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是否判决离婚,与诉讼离婚的次数无关,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但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第一次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六个月后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应当准予离婚。
一、男方提出离婚女方不同意怎么处理
男方提出离婚女方不同意,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第一次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如果没有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情形的,法院一般不会判决离婚。坚决离婚的,可以在判决生效6个月后再次起诉离婚。
离婚诉讼离婚的程序如下:
1、起草起诉状;
2、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
4、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
5、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送起诉状副本;
6、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7、开庭;
8、法院依照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如何分割财产,子女抚养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作出判决。
二、诉讼离婚没有证据怎么办
诉讼离婚没有证据仍可起诉离婚。但是,法院判决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话,法院很可能不会判决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起诉是当事人的权利,当事人即使没有证据,仍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没有证据可能承担败诉的后果。
三、女方起诉离婚我不想离怎么办
如果不想离婚,可以证明双方之间感情尚未破裂。法院判决离婚的依据是双方感情破裂,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法院才会判决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
一般上诉几次判离婚
98人看过
-
一般开庭几次可以宣判
396人看过
-
一般不同意离婚几次判
331人看过
-
韩国家庭法院开庭几次可以判离婚
398人看过
-
一般判15年可以减刑几次?
344人看过
-
法院判定离婚:哪些情况可以一次性离婚?
72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离婚诉讼被告两次后, 法院一般都判离婚, 几次以及多少次可以判离婚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7很多两次就判离婚了。1、离婚属于夫妻双方的权利与自由,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如果对方有导致离婚的法定过错(比如一方恶意转移财产)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时可以要求过错方少分,并可以主张损害赔偿。3、【离婚与子女】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
-
法院一般判几次才算强制离婚海南在线咨询 2021-04-15符合条件的,起诉二次基本上法院会判离。1、如果能举证证明夫妻感情破裂,一次也可以离婚;若第一次被判决离婚,半年后再起诉,第二次基本上都会判决离婚。2、一审在六个月内结案,二审在三个月内结案,离婚案件一般会短一些,一审两三个月结案了也是正常的。3、可以委托别人起诉,也可以全权委托律师代理,但开庭时委托人必须出庭(特殊情况除外)。
-
一般离婚到法院开几次庭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261、1次。 2、先是调解,调解不成就开庭,庭审结束后还有一次调解,再不成就宣判。 3、在一审判决离婚后,如果不服法庭判决(调解),可以在收到判决书(调解书)之日起十五日(十日)内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判决(调解)书生效。 4、如果不及时提起上诉,在判决(调解)生效后,当事人不能就离婚与否申请再审,只能就有关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申请再审。
-
起诉离婚法院最多可以判几次江苏在线咨询 2023-05-14最多几次能够判离,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第二次都会判决离婚。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再无和好的可能,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
-
法院判决一般开几次?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08很多人不知道法院判决要开几次,一般情况下,刑事案件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只开一次庭,开庭审理的时间长短或者天数根据具体案件而不同。当在第一次开庭时出现应当中止审理的情形时,就同一案件就会开两次庭。但无论如何法院都会控制开庭的次数,每个案件都会在庭审前做好准备,争取一次开庭审理完毕。这样做有利提高审判效率、集中解决法律问题,避免因多次开庭、拖延开庭而损害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国家行使刑罚权。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