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权获取员工隐私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5 20:51:08 395 人看过

公司无权获取员工隐私。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当人的名誉权受到损害时,通常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

一、法律允许老婆看手机吗

不允许。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即使是夫妻之间也不可以。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手机属于他人的隐私。

二、民法典公开感谢信适用于私人隐私吗

不侵犯隐私权。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三、哪些行为侵犯隐私权

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义务。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19: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侵权行为相关文章
  • 公司泄露员工隐私怎么申诉
    公司泄露员工隐私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如果是公司单位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侵犯的,公司单位需要对被侵犯者进行道歉,对单位判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员工泄露公司资料违反了保密协议,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泄露员工隐私怎么处罚公司泄露员工隐私,属于名誉侵权,公司一般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可以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属于公民隐私的范畴,而隐私属于名誉权的性质。因此泄露和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构成名誉侵权。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信息使用人停止使用和赔偿损失。如果能够查清泄露者,也有权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07-21
    437人看过
  • 员工有权要求获取工资条吗
    员工有权力索要工资条。工资条其内容有工号、员工姓名、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福利费用、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等。工资条是公司发给员工本月工资的明细,能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工资条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让员工监督单位是否扣除不该扣除的其它项目等。工资条是必须发的吗1、工资条是必须发放。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2、法律依据: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用人单位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2023-07-10
    228人看过
  • 他人获取个人隐私如何维权
    一、他人获取个人隐私如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根据上述法律的规定,隐私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获取个人隐私。当他人获取自己的个人隐私,侵害到自己的隐私权之时,符合起诉条件的,应该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在法定期限内向人
    2023-05-03
    445人看过
  • 公司员工隐私泄露举报方式
    公司泄露员工隐私举报的方式:1、从民事角度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可能涉及到一个侵犯个人隐私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民事侵权的行为,这种情形可以去法院起诉起诉的方式进行维权;2、如果是严重的情形,比如说是大规模的泄露,多数人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存在有贩卖个人信息盈利的这种情况的话,那可能就涉及非法侵犯公民信息罪,如果是严重到已经构成犯罪的,就应该向公安机关进行一个举报。医疗机构泄露了隐私怎么办医疗机构泄露了患者隐私的,患者可以要求医疗机构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且赔偿患者所遭受的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
    2023-07-15
    102人看过
  • 员工与公司的纠纷属于个人隐私吗
    一、员工与公司的纠纷属于个人隐私吗属于个人隐私,员工与公司的纠纷是属于个人与公司之间的事情,跟旁人没有关系,所以应该可以属于是员工自己个人的事情,属于个人的隐私。二、员工与领导谈话是否属于隐私要看谈话内容及有没有通过不合法方式泄露。《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三、如何认定是否侵犯隐私权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
    2023-05-03
    176人看过
  • 怎样投诉公职人员获取私人公司利益
    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监察对象(监察法规定的六类公职人员,下同)不依法履职,违反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等规定,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检举控告。一、公职人员违反章程违法由哪个部门管辖国家公务员违规、违法由纪检监察机构处理。涉嫌犯罪的由检察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民或者组织对公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受理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告知检举人、控告人。二、公务员诬陷他人怎么处理经认定诬告陷害行为属实的,按照管理权限,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处理或者移交有关机关处理,其中:诬告陷害人是中共党员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诬告陷害人是公职人员的,根
    2023-02-14
    353人看过
  • 老赖有公民隐私权吗
    一、老赖有公民隐私权吗曝光老赖维护法律权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且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自然是不存在侵犯隐私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二、保护网络隐私权方法是什么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现实中也存在诸多的限制,因此应有基本的原则作指导来寻求保护网络隐私权有效的途径。1、国家应以立法形式出台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使用方式、违法行为范围、惩罚手段等。2、公民要加强网络隐私权保护意识、自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并注
    2023-05-03
    470人看过
  • 隐私权的“公法俘获”及其意义
    【摘要】隐私权往往被视为最具私法特性的权利。在英美普通法学和我国私法学中,其性质、内容、保护方式乃至表述话语都极具私”的色彩。但隐私权的私法实践却难以令人满意。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隐私权的公法特性日渐凸显,出现了隐私权的公法俘获现象。这类公法俘获现象不仅提示了新型的公私法关系,更对反思公法学基本问题乃至公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良好契机。【关键词】隐私权;公法;宪法权利;公法学基本问题【写作年份】2010年【中图分类号】0【正文】所谓公法俘获”,描述的是某些传统私法关系转由公法调整,或公法介入某些私法问题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公法对私法的优越地位,而是提示着公私法关系的新维度。在权利领域,公法俘获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书中曾谈到宪法基本权利对私法的俘获”现象。这种俘获或者表现为用宪法的基本权利规范来约束民法秩序”,或者表现为有待于填充内容的主观公共权利在私法上的
    2023-05-02
    74人看过
  • 员工宿舍是否有个人隐私权
    个人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因此,员工宿舍也是有个人隐私权的。一、个人隐私权的内容有哪些(一)个人生活自由权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二)情报保密权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三)个人通讯秘密权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
    2023-02-10
    495人看过
  • 公司哪些规定侵犯员工个人隐私
    一、公司哪些规定侵犯员工个人隐私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公司哪些规定侵犯员工的个人隐私,但如果有以下情形之一时,就可能会涉及到侵犯隐私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二、偷拍侵犯了公民哪些权利1、隐私权。隐私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举例来说,比如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住址、电话、公民的身体特征、形象,这些未经许可其他人都不能刺探、公开或者传播。还有公民的个人活动,特别是在住宅内的活动,不能受监视,不能被窥视,别人不能摄像、录像,当然法律上监视居住的除外。偷
    2023-05-03
    222人看过
  • 公司泄露员工隐私是否违反法规?
    公司随意泄露员工隐私违法,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公司随意泄露员工隐私的行为,员工可以先与公司协商,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如果无法与公司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员工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能证明自己的隐私遭到侵犯的相关证据材料,员工的诉讼请求可以是要求公司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暴露个人隐私违法吗故意暴露别人的隐私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个人隐私依法不受他人侵犯,如果行为人泄露别人隐私轻则构成民事侵权,承担民事责任,重则面临治安管理处罚,承担行政责任,更严重者会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2023-07-05
    354人看过
  • 公司转型员工怎样获取补偿
    如果公司转型需要裁减员工或者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离职时应得经济补偿金的20种情形劳动者离职时应得经济补偿金的20种情形如下: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7.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8.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9.用人单位主动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10.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2023-03-26
    165人看过
  • 公司机密算隐私权么
    一、公司机密算隐私权么不属于隐私,商业秘密不属于隐私的范畴。隐私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而且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侵犯隐私权有哪些构成条件(一)主观具有过错。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故意、过失在所不问,但过错形态影响侵权人法律责任轻重的承担问题(二)违法行为的存在。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规定抑或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质。(三)损害结果发生。一般
    2023-05-03
    363人看过
  • 何为个人隐私权,公民有哪些隐私权
    一、个人信息和隐私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目前主流的理论和观点认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布,主体在将自己的某种个人信息向特定个人或群体披露后,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仍然享有隐私权,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公布其个人信息的,仍然构成隐私侵权。一、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哪些内容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
    2023-03-03
    181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 更多>

    #侵权行为
    相关咨询
    • 公司里的员工可以获取股权激励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22
      只要内部员工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要求,股权激励就不违法。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
    • 公司监听员工手机是否侵犯隐私权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19
      公司监听员工手机构成侵犯隐私权。受害人因隐私权被侵犯导致精神损害的,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还可以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 隐私权的主体是谁,隐私权隐私权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公司的隐私权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1-24
      隐私权的主体应为自然人,隐私权隐私权不包括法人。隐私权的目标是保持人的心情舒畅、维护人格尊严,而且,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是存在于权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权利,亦即以权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为标的之权利。人格权最明显特征在于其非财产性,企业法人的秘密则是与企业法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是企业的一种财产。同时,隐私权受到侵犯后,构成一种人格伤害,内心的不安,而企业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后会构成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法人虽
    • 员工故意隐瞒怀孕公司有权解雇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1
      员工隐瞒怀孕的公司发现后不能解雇。因为怀孕是员工的个人隐私,是女员工的基本权利,员工不需要告诉公司自己怀孕了。 虽然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但怀孕不是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需要了解的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因此,隐瞒怀孕不是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行为。公司不能以此为由解雇劳动者。辞退的,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工伤需要双倍支付经济补偿。
    • 公司裁员,员工有权利索取赔偿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0
      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裁员的,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项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有争议,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委申请仲裁(不收费),依法维权。《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