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小张从一家国企跳槽到某私营企业。当初,该私营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称,进公司后马上签订劳动合同。上班后,小张提出签订劳动合同,公司却称,试用期内不签订劳动合同,待试用期满后再签订劳动合同。不知公司的这种做法合不合理?一般来讲,公司对新进的员工都有一个试用期,但该私营企业还有见习期,不知道试用期跟见习期有什么不同?
以试用期为由不签劳动合同的做法是不合法的。由于现在找工作比较困难,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利用劳动者的劳动法律知识欠缺,常用“试用期”来蒙人,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达到随时解聘员工和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使员工手无“凭据”的目的。
事实上,《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就是说,无论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也无论劳动合同有无固定期限的还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企业应当最迟在员工开始为企业工作时就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不是在试用期满后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好处在于,使员工在提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时有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和双方约定的工资待遇、劳动岗位和职责、劳动条件等内容,有利于明了和维护员工和企业的权益。
《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在试用期内,假如员工或用人单位想辞职或解聘员工时,双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则需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至于见习期与试用期的区别在于,见习期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业务适应及考核的一种制度,不是劳动合同制度下的概念,而是人事制度下的做法。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招收应届毕业生后,原则上都要安排见习,期限为一年。见习期满如果合格,则对该职工办理转正手续,为其评定专业职称,聘任相应职务,确定工作岗位。劳动部在1996年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时也以复函的形式规定“关于见习期与试用期。大中专、技校毕业生新分配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仍应按原规定执行为期一年的见习制度,见习期内可以约定不超过半年的试用期。”从性质上看,见习期也是一种试用期。
-
试用期不签试用期合同违法吗,试用期不签试用期合同如何赔偿
240人看过
-
试用期合同的,试用期试用合同合同签订期限:
70人看过
-
试用期不签试用期合同离职有工资吗,试用期期限是多久
124人看过
-
试用期内离职手续怎么办理,试用期要不要签合同
81人看过
-
试用期不签合同违法吗?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79人看过
-
小心试用期的无效合同或条款
224人看过
-
试用期内公司有没有权利不签合同?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15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是董事最为重要的两项义务,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着密切联系,但也有着明显区别: (1)两类义务的属性不同,注意义务是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务能力方面的要求;而忠实义务是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诚实信用方面的要求。 (2)两类义务的功能不同。注意义务是为了追求公司经营的最佳业绩,促使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合理地履行职务;而忠实义务主要是为了避免义务人的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
-
试用期合同的,试用期试用合同合同签订期限: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4签订试用合同的期限:根据相关法规,试用期应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6个月,不得设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6个月,不超过1年,不得超过30天的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1年,不超过3年,不得超过2个月的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不得超过6个月。合同中约定培训期的,不再另行约定试用期,毕业生培训期为6至12个月,从报到之日起计算。
-
试用期一定要签合同吗试用期内合同还有用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12试用期内是必须要签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作为劳动合同的期限。
-
试用期内公司试用期不签合同会有什么后果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4限超过一个月的不签合同的,应当从第二个月起支付二倍工资。试用期不签合同,是否有赔偿,要看试用期有多长。根据《》第八十二条、《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试用期超过一个月的,实际履行时间满一个月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从满一个月的次日起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直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止。试用期内实际履行时间满一个月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
-
试用期未签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合同时效问题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3对于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时效时间是如何规定的这个问题,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员工双倍工资。但要注意一年的诉讼时效问题,双倍工资的请求诉讼时效是逐月失效的。双倍工资时效性是从员工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后一年内。实践中是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第二个月发工资之日起开始计算一年的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