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国家呼唤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1:52:39 408 人看过

日前,湖南常宁的一位村主任以一名普通纳税人的身份将当地财政局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认定该市财政局超出年度财政预算购买两台小车的行为违法,并将违法购置的轿车收归国库,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将在收到诉状后的7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中国青年报4月5日)。

虽然财政局超出年度财政预算购买两台小车的行为与村主任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纳税人以一名普通纳税人对税款的使用当然有知情权。这是一起典型的行政公益诉讼,但是该案最终结果如何,恐怕不容乐观。

近年来,类似的行政公益诉讼越来越多,但是大多原告以败诉或者以原告不享有诉权而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例如,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汪劲教授和贺卫方教授等提出过环境赔偿诉讼,自费代理松花江、松花江鲟鳇鱼和太阳岛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中石油等,要求法院判决被告赔偿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基金。递交诉状后,几位法学教授在寒风中等到的答复,却是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做出的不受理本案的口头决定。

为什么行政公益诉讼遭遇尴尬?究其原因,这和我国法律的不完善有极大关系。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它起源于罗马法。在公益诉讼中,原告起诉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益、法律的尊严及社会公正。公益诉讼的作用是对国家机关执法的补充,而不是取代。通过公益诉讼,可以使公民、组织等都参与到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行列中来,以维护法治的权威和社会秩序,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在西方法治健全的国家,已经相继建立起了公益诉讼制度,法律允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为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诉讼。例如在日、美等国,通过扩大诉讼原告的资格,使得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公众有充分的渠道通过司法途径监督行政行为。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诉讼法上,要求只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侵害时,才能具备原告资格,导致许多侵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轻易地逃脱法律的惩罚。

种种尴尬诉讼困境,说明当前我国公益诉讼的立法中存在着盲点,无疑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公民权利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如果怠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必然会对我们整体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尤其是目前,国有资产保护、行政垄断性行业、环境污染等方面,社会矛盾较为尖锐,而可以利用的外部监督手段极少,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我们应该完善法律规定,尽快修改诉讼法,确立包括行政公益诉讼在内的公益诉讼制度,以完善维护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渠道。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23: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公益诉讼相关文章
  • 评论:明确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地位
    检察机关亮剑行政公益诉讼,可以有效监督和维护新《环保法》的落实,同时也能倒逼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早日得到立法认可和司法践行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与此同时,贵州发生的全国首例检察院告环保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发媒体广泛的关注:贵州毕节市金沙县检察院将环保局告上法院,要求其履行职责处罚当地一污染企业。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则表示,检察院起诉是给自己撑了腰,以后执法就理直气壮,没有退路,不想再成为被告。近年来,多地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介入环境公益诉讼的形式,已有多起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支持方的案例。而由检察机关直接作为原告起诉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公益诉讼,贵州金沙县检察院是开先河者,对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试水和探路的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亮剑行政公益诉讼,意味着检察机关已经逐步从公益诉讼的支持方转向成为直接的诉讼主体,诉讼的对象不仅是侵害公共利益的企业法人,还包括有管理责任的政府部门
    2023-06-06
    94人看过
  • 浅析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之司法权的实现
    从现行法律上讲,我国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至今尚未确定公益行政诉讼这一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公益行政诉讼的案件却层出不穷,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一条:原告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首要条件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若干解释》)第十二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将相对人原告资格论改为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论,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纠正实践中被理解为只有行政行为特定针对的相对人才能成为适格的原告这一想法,并赋予相关受害人的原告资格,扩大了诉权范围。但在司法实践中,公益行政诉讼因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所以胜诉的甚少。一、公益行政诉讼的概念
    2023-06-06
    147人看过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构建
    近年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可以说是行政公益诉讼最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实现对我国环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的健全和环境法治的建设。如今,对环境行政诉讼存在的价值学界已没有分歧,但在具体的制度构建方面仍是莫衷一是,故笔者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一)构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启动模式选择目前,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模式,学界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一元启动模式。即将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权仅授予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对行政机关侵害社会公益的行为进行起诉。第二,二元启动模式。行政公益起诉权除了赋予检察机关外,还应扩展至自然人、组织(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如社会公益组织等)。笔者认为,我国应该采用二元的启动模式。首先,采用二元的启动模式是由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特点决定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保护对象———环境具有广泛性特点,由某一具体的主体承担诉讼义务,保护力度肯定是有限的,采用二
    2023-06-07
    343人看过
  • 回避制度行政诉讼法
    农村房屋买卖
    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怎么处理以及相关的规定如下: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1、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一依法保护国家、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我国土地分别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改革前的旧契约不能作为土地权属的依据。处理宅基地(土地)纠纷,应切实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宅基地,集体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2、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处理原则二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使用国有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农村居民建住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使用耕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未经批准的,不予保护。法人、公民合法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除经统一规划或个别调整外,长期不变。另外,宅基地
    2023-02-28
    84人看过
  • 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都是法律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为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与行政诉讼制度一样,目的都是补救行政活动所引起的消极的后果,恢复行政行为侵害的利益,所以二者合称为行政救济制度。但是两者又有明显区别,行政复议是在行政系统内部由行政机关自行消除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行政活动;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的司法诉讼活动。行政复议适用行政程序,由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诉讼则适用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程序,是司法程序。一方面,行政复议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有力的法制保障,使其免受不法行为的侵害,并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到恢复,又可以维护行政管理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行政活动顺畅进行,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行政复议决定本身属于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它也不能成为最终的裁决,还要以行政诉讼制度作为最后的救济渠道。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就包括当事人
    2023-06-13
    292人看过
  •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要注意哪些事项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与传统诉讼具有质的差别的新型诉讼制度,它在我国的确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和一定时期的实践探索,且该制度创设本身即包括原告资格范围、被诉对象范围、举证责任、诉讼时效、诉讼费用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和整体架构。(1)起诉资格的拓宽和诉讼请求范围的扩大。为使公益保护获得可诉性,不应苛求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而应将原告范围扩及于任何组织和个人。诉讼请求的范围不应限于对个人损失的弥补和其权利状态的回复,还应要求对社会公益的弥补和保护。我国的行政公益诉讼界定为三类:一是民众之诉,指申诉人与本案无直接利害关系,但其利益因为公益致损而最终会受到间接侵害,故法律授权这些个人或组织代表公众提起公益性诉讼。二是受害人之诉,指一方面原告是本案中的直接受害人,另一方面被诉行政行为同时损害或威胁到社会公益,这时法律允许原告提起含有私益内容的公益诉讼,其诉讼请求包括保护
    2023-04-22
    159人看过
  • 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案件往往涉及面广,取证难,诉讼成本高,受侵害的单独个人往往难以去进行诉讼维权,而其他组织维权则又面临着于法无据的尴尬。针对这一情况,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第五十五条建立了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其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对于环境侵权、食品安全事故、销售商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提供了救济途径与依据,但本次修改对于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至于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等问题尚需配套法律法规予以完善和细化。一、检察院公益诉讼是什么意思公益诉讼,就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两类。检察公益诉讼就是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
    2023-06-29
    442人看过
  • 西方国家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借鉴
    公益诉讼(pblicinterestlitigation),一般是指以个人、组织或机关等为原告,以损害国家、社会或者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行为为对象,以制止该损害行为并追究该行为人(包括公民、法人、组织、机关、团体等)相应法律责任的特殊诉讼活动。公益诉讼解决的是某个群体或阶层的基本权利受到损害,但基于自身能力或贫穷或不通晓法律等原因,不能以自己名义起诉的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大致有环境资源公共信托理论、公民环境权理论、私人检察总长理论、正当程序理论、司法能动主义理论等。现代各国为了解决自己面临的各种公益问题,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公益诉讼体制。在环境公益保护方面,尤为突出。面临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并正在积极寻找治理途径的中国,已有成功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但对是否全面创设公益诉讼制度仍颇有争议。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依法治理我国的环境污染,已
    2023-06-06
    242人看过
  • 什么叫公益诉讼制度
    法律综合知识
    一、什么叫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简而言之,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相关组织或个人,依据法律的明确授权,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法院依法审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一种司法制度。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以及为那些因公共利益受损而难以直接寻求救济的群体提供法律保障。二、公益诉讼的救济对象有哪些公益诉讼的救济对象主要分为两类:1.广义上的救济对象,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不特定的他人利益”。在这种理解下,公益诉讼的触角更加广泛,旨在保护更为宽泛的公共利益范畴。2.狭义上的救济对象,主要聚焦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排除了“不特定的他人利益”这一表述,强调公益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公益诉讼的核心都在于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三、公益诉讼中行为与原告关系在公益诉讼中,行为与原告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即公益诉讼所针对的行为,是那些损
    2024-08-12
    78人看过
  • 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判例制度是怎样的
    1.法国属于成文法国家的法国,虽然没有遵守先例原则,但在行政法领域,先例却起到主要作用。法国的行政法院系统通过判例确立了行政行为无效的理由、行政赔偿责任的条件、行政合同制度、公务员的法律地位等极为重要的法律原则。行政诉讼判例在法国行政法中的地位,用法国一位行政法学家的话来说是:“如果我们设想立法者大笔一挥,取消全部民法条文,法国将无民法存在;如果他们取消全部刑法条文,法国将无刑法存在;但如果他们取消全部行政法条文,法国的行政法仍然还存在,因为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不存在成文法之中,而存在判例之中这几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行政诉讼判例对法国行政法的重要性。事实上,法国行政法很多原则都由判例产生,即使在成文法有规定时,成文法的适用也由判例决定,这足以见行政诉讼判例在法国行政法中的主导地位。当然,由于判例不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正式法源,所以行政诉讼判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仅有事实上的约束力,
    2023-06-02
    326人看过
  • 中国行政诉讼被告制度探讨
    一、现行行政诉讼被告制度缺陷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5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等对被告制度作了规定。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行政诉讼的被告被限制在两种组织之间,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组织。这样的规定有如下缺陷:(一)现行行政诉讼被告设置的范围过窄从现行法律规定看,行政诉讼被告仅限于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的组织。由于实践中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组织的内涵缺乏科学的界定,加上法律规定又不周全,导致大量公共组织不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很多实际上行使公权力进行管理的组织被排除在被告范围之外,使得公民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而无漏洞的救济。当然也有人试图将一些行业组织(如足协)推上被告席,这些行动虽然是逐渐扩大了人们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组织范围的认识,但是实践中对被告的范围仍缺乏统一的把握。在这里提两个
    2023-06-06
    445人看过
  • 公益诉讼,呼之欲出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公益诉讼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的阐述,发现我国民事诉讼法原告一元制的弊端,从而表明在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此同时,提出笔者对于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框架的建议。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和相关的组织、个人,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不特定的多数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活动。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主要是针对垄断经济、不正当竞争、环境侵权、违反消费者保护等违反公序良俗的公共性违法行为而设置的诉讼救济途径。公益诉讼在古罗马时期就已产生,它是与私益诉讼区分而言的,私益诉讼是保护个人权利的诉讼,仅特定人方可提起。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因为市民及有关团体是公共社会的组成部分,有享受公共利益的权利,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当公共利益受
    2023-06-07
    426人看过
  • 浅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挑战
    [论文关键词]: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公众环境权[论文摘要]:现实中屡屡发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共环境利益的情况,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我国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目前立法规定却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要求格格不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原告资格、受案范围、诉讼费用和奖励机制、审查方式、诉讼时效及申诉不停止执行原则等方面对我国行政诉讼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在改革现有规定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指特定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害或威胁到环境公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纠正、制止损害环境公益的行政活动的制度。诚然,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目前我国相关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却在有些方面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要求格格不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以下方面对我国相关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对行政诉讼原
    2023-05-22
    300人看过
  •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法律综合知识
    1、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与传统的诉讼方式相比具有特殊性。传统诉讼方式的提起者必须是与本案有厉害关系的当事人,而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者范围较广,既可以是直接的受害人,也可以是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包括社会成员,如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既包括一般的民事主体,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一般的民事主体,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当其行为侵害了环境公共利益,而环境行政机构无力或不能干预时,即可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国家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构成了对环境公共利益损害的行政不作为时,也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3、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与环境私益诉讼相对而言的。环境私益诉讼是为了私人利益提起的诉讼,即某种损害环境的行为直接损害到私人利益时,受害人针对加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而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人不是因为自己的切身环境权益遭受侵害,而是因为环境公益受到损害或
    2012-04-22
    62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更多>

    #公益诉讼
    相关咨询
    • 公益诉讼的制度是怎样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25
      美国公民诉讼制度与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差不多。关于公益诉讼。推荐您阅读下面的文章,以获取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论文摘要: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对谁有资格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和民事诉讼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对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依据及意义作了分析,阐述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对该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若干构想。公益诉讼;特征;意义;构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
    • 2018最新行政诉讼制度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04
      关于2018最新的行政诉讼制度是这样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说人民法院应当将公民提起的所有行政案件的起诉书都应当接收,如果当场能够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立即予以立案,如果不能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接收公民的起诉状,并给公民出具注明日期的起诉状接收函。人民法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如果在七日内还是不能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的,所以应当先予立案。
    • 公益诉讼制度与经济法有何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6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具有社会性的经济关系,即直接涉及或影响社会或公众重大利益的经济关系。”这样一种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出现决定了必然会有新型法律关系主体的出现,经济法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一定为新型法律关系主体所分配和承担。 1、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呈现出社会性的特点。社会性的财产(即国有资产或公有财产)以及社会性的行为是经济法法律关系的重要客体,因为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经济法主体
    • 如何建立宪法行政诉讼制度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通过法定诉讼机关解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民之间的纠纷,解决国家机关权责纠纷,处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的违法侵权行为的司法活动。目前,我国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由法院审理,但没有相应的诉讼机关和程序来解决行政纠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诉讼制度。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诉讼制度,解决改革中的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
    • 2022年行政公益诉讼能否强制执行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29
      能。行政诉讼后强制执行如下: 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救济,又不履行行政决定,无自行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申请前应催告当事人自履行,催告10日后当事人仍不履行的,方申请法院(所在地有管辖权法院、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3、法院接到申请后5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裁定,对不予受理裁定,行政机关可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4、法院对申请进行书面审查,7日内作出执行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