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索赔期限是多少,如何规定的?
工程合同价款的索赔期限是14天,导致工期延误索赔期限是28天。法律规定,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天内,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由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调整合同价款。因此工程变更索赔有效期是14天。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十条
(一)施工中发生工程变更,承包人按照经发包人认可的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变更施工,其中,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变更,需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后方可施工。
(二)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天内,设计变更涉及工程价款调整的,由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经发包人审核同意后调整合同价款。
(三)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天内,如承包人未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则发包人可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决定是否调整合同价款和调整的具体金额。重大工程变更涉及工程价款变更报告和确认的时限由发承包双方协商确定。
二、工程质量最低保修期是如何规定的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三、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500万元以下。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20天。
2、500万元-2000万元。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30天。
3、2000万元-5000万元。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45天。
4、5000万元以上。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60天。
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在最后一个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确认后15天内汇总,送发包人后30天内审查完成。
根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第14条规定:工程完工后,双方应按照约定的合同价款及合同价款调整内容以及索赔事项,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
如何规定工程索赔时效期限的计算
261人看过
-
工程索赔期限的有效期是多少天
285人看过
-
工程索赔超过期限如何追诉
63人看过
-
工程索赔的原则法律如何规定的
82人看过
-
建设工程过了索赔期限如何救济
366人看过
-
司法鉴定中如何规定工程索赔程序
395人看过
-
工程索赔的时间如何规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21工程索赔的时间规定是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承包人应在索赔事件发生并造成损失后28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工程师对承包人的索赔申请进行审核,认可该项索赔后通知承包人,发包人审批工程师的索赔处理证明,承包人作出是否接受最终的索赔决定。
-
建筑工程索赔时限是多久,建设工程索赔技术规范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2-15当索赔事件发生以后,甲乙双方应按照合同有关条款的规定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事件。当索赔事件发生后,及时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一般规定的时限为28天)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索赔意向书,意向书应根据合同要求抄送、抄报相关单位。 1、索赔项目种类及起止日期计算方法 (1)延期发出图纸引起的索赔:当接到中标通知书后28天之内,建筑业企业应得到由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提供的全部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资料。如果在28天之
-
工程索赔过了期限是否还能索赔?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41、工程索赔过了期限还能索赔。但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所以工程索赔过了诉讼时效的,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但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
工程延期索赔标准是多少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10如果工期延误的原因是由于承包商的失误,则承包商必须设法自费赶上工期,或按规定缴纳误期赔偿金并继续完成工程,或按照雇主的安排另行委托第三方完成所延误的工作并承担费用;如果工期延长的原因并非承包商所致,则承包商可按合同规定和具体情况提出工期索赔,并进行因工期延长而造成费用损失的索赔。
-
工伤后鉴定超期限如何索赔?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2一是依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直接驳回起诉; 二是直接认定工伤,由用人单位以工伤赔偿标准承担赔偿责任; 三是参照雇员人身损害赔偿处理,由用人单位以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