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交通肇事后抛弃被害人行为如何定性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09:52:27 338 人看过

[案情]

被告人王某(男,32岁)于2006年11月21日,驾驶夏利小车从汕头返回漳浦途中,由于技术不熟练,目测不准,采取措施不当,汽车右侧后视镜将骑自行车靠公路右侧同向行进的妇女谢某撞倒致伤。在围观群众的要求下,被告人王某从车上下来,将谢某抬入驾驶室内,驾驶小汽车准备送往医院抢救。在去医院的途中,被告人王某产生了抛弃被害人逃跑的念头,便将车开至便道上,将谢某抛至路旁排水沟内(此时谢某还活着),然后驾车逃逸。被害人谢某因被抛弃,未能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经法医鉴定:谢某因右肺挫裂伤,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分歧]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王某行为如何定罪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应定交通肇事罪,其抛弃被害人逃避罪责的行为应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从重处罚;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其交通肇事行为被其抛弃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死亡的(间接)故意杀人行为所吸收,应按(间接)故意杀人罪处断;第三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王某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从犯罪构成上看,其具有两种故意和实施了两种犯罪行为,具有两种罪的犯罪构成,应按二罪予以数罪并罚。

[评析]

本案案情简单,但如何对本案被告人王某所犯罪行正确认定,却涉及到了多方面和深层次的刑法理论问题:即情节加重犯、吸收犯和一罪与数罪的构成及其认定。

一、被告人王某将谢某撞倒,致谢某右肺挫裂伤的行为是否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水陆交通运输安全。

(2)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又包括驾驶交通工具的非交通运输人员。

(3)主观上出于过失。这是就行为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心理状态而言的,至于其违反交通法规制度则往往是明知故犯。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行为,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害后果。从本案情况来看,被告人王某违反交通法规将被害人谢某撞倒,造成谢某右肺挫裂伤的严重后果,且主观上出于过失。王某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构成了交通肇事罪。

二、被告人王某将造成了重伤的被害人谢某抛弃致其死亡,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我国刑法理论上的情节加重犯是指实施一定的犯罪,且具有某种严重或者恶劣的情节,加重其罪质从而使其罪责加重的情形。根据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凡是具备四个基本要件的,就构成基本犯,在充足基本犯的犯罪构成的基础上,如果具有加重情节,就构成情节加重犯。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使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条规定了交通肇事罪的三个量刑档次,第一档次规定了该罪的基本犯罪,第二、三个档次规定了该罪的情节加重犯,即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以及因逃逸使人死亡的情节。可见,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只能是在交通肇事罪这个范围内,在量上加重基本犯的危害程度。否则,如果交通肇事后行为人采取了不属于交通肇事加重情节的行为,侵犯了另一客体,并且综合其主客观事实,又符合其他犯罪构成时,就不能以情节加重犯论处。

三、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本案中被告人交通肇事后在去医院途中抛弃被害人以逃避罪责,而致人死亡的行为显然不能成为加重情节,而是构成了另一种性质的犯罪。因为被告人在实施肇事行为时主观上是过失,行为性质是肇事。而实施丢弃被害人谢某于路旁排水沟内以逃避罪责的行为,主观罪过已转变为故意;客观上实施以不作为(其不作为的法定义务来自于被告人先前的肇事行为)方式造成了重伤者谢某的死亡结果;侵害的客体已由公共安全变为特定的公民的人身权利。因此,在本案中,被告人负有抢救被害人谢某的特定义务而不履行这一义务,其明知被害人谢某受重伤后有死亡的危险性而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应认定被告人王某在交通肇事罪外又犯了(间接)故意杀人罪。

四、被告人前后两个犯罪行为是否构成了吸收犯。根据刑法理论,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为另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因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而仅按吸收的罪处断的情况。吸收犯的特点在于这些存在着密切相关的数个犯罪行为,一般属于实施某种犯罪的同一过程,前行为可能是后行为发展的必经阶段,后行为可能是前行为发展的当然结果。本案中被告人王某所实施的交通肇事行为和间接故意杀人行为不属于实施某一犯罪的同一过程,二个犯罪行为不具有吸收关系,因此不能按吸收之罪即故意杀人罪一罪论处,而是应定为交通肇事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二罪,实行两罪并罚。

综上理由,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林振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07日 02: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打逃跑行为人应该如何判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
    2023-04-26
    152人看过
  • 抛弃伤者,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
    检察官忠告:抛弃伤者,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抛弃伤者,交通肇事变故意杀人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王宝林竟将伤者抛弃,致使伤者因无法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8日,江苏省海安县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对犯罪嫌疑人王宝林提起公诉。王宝林系个体木工。去年11月9日傍晚,王宝林无证驾驶一辆摩托车从如皋返回海安途中,因车速太快刹车不及,将横穿马路的77岁老太太卢某撞倒。王宝林将老人扶坐到摩托车上,并对旁边的行人说:“我送她去医院。”转而沿着乡间小路行驶。王宝林走后不久,一名行人报了警。王宝林惧怕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担心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路上起了歹念,将呻吟着的老人抛在田边草地上后逃离。当晚6时40分左右,过往群众发现老人后再次报警,刑警赶到现场时老人已死亡。王宝林回家后对老婆说:“今天惹了一个大祸,把一个老太撞伤了。”老婆问他有没有送医院抢救,他说把人扔到胡桑田边了。老婆要他立即开车去救人,两人
    2023-06-05
    481人看过
  • 符某玲等诉王某军交通肇事罪纠纷案
    海南省海南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2)海南民终字第208号上诉人(原审原告)符某玲,女,195*年10月出生,汉族,国营西达农场新村人,住该村,系死者黄某积之妻。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权,男,197*年4月出生,汉族,国营西达农场新村人,住该村,系死者黄某积之长男。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梅,女,197*年10月出生,汉族,国营西达农场新村人,住该村,系死者黄某积之次女。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娃,女,198*年8月出生,汉族,国营西达农场新村人,住该村,系死者黄某积之三女。上诉人(原审原告)黄某飞,男,198*年7月出生,汉族,国营西达农场新村人,住该村,系死者黄某积之四男。法定代理人符某玲,女,系黄某飞的母亲。上诉人(原审原告)黄谋焕,男,198*年4月出生,汉族,国营西达农场新村人,住该村,系死者黄某积之五男。法定代理人符某玲,女,系黄谋焕的母亲。上述六位上诉人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冯某
    2023-06-08
    290人看过
  • 交通事故目击者追赶交通肇事逃逸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交通肇事发生后,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伤者。交通肇事责任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交通事故目击者追赶交通肇事逃逸人,性质上属于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案例,交通事故目击者非因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实施阻止不法侵害者逃逸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应予以支持和鼓励。一、肇事逃逸一周能否算安全交通肇事逃逸违法,逃逸一周并不意味着安全。如肇事者逃逸被捕,将受到相应处罚。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涉嫌交通事故,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跑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
    2023-04-04
    170人看过
  •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转移被害人导致死亡
    要结合当事人的行为以及主观心态,交通肇事后转移被害人致人死亡可能触犯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交通肇事罪中三哥中的一个罪。比如肇事者故意转移被害人到人际稀少的地方使被害人得不到救治死亡涉嫌故意杀人;肇事者拨打报警电话后走了,警察来了被害人已经死亡这里面肇事者存在过于自信的过失,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交通肇事后拨打报警电话并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涉嫌交通肇事罪。一、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
    2023-03-22
    399人看过
  • 交通肇事后弃车逃逸算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吗
    一、交通肇事后弃车逃逸算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吗算。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在途中因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各种行为,比如弃车逃离,因逃逸致人死亡。交通肇事之后,如果肇事者为了逃避处罚或者是赔偿责任而选择逃逸,可以判断为交通肇事逃逸。二、交通肇事弃车逃逸怎么处罚1、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2000元罚款,记12分,并处15天以下拘留;2、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一人以上重伤的,犯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一人以上死亡的,犯交通肇事罪,处3至7年有期徒刑;4、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致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以上2至4种情形,并处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再申请机动车驾驶证。三、哪些情形属于交通肇事逃逸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
    2023-06-16
    241人看过
  •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交通肇事后让人顶包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两罪的相同点都是实施了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不同的是造成的危害结果,如果造成了一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财产损失三十万元,则以交通肇事罪处罚,如果没有造成以上程度的损害,则以危险驾驶罪处罚。另外,两者的罪过形式也不一样,前者是过失,后者大多是故意,少数情况下也可表现为过失,但是仅仅以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来区分该两罪是站不住脚的,还必须借助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危险驾驶罪,仅仅规定了追逐竞驶和醉酒驾车两种行为,如果行为人实施了上述两种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通常按危险驾驶罪定罪,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交通肇事罪处理。如果行为人实施了除这两种行为以外的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除非达到交通肇事罪的起刑点,能以交通肇事罪处罚外,否则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无罪认定。【案例】刘某夫妇晚上驾车回家,驾车的刘某不慎将一路人当场撞死。刘某让丈夫李某“顶包”,被公安机关查实。请问,对于刘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鼎岳律师事务所:根
    2023-06-04
    268人看过
  • 一男子交通肇事撞伤人后拉到偏僻处抛弃
    山东济宁一男子陈某在傍晚时分驾驶三轮车不慎将骑自行车的徐某撞倒,陈某见徐某伤势严重,为逃避责任竟将徐某拉到一河堤偏僻处抛弃,致使徐某无法得到救治而死亡。近日,因陈某犯有故意杀人罪,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07年10月8日傍晚,在济宁打工的微山县马坡乡的陈某驾驶一辆农用机动三轮车行驶至济宁火炬路和济邹路交叉口时,不慎将骑自行车的徐某撞倒,陈某见徐某伤势严重,为逃避责任就把徐某抱上车,把徐某的自行车一起放在车上。随后,陈某继续开车向北行驶到无人处,将徐某抱下车抛在了河堤路西的斜坡上,把自行车抛在徐某的附近逃走。今年8月5日,济宁市人民检察院指控陈某犯有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徐某的家人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陈某赔偿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41.6万余元。对于公诉机关的指控,陈某辩解称,其撞人后想要把被害人送到医院,没有杀人的想法。其辩护人提出,被害
    2023-06-08
    54人看过
  • 司机交通肇事后遗弃被害人致死司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
    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务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管方面,是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即行为人对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未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里过失是指行为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至于对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而按照刑法典第16条意外事件之规定,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因为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所谓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发生损害结果不但未预见,而且根据其实际能力和当时的具体条件,行为时也根本不可能预见。区分交通肇事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关键在于查明行为人对所造成的重大事故在主观上是否有过失,交通肇事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如果不是由于行为
    2023-06-03
    302人看过
  • 如何为涉嫌交通肇事罪的李某辩护
    2005年8月25日,某县人民检察院以×检刑诉[2005]280号起诉书指控:2003年11月11日18时许,受害人王某骑自行车沿本县北环路顺行时,被一辆顺行的摩托车撞倒,王某倒地,摩托车逃逸,未查获。后被告人李某在驾驶自己的农用运输车经过此处时,将倒地的王某及自行车压过,致车辆受损,王某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于数日后死亡。该县交警大队作出了200301511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被告人李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逃逸的摩托车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受害人王某不负事故责任。本案民事部分已经判决,但未进行赔偿。检察机关提供的证据有:1、被告人李某供述与辩解;2、证人孙某证言;3、勘验、检查笔录,事故现场勘察笔录;4、鉴定结论、尸体检验报告书;5、事故责任认定书,户籍证明,抓获证明破案经过。
    2023-06-11
    97人看过
  • 残疾人被抛弃该如何
    残疾人被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抛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如果残疾人是被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抛弃,且情节恶劣的,则法院可对该当事人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残疾人犯罪如何量刑首先,残疾人和其他主体一样,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和证据进行定罪量刑。但是,如果法律在量刑上有相关的有利规定的话,法院在判决时也会依法处理。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刑法》中一条涉及残疾人的量刑规定,但要注意:对于聋哑群体的规定是必须要达到又聋又哑的程度,单独的聋或者单独的哑是不能适用这一条的。对于眼睛受损的群体,如果达到盲人标准的,可以适用这一条。除了盲聋哑以外的残群体,包括其他身体残疾,《刑法》是没有规定相关量刑情节的。所以,残疾人犯罪,法院会按照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的规
    2023-08-02
    80人看过
  • 交通肇事致死一人是否应定性为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为过失。(1)在一起事故中,车主负了事故的全部责任或是主要责任的,并且造成一人死亡或是三个以上重伤的;(2)在事故中双方都有责任,负同等责任,造成三人以上死亡的;(3)在一起事故中,车主负了事故的全部责任或是主要责任的,并且造成了财产损失的,赔偿金额在三十万元以上,没有能力赔偿的。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同样也不是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客体;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交
    2023-11-25
    380人看过
  • 交通肇事者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藏或遗弃有何后果?
    根据《刑法》第133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234条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一、交通肇事罪的转化犯是什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是有关交通肇事罪转化犯的规定。特定情况下,由交通肇事罪向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转化。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二、电动车肇事逃逸怎么罚非机动车肇事逃逸,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罚。如果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如果交通肇事后为
    2023-06-25
    429人看过
  • 如何与被害人协商解决交通肇事
    当交通事故发生后,双方当事人驾驶员应主动出示驾驶证,对事故事实以及成因无争议的,填写《当事人自行解决》中事故事实以上部分,记录下事故的时间,地点,双方当事人姓名及联系方法,机动车牌号,驾驶证号,保险凭证号,碰撞部位等重要信息,并共同签名,双方各一份。此后即可撤离现场,将事故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自行协商赔偿事宜。当事人就损害赔偿达成协议的,把上述协议书中的赔偿协议填完,然后办理赔偿事宜。交通事故受害人怎么索赔1、保持冷静,记录肇事车辆信息。发生事故后,受害人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确认交通肇事者及肇事车辆,并记录肇事车辆号牌、车型、颜色等,防止肇事车辆逃逸。为了防止出现套牌事件,最好让当事人能够留在事发现场。2、不得擅自扣留造成事故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受伤者亲属、朋友或案发地附近的群众,切莫私自扣留车辆、人质,或哄抢车上物品,否则要承担造成的不利后果。3、造成严重伤情的,
    2023-04-17
    8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后转移被害人导致死亡的行为性质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5-31
      这种行为涉嫌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后被害人没有当场死亡,被告人也明知被害人没有死亡,而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法律依据】
    • 交通肇事后拖行被害人致其死亡应当如何定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24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第二百三十四条 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33号)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
    • 交通肇事后遗弃被害人的构成什么罪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4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此时应当认定行为人已经有了故意杀人、故意杀害的故意。
    • 盗走他人抛弃的赃物如何定性?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
      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多次实施盗窃,构成盗窃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拾得他人盗窃后所抛弃的赃物不属于盗窃,李某的行为既达不到多次盗窃的标准,又达不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因此不构成犯罪。评析: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一是李某对所盗车辆的权属没有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通过观察物品的特征、状态和所处的环境,能够判断物品的权属,是否属于无主物或者遗弃物。如一辆长期废弃于荒野的破旧电动车,与一辆停放于小区内且外表
    • 残疾人被抛弃该如何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15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相关法律对家庭成员之间应履行的扶养义务作了规定。有负担能力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