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实行犯可以定为共同犯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7 10:15:59 409 人看过

间接正犯不是共同犯罪。间接犯罪是指利用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行为。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施犯,是针对直接正犯的。间接正犯是正犯的一种。从广义上讲,正犯的概念是以刑法分则各本条规定的构成要件为其法律依据的。所有实施犯罪的人都是正犯,不问其实现构成要件,而是出于自己的手,用别人的手,称前者为自手正犯,也称直接正犯;称或他的正犯,也称为间接正犯。

间接实行犯与共犯的错误怎么认定

间接实行犯,是实行犯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行为人不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而是利用不构成共犯的第三人实行犯罪的情形。共犯即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这里主要分析一下间接实行犯。近代刑法理论中的间接实行犯概念,据考始于主观主义尚未普遍发达的德国刑法学。一般认为,间接实行犯是客观主义的共同犯罪理论为弥补其共犯从属性说之不足而推衍出来的范畴。共犯从属性说认为,共犯具有从属性,即教唆犯和帮助犯的成立是以正犯成立犯罪为前提。在实行犯不构成犯罪时,教唆者和帮助者也就缺乏成立犯罪的依据,因此也就缺乏处罚他们的理由。但具有刑事能力者教唆或帮助无刑事能力人实施犯罪,由于直接实行危害行为的人无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共犯从属性说,坚持实行犯构成犯罪作为处罚教唆犯和帮助犯的基础,就会导致教唆者和帮助者不会受到刑罚的惩处,显然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不能实现刑法所应有的保护社会功能。为调和客观主义共犯理论的矛盾,将这种教唆犯和帮助犯称为间接实行犯,并使之对实行犯的犯罪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在成立间接实行犯的场合,由于其教唆或帮助的对象通常是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精神病人、无罪过行为人、过失行为人或者有故意的工具等情形,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但鉴于其所教唆或帮助的对象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他们于实行犯来说只不过是其为达犯罪意图所利用的“工具”或中介而已。从这一点来看,间接实行犯并不参与犯罪的直接实行,而只是以他人为“工具”并由该“工具”实行自己欲实行的犯罪行为。由此,间接实行犯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实行犯,“间接正犯并非正犯之外之物,不外是正犯的一种形态。”根据间接实行犯与其所利用的对象之间具有利用性和非共同犯罪性质为基点,揭示了间接实行犯的本质特征:间接实行犯实行犯罪行为的间接性和承担刑事责任直接性的统一。

基于以上分析,所谓间接实行犯,是指行为人利用与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他人作为中介或“工具”实施犯罪行为并对他人的行为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犯罪形态。

间接实行犯的错误,需要特别研究的是,间接实行犯与共犯之间的错误,这是间接实行犯错误论的中心问题。

一般而言,间接实行犯与共犯之间的错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利用者误认为被利用者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实际上被利用者无刑事责任能力。也就是说,利用者以教唆犯或帮助犯的意思,由于错误而实施了相当于间接实行犯的行为。如甲误把仅13周岁的乙当作已满14周岁,教唆其抢劫,乙按照其旨意实施了抢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者(教唆者)应当作为间接实行犯处理,还是应当作为共犯处理,学者们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况成立间接实行犯。“利用人,误认为被利用人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利用其以实施犯罪者,仍应以间接实行犯论处。”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况成立共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人并不了解也没有使用其行为控制,因此,利用人的行为不能构成间接正犯,而只能构成教唆。”我们认为,利用者不论是采取教唆的方法或者帮助的方法,只要其作用的对象是无责任能力者,即使利用者对其利用的工具对象的性质发生了错误的认识,利用者仍以间接实行犯论处,而非教唆犯或帮助犯。其理由是:第一,根据我国刑法理论,被教唆者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教唆犯成立的前提条件。而此种情况下的被教唆者乙却为无责任能力之人,有责任能力只是一种主观臆想之状态;利用者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帮助实质上无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与共犯中的帮助犯以帮助他人犯罪的意思所实行的帮助行为存在着区别。此种场合下,由于被利用者实质上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间不可能发生共同犯罪关系,利用者成立帮助犯也就无从谈起。而这正与间接实行犯的构成要件相吻合,应成立间接实行犯。第二,对无责任能力者进行唆使或者帮助,如论之以教唆犯或帮助犯,无法找到处罚此种教唆犯或帮助犯的法律依据。换言之,既然被利用者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其行为也就不可能构成犯罪,利用者与被利用者因此不能成立共同犯罪,我们也就无法适用“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2、误以为被利用者无责任能力或未达责任年龄而加以利用的此种情况是指利用者以间接实行犯的故意,将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作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将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作为没有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而加以诱致或利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者发生了主观与客观不一致的认识错误。其主观上具有间接实行犯的故意,而客观上却起到了教唆犯的作用。这种情况应当怎样定罪,刑法学界存在着分歧。主观说认为应当以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为准,定性为间接实行犯;客观说认为应当以客观事实为准,定性为教唆犯;折衷说认为应当一并考虑利用者行为之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主张利用者基于间接实行犯的意思,使适合于教唆犯之事态,所以应当定性为教唆犯。我们认为此种情况定性为间接实行犯比较符合我国共同犯罪的理论。因为:第一,利用者主观上以间接实行犯的故意为支配,实施了诱致行为。其主观上认为被利用者并没有相应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因而只是其利用的工具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者的犯罪故意是单方面的,其并不知道被利用者也形成了犯罪故意,也就是说,其没有与被利用者形成共同犯罪故意,所以,利用者只具有单独的犯罪故意。第二,利用者在实施自己犯罪的单独故意支配之下,实施了诱致行为,该诱致行为引起了被利用者的犯罪行为,所以,被利用者的犯罪行为应当视为利用者诱致行为的继续和组成部分。实际上,利用者是在假借被利用者的犯罪行为以补充自己犯罪的构成要件,因而,此种情况下利用者的行为符合间接实行犯的本质。当然,此时被利用者也应当独立地对其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对此,陈*良先生也持相同的观点:“在间接实行犯认为错误的情况下,对利用者应当以间接实行犯论处,被利用者构成犯罪的,依法单独论处。”

3、利用他人无过失行为实施犯罪,无过失者中途知情而实施的。此种情况是指利用不知情的他人实施犯罪,如指使不知情的他人送给被害人有毒的威士忌,通过邮递员送定时炸弹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外理论界都承认其间接正犯性。但是,值得研究的是,无过失的一方中途得知实情之后,仍然实施了这一行为应当如何处理。比如,A出于杀害C的目的,让不知情的B将含有剧毒的水果送到C宅,途中B偶然得知水果中有毒,可是B对C也有仇,所以最终还是送给了C。日本学界对此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成立间接正犯。其理由是,利用者的诱致行为该当于实行行为,因此不构成教唆犯,应当构成间接正犯。

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间接正犯未遂。其理由是当C中途得知实情后,按自己的意思续行犯行通常是不能预测的,欠缺因果关系,故构成间接正犯未遂。第三种意见认为利用者构成教唆犯。其理由是当C中途得知实情后,既然按正犯的意思续行犯行,就不适合于间接正犯的因果关系发展过程,脱离了相当因果关系的范围。实际上,利用者的间接正犯的意思包含了教唆犯的故意,完全可以认定教唆犯的故意,所以应当认定教唆犯的成立。

这种情况下利用者仍应当成立间接实行犯。这是因为:第一,在一开始,利用者利用不知情的无过失之人实施犯罪,无过失之人对于利用者的杀人的犯罪故意毫无所知,因此,两者不构成共同故意;在无过失之人得知实情后,产生了杀人的犯罪故意,但这种故意并不为利用者所知道,如果说此时无过失之人的犯罪故意是利用者教唆的结果,于理不通。因为利用者并没有唆使无过失之人产生犯意的教唆故意,所以,即使无过失之人产生了犯罪故意以后,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之间仍不能构成共犯关系。第二,利用者具有利用他人行为实施自己犯罪的故意。第三,利用者实施了诱致行为,且该诱致行为引起了被利用者的行为,并与被利用者的行为结合在一起,符合了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当然,此时被利用者,也应当构成杀人罪,但他是单独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3日 01: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共同犯罪相关文章
  • 间接正犯和间接实行犯的区别
    间接正犯,又称“间接实行犯”。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中国刑法中没有间接正犯这一概念的规定。只要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的非精神病人就与成年人成立共同犯罪,间接正犯要负部分行为的全部责任。间接正犯有哪几种类型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因为乙未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甲属于实行犯,即正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致丙死亡。甲医生为间接实行犯,乙视为不知情的工具。行为并不需要仅仅以行为人自身直接的身体性行为为基础,与能够将器具和动物作为工具加以使用一样,也能够将他人作为工具实施犯罪。这种将他人作为工具加以利用,实现犯罪的情形,称为间接正犯。间
    2023-07-22
    488人看过
  • 未实行奸淫行为的共同犯罪人能否认定为犯罪既遂
    该案中,对赵-桌成立特别自首,应实行数罪并罚意见一致,而对朱某的犯罪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也不存在异议,而对朱某成立犯罪既遂还是犯罪未遂如何认定,公诉机关与审判机关意见不一,审判机关对案件的定性也存在争议,主要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朱某系强奸罪未遂,不宜区分主犯、从犯。朱某未实施奸淫行为,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二人在犯罪过程中,有共同的故意和实行行为,符合共同犯罪的特征,只是由于被告人朱某意志以外的原因,以致其未能实施奸淫,鉴于强奸犯罪的性质,应认定为未遂。第二种意见认为朱某系强奸罪既遂,认定为从犯。共同犯罪强调共同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在共同犯罪中,只要部分犯罪行为人成立既遂,就应认定全体犯罪行为成立既遂,无未遂之说。但共同犯罪中,成立既遂并不排斥对犯罪行为人在共同犯罪当中作用的认定,朱某在此案中毕竟未实行奸淫行为,应认定为从犯。第三种意见认为朱某系强奸既遂,与赵某系共同的实行犯,不宜
    2023-06-03
    234人看过
  • 可以认定为共同犯罪主犯的情形
    1、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犯罪集团建立的组织者、犯罪活动计划的制定者、犯罪计划的实施者或策划于幕后、或指挥于现场者;2、在聚众闹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即聚众闹事犯罪的聚头,在整个聚众闹事过程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聚众犯罪是指纠集多人共同实施一项犯罪活动。如聚众斗殴,聚众哄抢公私财物的犯罪等。聚众犯罪与犯罪集团不同,它是因进行一项犯罪将众人聚集起来的,而不具有较固定的犯罪组织和成员。3、其他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对社会危害性负主要责任的人。这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集团中虽然不是组织、领导者,但出谋划策,犯罪活动特别积极,罪恶严重或者对发生危害结果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二是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直接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一、共同犯罪主犯从犯量刑标
    2023-03-31
    54人看过
  • 共同犯罪行为和单独犯罪行为
    共同犯罪行为和单独犯罪行为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单独犯罪行为,都是由我国刑法分则加以明文规定的。因此,对于单独犯罪,只要直接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分子定罪就可以了。而共同犯罪行为,除实行犯的行为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例如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只有把这些行为与实行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现将各种共同犯罪行为分述如下:(一)实行行为实行行为,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行为,是指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如果共同犯罪中只有一个实行犯,那么该实行犯的实行行为无异于单独犯罪。而在具有两个以上的实行犯的场合,并不一定要求其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独立地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要件,只要其行为结合在一起而符合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可。例如,二人犯杀人罪,各对被害人砍三刀。如果孤立起来看,砍三刀未必就能致人死亡。但二人的杀人行为结合起来,
    2023-05-01
    338人看过
  • 间接杀人属于犯罪行为吗
    间接杀人也会构成犯罪,如果是具有杀人的故意的,则会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是出于过失导致间接杀人的,则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间接杀人判几年间接杀人的本质是故意杀人,故意杀人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以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比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只是一般的故意杀人,情节比较轻微,并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刑罚。如果存在其他严重情况,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是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甚至是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
    2023-07-24
    155人看过
  •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作为的行为时,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一般作为是直接故意。相关法律知识: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同一。3、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愿望。这与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一致的。4、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
    2023-12-01
    315人看过
  • 共同犯罪是否涵盖间接正犯?
    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对于间接正犯应当从重处罚。间接正犯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正犯是对构成要件该当事实的实现处于支配性地位的人。根据这一观点,间接正犯的正犯性,主要表现在处于优势地位的间接正犯对于被利用者(行为媒介)的支配性,隐身于幕后的操纵者如果没有里的不知情,可能是因为年龄、责任能力的限制不可能知情,也可能是因为被欺骗、被蒙蔽而无法知情。处于幕后的利用者将被利用者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加以支配,这种支配是一种处于优势地位的意思支配。优势的意思支配表明利用者对于犯罪在认识因素上要比被利用者清楚支配、控制和决定犯罪,就不具备正犯的起码条件。直接正犯通过自己的实行行为引起危害后果,其对于犯罪的支配表现为直接的行为支配。间接正犯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行为才能引起结果的发生,但其他人对于自己被利用的事实是完全不知情的,属
    2023-07-06
    257人看过
  • 实行过限是共同犯罪吗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所有的共同犯罪都是按照事先预谋的所进行和发展的,当受到一些意外因素影响时,共同犯罪就会偏离其原有的轨迹而发生预料之外的事件,这就有可能出现实行过限,据此,实行过限是在共同犯罪发生的前提之下产生的。要对共同犯罪实行过限进行定义,就必须对其客观行为、主观罪过以及主体等方面进行限定。关于实行过限概念的各种表述,有的将实行过限定义为一种行为,并没有明确这一行为是只限于犯罪行为还是包括所有的违法行为;有的将实行过限定为一种犯罪行为,但并没有强调其主观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亦或两者皆可;有的将实行过限的主体限定为共同犯罪的实行犯,排出了预备犯、帮助犯等成为实行过限主体的可能性;有的认为实行过限是发生在共同犯罪中的,但没有明确是只发生在共同犯罪的实行阶段还是可以发生在共同犯罪的整个过程中。一、实行过限的客观特征1、“过限”的范围。这里的“过限”是指超过了共同犯罪的范围。2、过限行为的存在
    2023-02-08
    411人看过
  • 间接故意有行为犯吗
    有的,间接故意是一个犯罪类型,其中就包括了一些行为犯罪的案件情况。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一、故意杀人的故意如何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
    2023-03-08
    391人看过
  • 盗窃行为人共同预备犯罪算共同犯罪吗
    一、盗窃行为人共同预备犯罪算共同犯罪吗犯罪预备可以是共同犯罪。只要在犯罪预备阶段满足犯罪主体是两人、并且两人所犯之罪都是故意犯罪的要件即可构成共同犯罪。而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所以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预备阶段,也可以构成共同犯罪。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二、盗窃罪的加重量刑情节有哪些(1)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增加基准刑的10%-40%,一般不少于3个月。(2)对于
    2024-01-22
    65人看过
  •  共同犯罪行为认定:探究实践与理论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必须满足共同犯罪人之间必须有联系这一条件,即共同犯罪人之间必须有相互沟通。同时,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行为,双方应当在共同故意的控制下相互配合。要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确认他同时具有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主客观方面的范围要统一一致。共同犯罪人双方共同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也是一致的。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共同行为的认定需要满足共同犯罪人之间必须有联系这一条件。这种联系可以理解为共同犯罪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行为,双方应当在共同故意的控制下相互配合。要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必须确认他同时具有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主客观方面的范围要统一一致。共同犯罪人双方共同犯罪的主客观方面也是一致的。 共 同 犯 罪 的 主 客 观 方 面 : 哪 些 要 素 需 要 满 足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2023-09-13
    263人看过
  • 共同犯罪能够是间接故意吗
    共同犯罪可以是间接故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一方被胁迫是共同犯罪吗被胁迫的算是共同犯罪,构成胁从犯。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里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8-09
    174人看过
  • 犯罪中止规定对共同犯罪实行犯的影响
    共同实行犯的只要有一人的行为造成了犯罪结果,就认为全体共同实行犯均为既遂。如果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实行犯仅仅在实行过程中消极地停止犯罪,而并未积极阻止其他共同实行犯的犯罪行为;或者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而犯罪未达既遂时,采取了防止结果发生的行为却未再奏效,则其自动停止犯罪不能构成犯罪中止,只能根据结果是否发生构成既遂形态或者犯罪未遂形态。间接实行犯是否是共同犯罪?间接实行犯不构成共同犯罪。间接实行犯,又称“间接正犯”,这一概念与“直接正犯”相对,是指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而共同犯罪要求实行共同犯罪的人之间有犯意联络。因此,由于被利用人自身并无犯罪意图,所以间接实行犯和被利用人之间,不成立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2023-07-05
    477人看过
  • 间接正犯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间接正犯不属于共同犯罪。间接正犯是指利用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的行为。《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一、过失致人死亡属于共同犯罪吗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过失致人死亡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因为共同犯罪必须要求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不能是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二、被教唆人实行过限指的是被教唆人实行过限是指被教唆进行犯罪的人实施了超越共同犯罪意图的犯罪的行为。《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三、职务侵占罪的参与罪怎么量刑共同犯罪中
    2023-03-06
    46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构成共同犯罪,需要参加人的犯罪意思互相沟通,而加功于他人犯罪的,即使没有与他人沟通也能成立某种共犯,... 更多>

    #共同犯罪
    相关咨询
    • 共同犯罪是否可以有共谋犯罪行为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4
      是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在事前没有共同谋划,一般不认定为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实施犯罪。 二是共同犯罪人
    • 间接正犯是实行犯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4-04-02
      间接正犯算实行犯。间接正犯具有利用他人犯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被利用者没有责任能力或者没有特定的犯罪故意而加以利用,希望或放任通过被利用者的行为达到其所预想的犯罪结果,因此间接正犯与被利用者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
    • 间接犯是不是共同犯罪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5-11
      间接正犯有共同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相关延伸】 问:共同犯罪的要件是什么?
    • 犯罪行为同时犯为什么共犯不成立共同犯罪犯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22
      共同的犯罪行为主要是指各行为人在犯意联络的基础上共同实施相应的犯罪行为。如果欠缺上述两个必要条件,则不成立共同犯罪。(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即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可。(2)一方故意与一方过失的犯罪行为(3)实施犯罪的故意内容不同(4)同时犯不成立共同犯罪(5)实行过限行为不属于共同犯罪(6)事前无通谋的事后帮助行为(7)先后犯不构成共同
    • 共同犯罪行为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02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