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占罪共犯犯罪故意的认定有何规定
在审理侵占罪共犯案件时,我们需对其犯罪故意进行明确界定。这主要基于行为人是否清晰且明确地知晓并同意参与到侵占行为中来。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便可确认该行为人具备了共同犯罪故意。更为具体地说,如果行为人清楚地知道他人有意图侵占他人财产的企图,并且还积极主动地提供协助、教唆或者与之共同实施相关行为,那么就可以被认定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犯罪故意。举例来说,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掩盖事实真相、转移赃物等行为,都有可能揭示出这种故意的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侵占罪共犯的判刑怎么界定
对于职务侵占罪共犯之判定基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首先,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拥有的财产权益;
其次,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即是该犯罪活动至少需要由两位以上的行为者共同完成;再者,行为主体须为已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最后,主观方面则要求参与犯罪的各行为者均存在共同的犯罪意图。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贪污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对于侵占罪共犯的犯罪故意认定问题,我们需要明确行为人是明确知晓并且自愿参与了侵占行为的。如果行为人明知道他人具有侵占的意图,却仍然积极地进行协助、教唆或者与其他人共同施行该行为,那么就可以被认定为存在共同犯罪故意。而提供实质性的援助、掩饰事实真相、转移赃物等行为都能清晰地展现出这种故意。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依照这些标准来准确地界定犯罪故意。
-
故意侵犯文物的犯罪认定
403人看过
-
如何正确认定职务侵占罪共犯的犯罪金额?
304人看过
-
特殊共犯的共同犯罪故意认定
223人看过
-
如何认定一个人犯有侵占罪?
73人看过
-
共同犯罪如何认定:强奸罪共犯的法律规定
168人看过
-
故意侵占罪的概念犯罪故意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496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共犯的认定问题,职务侵占罪的共犯认定问题是怎么规定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141关于职务侵占罪共犯认定问题的探讨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由法条我们知道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职务侵占罪是较为典型的身份犯①。与多数身份犯的规定一样,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规定也只限于单独犯罪而言,因此,对于职务侵占罪单独犯罪的定罪量刑是比较明确的。但身份犯一旦与共同犯罪联系起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②。我国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共同犯罪
-
故意侵占文物犯罪的法律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12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为己有。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遗忘物不等于遗失物,也不同于遗弃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
如何认定侵占罪共同犯罪的盗窃数额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27行为人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的,共同盗窃所得数额是盗窃数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盗窃的种类不同,认定的数额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被盗财物有有效价格证明的,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应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
-
侵占罪有认定犯罪的条件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0刑法侵占罪的数额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在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拒不退还或者交出的行为,构成侵犯财产犯罪。应当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司法解释是什么,职务侵占罪的共犯情节如何认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该罪虽然在犯罪主体上要求行为人要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适用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