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级交通事故伤残的赔付标准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具体需要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等费用。
一、交通事故三根肋骨骨折赔偿多少
车辆交通事故三根肋骨骨折赔几万视情况而定。
三根肋骨骨折无法构成伤残等级,可以主张的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
车祸致他人三根肋骨骨折,如果没有其它严重损伤的,构不上伤残,主要的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具体在赔偿时,还应该根据双方所负的事故责任来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二、工伤在脸上划了个口子留疤三厘米
没有统一标准,要根据具体案情定。一般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必要的营养费。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需根据具体情形确定赔偿数额。若构成伤残等级还有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乘以20年乘以伤残系数。其中20年,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三、伤残7级能赔偿多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因地区、年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目前赔偿费用项目主要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人身损害、意外伤害等相关情况按照交通事故标准执行)
2、工伤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13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营养费按照实际情况给付,各地标准不一,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因地区、年份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目前赔偿费用项目主要包含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等。
-
工伤伤残7级赔付标准是多少
374人看过
-
交通事故伤残级别7级怎么赔偿
52人看过
-
7级伤残赔偿多少钱交通事故
410人看过
-
交通事故9级伤残赔偿标准,交通事故伤残如何鉴定
76人看过
-
10级伤残赔偿标准交通事故是什么
246人看过
-
交通事故导致7级伤残怎样赔偿
196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交通事故断7根肋骨属于几级伤残,和赔付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1金是指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法律规定从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
-
2022年交通事故7级伤残赔偿标准为多少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0交通事故7级伤残赔偿金赔偿标准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20年再乘百分之四十。
-
交通事故十级伤残赔偿标准,如何赔付啊?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171、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 4、赔偿比例依据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
-
十级伤残赔偿标准是多少,交通事故十级伤残赔偿标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22交通事故十级伤残赔偿需要计算的费用有:伤残赔偿金,伤者的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治疗费用,交通费,如果涉及到财产损失的,还有财产损失费用的赔偿。十级伤残是伤残等级中最轻的一级。残疾赔偿金是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