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市、区)交警部门应当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告知当事人或代理人,对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在3日内可以向上一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二)上一级交警部门对受理的复核申请,应当使用《交通事故处理通知书》通知事故其他当事人,并对申请人提出的复核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对事故的事实、证据、当事人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当事人的责任确定等方面进行审核。
(三)审核后,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定复核申请书》后30日内对下列内容做出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1、道路交通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2、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3、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复核以一次为限。
(四)经审核,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当事人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成立、适用法律准确、当事人责任认定正确的,对原承办单位的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给予支持;发现《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结论。
一、不能申请复核的情形有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一)任何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经法院受理的;
(二)人民检察院对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的;
(三)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
二、交通事故复核应注意什么
(一)对于较为简单的、并不复杂的交通事故,是适用简易程序来处理的话,是不适用复核的,即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不在复核范围内。
(二)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一方的当事人可以采用提起诉讼的程序来终止可能会引起对自己不利的复核程序。对于交通事故的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的,复核程序依法终止。
-
不能复核的交通事故有哪些
27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复核后不服复核的结果,认定复核程序?
23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违法复议程序的核心要点
128人看过
-
交通事故复核申请程序的时间规定
54人看过
-
如何申请交通事故认定复核,交通事故复核申请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327人看过
-
交通事故认定书复核程序有存在的必要吗
159人看过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格的一种,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拘留嫌疑犯、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不仅剥夺了嫌疑犯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拘留时间也很长,一般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之前。... 更多>
-
当事人如何提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复核申请,交通事故复核有哪些程序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05(一)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证据规定的鉴定结论,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如果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对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事故认定书不服,依《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1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二)向
-
交通事故程序复核申请表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31交通部门认定责任,不服,参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申请复核 第二节复核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复核申请应当载明复核请求及其理由和主要证据。 第五十二条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当事人书面复核申请后五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
交通事故复核程序需要多长时间?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13根据2018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除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情形外,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即为受理之日。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核结论。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作出复核结论后三日
-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复核的条件是什么?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25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程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规定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责任划分公正、程序合法的,应当作出维持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复核结论。
-
死刑复核有哪些程序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02《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后,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认可。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可以提起审判或返回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必须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认可。第二百三十七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缓刑两年的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二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审查死刑事件,高级人民法院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