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协议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协议生效后才具有法律效力的。而签订协议前,当事人要对协议的内容进行约定,协商好后在协议中载明相关内容。签订的协议与事实不符时,如果协议不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现,该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单位分房,我与同事的让房协议是否有效
1、单位分房是房改房吗
2、如果是房改房,你们私下达成的转卖协议,是受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限制的,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转卖
3、现在单位也不认同你们当初的交易,我认为,认定协议已生效比较困难,尽管你们已实际履行了部分协议条款;如果单位对上述交易行为予以认可,在卖方向房管部门申请,并经房管部门审核后,该协议的继续履行就不存在法律阻碍了。
4、既然对方不愿意交易,你只能以重大误解为理由要求撤消合同,返还钱款,并要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
股权分割协议是否能够实施?
294人看过
-
补偿金缺失保密协议是否能够生效
98人看过
-
部分继承人签字的协议是否能够生效?
404人看过
-
一方签字的协议是否能够实施?
56人看过
-
违背诚实信用协议有用吗
104人看过
-
协议离婚是否能够解决事实婚姻中的矛盾
257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离婚协议哪份能够生效?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9为你做出以下回答: 可以到民政局办理,可以上法院起诉,否则不生效。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或诉讼离婚。 离婚解决三个问题:是否离婚、孩子的抚养权、财产的分割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一致,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孩子的抚养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生子女抚养权若干意见的规定》二岁以内一般给母亲,2岁-10岁考虑到孩子的抚养情况和双方的经济条件,10
-
怎么能够离婚协议生效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01、离婚协议的生效时间:协议离婚的双方到任意一方的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之后。离婚协议书不同于普通的合同,其在双方签订后成立,在办理离婚登记,并领取离婚证后生效。 2、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民
-
婚内能够签署的协议是否有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03婚内协议必须符合以下法定条件才能具备法律效力: (1)协议双方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2)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也就是双方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的,而不能是在一方被欺诈、被胁迫的情况下签署; (3)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 ,指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不能规避法律或者损害国家、集体及第三人的利益,也不能约定处理其他家庭成员或第三人的财产的归属,比如不能约定生男就支付生活费,生女就离婚等; (4)婚姻关
-
劳务分包协议是否能够有效签署?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劳务分包具有法律效力,但承接项目的分包方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许可,并且其商业行为必须明确且具有约束力。任何形式都应该以书面文件的方式表现。更具体而言,劳务分包是指由从事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为“工程承包人”)委派他们在承包工程中涉及到的劳务工作任务,并由专门从事劳务分包业务的公司(以下简称为“劳务分包人”)负责完成的一种经营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