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自2015年6月1日起,各财产保险公司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6个试点地区全面启用新版商业车险条款费率,这标志着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全面落地实施。2015车险新规定包括机动车按照实价进行投保,无责也可先行获赔,设置适当免赔额度等内容。相比现行的条款,2015车险新规定做了多项重大改变,此前在社会上备受争议的“高保低赔”、“开车撞了自家人”不赔等问题,都有了解决方案。
2015车险费率改革后增加了四个调整系数,包括: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法系数、自主核保系数和自助渠道系数。车险费用的多少将用基本保费乘以这四个系数来计算。其中无赔款优待系数最为重要,如果连续三年没有发生赔款则该系数为0.6,连续两年没有发生赔款则为0.7,上年没有发生赔款则为0.85,新保或上年发生一次赔款系数为1.0,上年发生2次赔款系数为1.25,上年发生3次赔款系数增加为1.5,上年发生4次赔款系数为1.75,上年发生5次及以上赔款系数则升至2.00。
近几年,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街上的汽车多了起来,相应的与汽车相关的纠纷和事故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商业车险也更新了条款,对新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从产品种类,覆盖范围,理赔记录等方面做了补充,而且,费率方面做了更优的调整,赔款系数上涨,与违法系数挂钩等,使理赔也更加科学合理。
一、新商业车险条款的三大变化
1、商业车险产品更加丰富
重庆保监局财险监管处处长李昊轩表示,此次改革后,行业示范条款和保险公司创新型条款并存,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供给,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2、多个险种保障范围拓宽
新版商业车险拓宽了保障范围,扩大了车损险和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倒车镜车灯单独损坏、车载货物掉落等以往需投保了附加险才能获赔的事项现纳入了主险保险责任,无需另外花钱投保。与此同时,还解决了困惑消费者的所谓“高保低赔”、“无责不赔”等问题,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3、以往理赔记录影响更大
此次改革,强调了在形成实际费率的众多因素中的往年理赔记录对保费的影响,无赔款优待系数从原来的0.7~1.3调整为0.6~2,大多数驾驶习惯好、出险频率低、事故风险小的车主会享受更低的费率,也有少数出险频率高、风险大的车主保费有所上浮。体现少出事故、少缴钱,多出事故、多缴钱的原则。
-
如何调整失业保险费率?
124人看过
-
最新物业税率调整
455人看过
-
济南失业保险费率调整内容
147人看过
-
影响失业保险费率调整因素
287人看过
-
车险费用调整最新动态
120人看过
-
2023江苏商业车险费率新规定
147人看过
-
-
2018工伤保险费率调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5-041、2018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内容 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的通知》,明确将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划分为八类。各行业一类至八类工伤风险类别对应的全国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分别控制在该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2%、0.4%、0.7%、0.9%、1.1%、1.3%、1.6%、1.9%左右。一类行业分为三个档次,即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可向上浮动至120%、150%;二类至八类行业分为五
-
车损险费率调整系数是怎样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12车损险费率表:过户车头年保费费率系数1.0;新车有发票费率系数0.9,未出险第二年0.8,第三年0.7.具体费率系数以提供证件后,保险公司核算系数为准 新车购置价5万10万15万20万25万30万35万40万45万50万费率系数1.01380213028803630438051305880663073808130费率系数0.9124219172592326739424617529259676642
-
保险费率调整:2020年省工伤保险费率是多少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26根据国家、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规定要求,为进一步减轻参保单位工伤保险缴费压力,结合省本级统筹工伤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对执行新行业基准费率标准高于0.3%的参保单位,其缴费费率实行阶段性下调至0.3%执行,实施期限自2016年7月1日起至另有规定调整为止。按照国家规定,行业工伤风险类别从低到高划分为一类至八类。省本级统筹一类至八类行业的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分别为0.15%、0.3%、0.45%、0.6%
-
企业印花税税率调整多少,印花税税率调整山东在线咨询 2022-04-24印花税税率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设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领受规定的经济凭证的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国务院通知指出,为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