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该如何处理同居期间的债务问题
同居期间的债务,按照共有的债务来处理,共有人对外承担连带债务,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对内则按照份额或者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零八条【按份共有的推定】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二、同居财产诉讼时效是几年
同居财产诉讼时效是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解除同居关系可以委托律师全权代理吗
不可以,本人必须到庭。对于身份关系的诉讼,委托给律师的权限都是一般授权,所以你自己还必须到庭,否则,法院有权按原告未到庭撤诉处理
1.非法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非法同居关系指男女双方或一方有配偶未办理结婚登记,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或男女双方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不符合事实婚姻的法定条件的两性结合。
2.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3.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因此,双方或者一方要求解除同居关系的,直接解除即可,无需起诉,起诉也不会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同性伴侣如何在同居期间处理财务问题
409人看过
-
债务人应该如何处理被债权人威胁的问题
374人看过
-
债务重组期间如何处理工资问题
280人看过
-
债务问题导致的牢狱生涯,应该如何处理?
330人看过
-
民间债权债务如何处理,应该如何处理?
193人看过
-
同居期间的财产问题怎么处理,同居期间财产如何分割
336人看过
-
同居期间的财产如何处理,如何处理非婚同居期间的财产和债务的问题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5最高法院1989年曾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一般按共有财产处理。在此期间双方各自继承和受赠的财产,一般按个人财产对待。另外,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也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婚前的财产如无特别约定仍属于一方所有,这其中就包含非婚同居期间的财产。至于如何处理非婚
-
同居者应该如何处理财产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10曾经同居者处理财产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个人财产由所有权人独自享有,共同财产按共同共有财产分割。如果双方同居关系产生于1994年2月1日之前(即构成事实婚姻)的,个人财产不予分割,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共同财产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双方协商优先,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分割。
-
同居期间债务应该如何处理,法律有哪些规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10-14对于当事人同居期间的债务,如果是双方共同产生的债务则属于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如果是个人债务则由债务人自行偿还,对于共同债务,当事人可以协商清偿,协商不成的,可以由法院判决。
-
2023年离婚协议债务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271、协议离婚时需要对财产分割和孩子抚养进行约定,如下: (1)在财产问题上,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共同财产具体数目的查明,分割某些财产的法定手续等等 (2)在子女问题上,涉及到合适抚养方式的选择,抚养费的合理确定,探视方式的确定等等 (3)在债权债务问题上,涉及到共同债权债务的定性,双方承担比例的确定,以及行使债权和履行债务的方式等等。
-
同居期间有很多债务,同居情侣生活中产生的债务该如何处理?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5因共同生产、生活形成的债权、债务为共同的债权、债务。可以确定份额的,依份额享有和承担。依据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1条的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在同居期间,借款人只要是为了同居双方的共同利益,目的是为了同居生活的需要并用于同居生活、生产经营,不管是以双方名义还是以一方名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