-03-22
    324人看过
  • 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如何投诉
    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一、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二、投诉调解。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三、行政申诉。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用书面形式,并载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如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可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四、提请仲裁。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征。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当事人部分胜
    2024-05-07
    192人看过
  • "非买勿动"是商家在侵犯消费者权益
    非买勿动、不买别拆包、非买勿试市民在逛街的时候,时常会遇到这样贴在商品旁边的告示牌。而很多市民表示,看到这个很不舒服不试、不看怎么决定买不买。日前,本报记者在市区内的商场、书店、家具城等营业场所走访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尽管很多消费者提出质疑,但商家依然坚持非买勿动的原则。非买勿动越来越流行以往贴上非买勿动标签的商品一定是贵重的,不是平常百姓能买得起的。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很多价格并不贵的书籍、服装等商品也贴上了类似的标签。在市区内一家书店内,一个期刊杂志的展架上,几乎所有的杂志都被塑料包得紧紧地。记者询问营业员,表示想看看内容再决定是否购买。但营业员指指书架上请勿拆包的标签说:这个真的不行,这些书来的时候就是带包装的,你要是拆包装了,我们没法交代。记者随后又在一家服装店中遭遇了类似的情况。尽管当时记者找的不是最贵的衣服,但店主仍然以衣服颜色浅,弄脏了不好卖为借口没让记者试穿。类似非
    2023-06-07
    415人看过
  •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侵害消费者权益处罚办法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实施行政指导,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未充值就自动续费是不是侵犯客户消费者权益有关法律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但是很多没有“以显著方式”提示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用户想取消自动续费没那么便捷。因此,自动续费构成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侵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综合运用建议、约谈、示范等方式实施行政指导,督促和指导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
    2023-07-06
    59人看过
  • 饭店收消毒餐具费有侵犯消费者权益吗
    消费者到餐馆、酒店就餐,餐饮企业可以收取消毒餐具费吗?对此,杭州、北京、天津、上海等21城市的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及中国消费者报社共22家城市消协维权联盟成员单位,昨天发出《致餐饮企业的公开信》,指出餐饮企业另行收取消毒餐具费的做法于法无据,侵犯了众多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致餐饮企业的公开信》称,目前,消费者到餐馆、酒店就餐,很多餐饮企业要向消费者收取消毒餐具费,包括一次性密封消毒餐具、一次性消毒纸巾和筷子等,有的还在消毒餐具的外包装上明确标注“工本费1元”等字样。虽然费用不多,但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强烈不满。22家城市消协维权组织指出,消费者到餐馆、酒店就餐,购买的标的既包括食物,也包括餐饮企业的服务。另行收取消毒餐具费属于强制收费,违反了公平原则。因为餐具是用餐过程中的必备用品,餐饮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经过消毒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餐具、纸巾,是餐饮过程中的配套服务项目,是消费者接受用餐的前
    2023-05-01
    123人看过
  •  最低消费是否损害消费者权益
    最低消费行为可能对消费者权益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包括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因此,消费者应该谨慎对待最低消费行为,避免被不良商家利用。最低消费行为是对消费者权益产生负面影响的举措。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最 低 消 费 是 否 侵 犯 消 费 者 权 益 ?最低消费是商家在促销活动中设置的一种消费陷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被商家强调最低消费所吸引,而忽略了商品的实际价值
    2023-09-04
    12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物业侵犯消费者权益是否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12
      物业管理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如果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纠纷,业主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业主、业委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物业管理条例,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取决于具体的纠纷情况,视该纠纷与这两个法律的联系亲疏而定然而,业主、业委会并不是法律工作者,对法律的规定和适用未必那么清楚,因此,在实务中应该赋予业主、业委会的自由选择权
    • 如何应对降价侵犯消费者权益?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01
      降价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以先与经营者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起诉维权。 【相关延伸】 问: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哪些? 答: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有以下这些: 1、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不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不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2、经营者发现
    • 最低消费是不是侵害消费者权益
      台湾在线咨询 2021-09-29
      最低消费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第四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成本费加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为依据制定价格,应质价相符,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由此可见,经营者“最低消费”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是经营者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的行为,应认定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消费者
    • 商家设定的最低消费额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5
      商家自行设定的“最低消费”,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是经营者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按照商家规定的最低消费额,顾客在这些地方消费,无论是否愿意,或是消费了多少,最少都要支付经营者规定的最低消费金额,超出的部分则按实际价格计算。这其实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
    • XX这样做,是不是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啊?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1
      这是双方自愿的合同,不愿意可以不办这种卡,不侵犯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