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土地法的法律规定,国家因为开发项目建设而需要向个人或集体征用土地时,需要向征用土地的使用者支付赔偿一定的赔偿金。但是各个地区的赔偿金额各不相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赣州市大余县征地补偿标准是多少?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的土地有五类:
一类土地:嘉定镇长生村、水东村、花园村、游州村、同益村、水北村。
补偿标准:区片价(水田):40755元/亩。菜地、果园、茶园、人工高产油茶园、棉地、精养鱼塘不低于40755元/亩;旱地、宅基地不低于27305元/亩;林地及其他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不低于14264元/亩;未利用地不低于8151元/亩。
二类土地:嘉定镇(长生村、水东村、花园村、游州村、同益村、水北村)、小江镇、铁石口镇、大塘埠镇。
补偿标准:区片价(水田):37297元/亩。菜地、果园、茶园、人工高产油茶园、棉地、精养鱼塘不低于37297元/亩;旱地、宅基地不低于24988元/亩;林地及其他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不低于13053元/亩;未利用地不低于7459元/亩。
三类土地:西牛镇、小河镇、正平镇、大阿镇。
补偿标准:区片价(水田):35929元/亩。菜地、果园、茶园、人工高产油茶园、棉地、精养鱼塘不低于35929元/亩;旱地、宅基地不低于24072元/亩;林地及其他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不低于12575元/亩;未利用地不低于7185元/亩。
四类土地:安西镇、新田镇、大桥镇、古陂镇。
补偿标准:区片价(水田):33559元/亩。菜地、果园、茶园、人工高产油茶园、棉地、精养鱼塘不低于33559元/亩;旱地、宅基地不低于22484元/亩;林地及其他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不低于11745元/亩;未利用地不低于6711元/亩。
五类土地:油山镇、虎山乡、崇仙乡、万隆乡。
补偿标准:区片价(水田):31734元/亩。菜地、果园、茶园、人工高产油茶园、棉地、精养鱼塘不低于31734元/亩;旱地、宅基地不低于21261元/亩;林地及其他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不低于11106元/亩;未利用地不低于6346元/亩。
-
赣州市大余县规定的产假有多少天
213人看过
-
赣州市信丰县拆迁补偿标准
457人看过
-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征地补偿标准查询
110人看过
-
赣州大余县赣通卡服务网点
128人看过
-
一般赣州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58人看过
-
2024赣州征地补偿最新标准是什么?
441人看过
征地补偿标准是指根据土地性质和土地价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被征收土地的农民给予的补偿数额和用途的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各项费用。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通常由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市场行情等因... 更多>
-
大余县征地补偿标准? 如何规定补偿标准?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11、要看当地政府公布的补偿安置方案,原则上按公布标准进行补偿。政府不公布补偿标准则违法,可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知晓补偿安置标准。 2、在此之前,不要轻易签订补偿协议。及时对征收项目用地的审批、立项、规划等方面进行审查,通过法律规定的复议或诉讼程序以及合理谈判方式,争取提高补偿。
-
征地补偿标准大余县征地补偿有哪些政策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241、要看当地政府公布的补偿安置方案,原则上按公布标准进行补偿。政府不公布补偿标准则违法,可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知晓补偿安置标准。 2、在此之前,不要轻易签订补偿协议。及时对征收项目用地的审批、立项、规划等方面进行审查,通过法律规定的复议或诉讼程序以及合理谈判方式,争取提高补偿。
-
赣州征地补偿标准2017河南在线咨询 2021-04-13办法主要更新了一些名词的定义范围,更加清晰的界定了征地补偿的范围和标准,也根据赣州的经济发展状况适当的调整了征地补偿的计算金额。总的来说,2017年最新的赣州征地补偿办法明确了责任,阐明了概念,调整了补偿金额,确定了补偿方式,使赣州的征地补偿标准更加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征地造成的纠纷。
-
赣州市大余县交通违章罚款的金额是多少?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21不收取手续费;缴纳的罚款需要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而不同,在50-2000元以内。 机动车违章查询方式: 1、到各市各区县交通支大队的办公大厅通过触摸查询终端查询。 2、登录各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对外服务网站:找到车辆违章查询,输入车牌号和车辆发动机号,点击查询即可。 3、拨打声讯电话查询。 4、通过编写手机短信查询违章。
-
年富锦市赣州市饶平县征地补偿是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3-06-16饶平县征地补偿是耕地:43333/亩;园地;33333元/亩;林地:15067元/亩;养殖水面;45000元/亩;未利用地:13333元/亩。以上补偿标准仅包含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不包含被征收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照本地人民政府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