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确立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原则的意义何在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26 08:05:48 361 人看过

一、确立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原则的意义何在

(1)能使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因为行政法规、规章的各种草案,经过公开的讨论、听证以后,更有利于公众包括利害关系人的理解和认同。别外各种途径的参与制度如书信、磋商、座谈、调查、采访等,能使公众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制定活动,充分表达意见和要求,使行政立法文件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2)这种程序上的民主原则,能够有效地约束同级行政机关的权力。在行政机关没有很好地遵循公开原则和制度,并有可能造成违法或侵权的后果时,能够及时地发现,从而有效地维护国家机关及其所制定的规范的权威,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1)适用行政诉讼法原则。《行政诉讼法》第70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适用本法。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同等原则。又称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同等的诉讼义务。

(3)对等原则。又称相互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在对待对方公民、组织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时相互对等。

(4)适用有关国际条约原则。

(5)委托中国律师代理诉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二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七十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n(一)主要证据不足的;\n(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n(三)违反法定程序的;\n(四)超越职权的;\n(五)滥用职权的;v(六)明显不当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3日 13: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确立诉前调解程序的意义
    一、确立诉前调解程序的意义1.诉前调解程序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此程序旨在通过非诉讼方式,即在提起诉讼之前,通过法院的调解,使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得以快速、有效地解决。2.这一制度设计不仅有助于减轻法院的案件压力,提高司法效率,更能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实现司法资源的高效利用。诉前调解程序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二、诉前调程序与费用关系1.诉前调解程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调解阶段,当事人无需缴纳诉讼费用。2.只有当调解不成,案件转入正式立案程序后,当事人才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缴纳诉讼费用。3.这种费用制度设计,旨在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调解,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从而节约司法资源,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三、调解适用阶段及方式1.调解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民事纠纷的始终。2.无论是起诉前的调解,还是起诉后开庭前的调解,甚至到执行阶段的执行和解,调解
    2024-03-17
    367人看过
  • 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的构想
    「内容提要」针对目前我国行政复议法实施不尽人意的现状,有必要参照司法救济程序和域外的行政救济实践,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行政复议中的不利变更禁止原则有其特定的含义、特征和适用规则;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则并不违背现行宪法和政府组织法的立法宗旨,也不会冲击依法行政原则,相反,却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复议申请权和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关键词」不利变更禁止原则,权利救济,行政复议,适用规则「正文」一、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情况不利变更禁止原则,是现代许多国家和地区指导与规制复审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复审机关对申请人提交其复审的案件,在作出处理决定时原则上不能将申请人置于较复审前更加不利的境地。就是说既不能加重申请人的法律责任,也不能减损申请人的既得利益,申请人的负担不得因申请复审而超过复审之前。一般认为,确立不利变更禁止原
    2023-06-06
    445人看过
  • 比例原则在行政法中的作用和意义
    行政法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这是对行政权的约束,要求行政主体对行政行为的作出有一定的权衡,考虑行政行为的适当性、必要性,不要挢枉过正。行政法学是什么?行政法学是指研究行政法的科学。行政法学的任务包括:1、研究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研究行政法的历史发展规律;3、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4、研究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5、研究人们关于行政法的观念、学说的理论。行政法学是有关行政法的学问,其特点因法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23-07-10
    401人看过
  • 确立诉讼主体的一般原则
    诉讼主体,又称案件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论活动,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在审判实践中,实际存在两种性质的当事人:一种是程序法上的当事人;另一种是实体法上的当事人。程序法上的当事人,是指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的原告和被告。因为这时的当事人是否在事实上真的存在利害关系还是个未知数,真正的利害关系只有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后才能确定,因此称为程序法上的诉讼主体。实体法上的当事人,是指经过案件的审理法院依法确定的案件当事人,这些人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称为实体法上的诉讼主体。审判实践中,由于认识上的差异,这两种当事人经常交织在一起,给法院正确审理案件带来了麻烦和困难,因此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正确确定诉讼主体就成为首要的任务。(1)两种诉讼主体的构成要件:程序法上的当事人是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开庭审理没有结束前的当事人,构成这种当事人有以下要件:一、被告是原告认
    2023-03-24
    383人看过
  • 行政许可法确立行政法治两大基本原则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确立了规范我国行政许可行为的两大基本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英美法称禁止反言原则Estoppel)和有限规制原则(英美法称放松规制原则Disreglation)。这两项原则不仅适用于行政许可行为,而且适用于整个政府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是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行政关系,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在《行政许可法》的整个立法过程中(1996—2003),立法草拟者为在该法中确立这两项基本原则进行了艰苦的努力。行政许可作出后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行政许可法是否要确立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作出后是否可以变更或撤销?这在立法过程中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行政行为不同于立法行为,不能以法律赋予其确定力和稳定性,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要求行政机关给予相对人行政许可后即不能改变、撤销许可。行政行为亦不同于民事行为,不能将行
    2023-06-06
    369人看过
  • 确立行政诉讼的管辖原则是什么
    1、便于当事人参加诉讼,特别是便于作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参加诉讼。2、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判决和执行。3、有利于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准确。4、有利于人民法院之间工作量的合理分担。一、行政诉讼管辖的种类有哪些行政诉讼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1、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划分这类管辖的标准在于:确定管辖法院是在上下级之间的权限分工还是同级而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1)级别管辖。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级别管辖在规定方式上采用了“列举式”与“概括式”两种。对中级法院管辖的其中一部分用了“列举式”,如海关案件、专利权案件等。级别管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法律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2)区域管辖。它要确定的是,一个行政案件应当由哪一个地区的法院受理的问题。其标准是诉讼当事人或诉讼标的物
    2023-02-19
    158人看过
  • 社会主义立法程序
    社会主义立法程序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中,必须履行的法定步骤和手续。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程序,是保证法律正确反映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全体人民意志,符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经过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的法律才是有效的,合法的。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政体,立法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立法程序大体分为4个阶段:(一)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议案是法律制定机关开会时,提请该机关列入议程讨论决定的关于法律制定、修改和废除的提案或建议,一般是由具有立法提案权的国家机关或人员向法律制定机关提出的。根据我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下列人员和组织有立法提案权:(1)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成员;(2)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23-06-06
    348人看过
  • 行政合法性原则确立的基础有哪些内容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法治原则在行政法上体现的结果。这一“定律”最初被英国所“印证”。英国在19世纪制定近代宪法时确定了“法治”原理。相关法律常识:该原理包含了三项最基本的内容:1.正式的法绝对优于专横权力;2.一切主体平等地服从司法法院形成或运用的普通法;3.宪法规范应通过普通法来实现个人的权利。〔4〕英国“法治”原理支配行政法的结果便形成了行政法上的两项原则:越权无效原则和自然公正原则。前者是制定法上的“法治”原则,后者则是普通法上的“法治”原则。〔5〕美国1897年的联邦宪法在英国“法治”精神的基础上,体现了适合于美国自身的更高更系统的原则,即联邦主义、分权主义和法治主义。“法治主义”支配行政法的结果,便形成了美国行政法上两大具体原则,即基本权利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6〕美国行政法学者认为,只有一切行政法律制度都旨在保护而不是摧残人类固有的基本权利,并且又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来实施这些符合上
    2023-06-01
    465人看过
  • 行政许可原则的实践意义
    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如下:一、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二、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三、设定行政许可应当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行政许可原则是指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如下:1、合法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6、监督原则。《行政许可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2023-07-06
    314人看过
  • 论本能意思自治原则的确立
    一位年轻的孕妇死了,一尸二命,很悲凉,社会在热切地关注,我不想多说。其实,制度很完备,似乎也很公允,但手术同意书签字制度存在严重的理性暇眦。法律和制度的正当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形式正当,也称权力正当或暴力正当,指由有权机关订立或确认而具有的法律制度形式。另一方面是理性正当,即法律制度的内在合理性,或称法律制度所包含的社会优势理念——善。就本案而言,手术同意书签字制度存在内在合理性方面的缺陷。所谓手术同意书签字制度,有两方面的权利,一方面是患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是医院方的免责权。换一个角度,则是院方的告知义务的送达和免责权的实现。从形式上看,国家法律确定了这种制度,它是正当的。但这一制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一,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冲突。民法是权本法,一切民事法律关系,都依主体的意思而发生,变更和消灭,把签字权交给主体的亲属即法定代理人原本通常是符合理性的,但是,主体——被代理人和法定代
    2023-06-08
    230人看过
  • 行政许可设立和执行的法律原则。
    根据行政许可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合法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原则。就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许可的过程中,能够廉价、便捷、迅速地获得许可。4、救济原则。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求国家予以补救的制度。5、信赖保护原则。6、监督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和范围本法所称的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但根据这一条的规定,一定意义上说其范围仍然是不明确的。因此,行政许可法在第3条中又补充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物、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1)直接涉及国家
    2023-07-03
    485人看过
  • 民法典立法原则
    法律综合知识
    民法典立法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和绿色原则。民法典的立法依据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表明民法典受宪法的约束。一、民法典立法原则民法典立法原则是: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二、民法典的立法依据民法典的立法依据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表明其立法依据,确立了民法的宪法基础。一部法律的制定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其原则和内容都应当渊源于宪法,体
    2022-09-01
    500人看过
  • 浅谈《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拉开了这一进程的序幕。2003年8月27日,讨论了7年之久的《行政许可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法制定的时间之长,讨论次数之多,改动幅度之大,参与面之广,在我国近年来的行政法立法中是罕见的,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的特别关注。此法的颁布也对我国建立法治政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老百姓而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将有以下意义:(一)各部门将无权设门槛,百姓办事更方便审批门槛谁有权设定?过去上至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下至乡政府、甚至其派出机构都可设槛,审批太滥,令出多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行政许可的设置权只有三个层次的国家机关可以行使: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二、国务院;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
    2023-06-06
    421人看过
  • 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有哪些意义
    国家赔偿与行政赔偿有什么区别? 国家赔偿和行政赔偿都是我国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主要是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和财产权的行为,而国家赔偿则包括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行政赔偿的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其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 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将会从很大程序上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职权。国家赔偿法的实施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充实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培育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节 赔偿程序 第十四条 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
    2024-01-05
    7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行政主体的确立意义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2
      确立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1.依法行政的需要。行政管理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这种活动必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管理时,有可能损害相对方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行政。
    • 行政立法主体行政立法程序行政立法行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30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与特点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的行为。 第二,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为的行为。这是行政立法同其他行政行为的显著区别。行政立法必须经过起草、征求意见、讨论、通过和公布等立法程序,这就使得它与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作出决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同。 第三,行
    • 行政处罚法所确立的行政处罚原则主要有什么?
      北京在线咨询 2024-09-02
      相信了解一下内容后,你就知道行政处罚法所确立的行政处罚原则主要有哪些了 一、行政处罚公开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4条第3款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任何法律都要遵守一定的立法程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也要公开,这是公开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5条规定:“实施行政处
    • 如何确立诉讼主体的一般原则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15
      诉讼主体,又称案件的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论活动,并受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在审判实践中,实际存在两种性质的当事人:一种是程序法上的当事人;另一种是实体法上的当事人。程序法上的当事人,是指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的原告和被告。因为这时的当事人是否在事实上真的存在利害关系还是个未知数,真正的利害关系只有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后才能确定,因此称为程序法上的诉讼主体。实体法
    • 2024立案程序怎么走,立案的程序具体是如何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4-08-25
      立案程序: 1、立案材料的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人员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动。 2、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3、对立案材料的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已经接受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为了做好对立案材料的审查工作,一般采取下列步骤和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