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帖诽谤立案标准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12 16:10:40 467 人看过

一、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络技术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两种。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营利性使用网络,为网络用户提供诸如网络联结、访问以及信息服务等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的服务提供商。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世界各国关于在网络传播中ISP是否要应承担责任的规定并不统一。

2、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其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如新加坡在电子交易法令中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在ICP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应让其承担严格责任。此种观点认为,网络内容提供商主要提供的是一种内容本身的服务,其应具有对所提供的信息更大的审查义务,故应承担较为严格的责任。如瑞典1998年专门颁布法令规定,网站经营者负有在合理限度内监督其所传输内容的义务。

二、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标准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17日 16: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如何认定网络诽谤罪主体,2024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一、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络技术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两种。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营利性使用网络,为网络用户提供诸如网络联结、访问以及信息服务等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的服务提供商。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世界各国关于在网络传播中ISP是否要应承担责任的规定并不统一。2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其是不负任何责任的,如新加坡在电子交易法令中规定,网络服务商无须对第三方在网上所提供的资料负责,因为网络服务商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在ICP是否承担责任的
    2024-02-06
    153人看过
  • 侮辱诽谤罪立案标准网络转发多少追责?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2、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网络诽谤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网络诽谤严重扰乱了正常网络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思维习惯。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
    2023-04-13
    228人看过
  • 网上发帖诽谤司法解释
    网络诽谤罪与传统形式的诽谤罪相比,该罪具有以下特点:(1)影响力大。在网上诽谤他人的信息可能传播到全世界,其影响范围比传统的侮辱诽谤要大得多,被侵害人的人格名誉受损更为严重;(2)危害难以消除。网络诽谤的危害影响传播速度极快,而其危害的消除却又是缓慢和困难的;(3)隐匿性强。在网上,用户往往用虚拟的网名,因此难以调查取证,找出诽谤行为实施者。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按照刑法规定,诽谤罪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自诉案件。被害人如果没有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能对实施诽谤的行为人处以刑罚,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9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3-04-13
    332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情节严重吗
    网络诽谤罪的案件甄别准则主要与情节严重程度有关。若诽谤行径引发了严重后果,例如造成社会群聚恐慌、极大破坏社会安定和谐或是对个人尊严信誉带来重创,那么司法机构将有可能启动刑事立案程序展开调查工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若诽谤行为多有发生或是针对众多对象进行,亦可视为情节严重的表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12
    103人看过
  • 什么是网络造谣诽谤和网络诽谤罪
    网络造谣诽谤是指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信息手段,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网络造谣诽谤与传统诽谤相比,有其更为鲜明的特性,因为对网络诽谤的管制更容易产生公民言论自由和公民名誉权的价值冲突。网络造谣诽谤造成严重后果的会构成网络诽谤罪。网络诽谤罪是指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并且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诽谤事件日益增多,因此网络诽谤罪也因此孕育而生。网络诽谤严重扰乱了正常网络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思维习惯。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明确网络诽谤入罪标准,即谣言被转发超500次可判刑,明知诽谤仍提供帮助以共同犯罪论处。一、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1、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023-04-03
    322人看过
  • 网络跟帖会不会构成诽谤罪?
    网络跟帖一般不会构成诽谤罪,如果跟帖人有犯罪故意,并且实施了诽谤的犯罪行为的,是有可能构成诽谤罪的。根据刑法规定,犯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现行刑法有造谣罪的规定吗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没有造谣罪的规定。而是根据造谣的具体情况分为诽谤罪、诬告罪和陷害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调查。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上要求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只对他人名誉造成不利影响的,侵犯名誉权,不构成犯罪。二、骂脏话是诽谤罪吗?骂脏话一般是不足以构成诽谤罪的,其并没有故意捏造并散布
    2023-03-23
    266人看过
  • 在微博发网帖诽谤别人犯什么罪
    在微博上诽谤别人可以构成诽谤罪。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满足以上才构成。一、在村里发传单毁坏他人名誉属于诽谤罪吗在村里发传单毁坏他人名誉属于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相关法律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利用信息
    2023-03-25
    490人看过
  • 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怎么处罚诽谤罪
    一、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满足下列条件的即构成诽谤罪: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也就是说:1、根据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二、诽谤罪的量刑标准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
    2023-02-17
    397人看过
  • 网上发帖诽谤可以报警吗?
    一、如何报警诽谤他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类案件属于刑事自诉案件。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112条规定,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就没有法院的审理。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2、刑法第257条
    2023-03-27
    180人看过
  • 网上发帖诽谤公安机关的后果是什么?
    刑法第245条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也应提起公诉。一、诽谤罪的客观表现是什么?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
    2023-06-26
    99人看过
  • 利用网络诽谤丈夫有婚外情离婚获支持,诽谤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我国《刑法》246条对于诽谤罪有所规定,下面就用一个案例为您解答【事件经过】“刚开始结婚时感情还可以。”原告陈某告诉法官,他与妻子1月21日登记结婚,生育了一个女儿,后来为增加家庭收入,双方便一起到广东省中山市工作。2012年10月被告怀孕后回贵港生活,原告则一直在广东工作至今,现双方已分居三年多,期间双方沟通较少,以致被告无端猜忌,导致夫妻逐渐产生隔阂。2015年2月27日,陈某提起离婚诉讼后,妻子不但没有采取措施挽救双方的感情,反而于2015年3月23日以陈某遗弃自己及婚生女为由诉至法院,此外利用网络平台诽谤、诬陷原告与他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为此,原告认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已无和好可能。妻子周某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她认为双方婚姻基础好,坚决不同意离婚,双方结婚多年已培养和建立了一定的夫妻感情,只是原告无主见,看家人脸色行事,服从家人的意志且原告的家人对被告态度不
    2023-06-13
    65人看过
  • 网上发帖诽谤违法吗,遇到诽谤如何报警?
    一、网上发帖诽谤违法吗1、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2、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4、因此,请你收集证据,以你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能受理,从而维护你的权益。5、这种恶心事不要怕麻烦,必须坚决跟这种恶人斗争,不告他
    2023-04-01
    205人看过
  • 网络造谣诽谤罪的认定标准,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侦查: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3-25
    477人看过
  • 网络发帖诽谤侮辱他人严重者将受处罚
    本网讯现在,上网聊天、逛论坛、写博客已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部分。桐乡网友熟悉的生活论坛、18楼论坛等论坛,早已是草根们展示自己聪明才能的天地,或时政或民生或投诉或咨询,聊得不亦乐乎。近日,桐乡本地论坛上网友山丘的帖子在论坛侮辱他人,范某被治安拘留5天引来很多网友的关注。有网友感叹:原来在论坛侮辱他人也会被治安拘留。还有网友则表示,对于有些无聊的人就应该处理,以示警告,给论坛和谐的环境。范某在桐乡18楼论坛、梧桐小镇、都市论坛上注册马甲连发三四十篇故意诽谤他人的帖子。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通过调查取证,依法对当事人进行传唤。范某对在论坛上发表帖子的事实供认不讳。依据《治安处罚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可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有网友看完帖子跟帖表示惊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网友对自己在网络中的行为是否受到法律制
    2023-04-24
    105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网上发帖诽谤可以立案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8
      看情况: 其 一、以网上发帖的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节的,构成诽谤罪,可以立案: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其 二、不符合上述情况的,不构成犯罪,不予立案。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网络发帖诽谤可以构成诽谤罪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06
      1、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网络发帖诽谤怎样定罪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7
      网络发帖诽谤定罪的具体内容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在网络上怎样写诽谤罪发帖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07
      网上发帖诽谤罪怎么才能发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不能认定为抢劫罪。如果其暴力尚未造成被害人严重伤残或者死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还必须是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也可以使用动作手势,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
    • 如何才能删除自己诽谤的帖子呢,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是怎样的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8
      要想删除别人诽谤自己的帖子。一、可以在帖子下方的投诉建议栏里点击举报时要求删除。二、如果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经过查证属实,是刑事案件的最好证据。案子成立后,诽谤信息自然应该删除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