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还款。若没有到期的债务是为了家庭的生活,或者是为了给家庭成员治病而欠下的债务,则是夫妻的共同债务,应该由夫妻的共同财产进行偿还。若夫妻双方都同意放弃期限的利益而提前还款的可以提前还款。若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不同意提前还款,则双方可以协商把将该部分的财产由人民法院保留到期限满之后清偿,或者是由双方平等地分割债务,在债务到期之后再由双方各自清偿其份额。
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如何承担?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即表明夫妻共同债务为法定连带债务,就对外效力(债权人的权利)而言,债权人对于夫
妻一方或双方可同时或先后请求全部或部分给付,非因清偿或者债务免除或者连带之免除,夫妻双方的连带债务并不因夫妻离婚而消灭。因此,必须明确离婚时共同债务清偿的效力,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离婚时双方具有共同财产的,对于已届清偿期的共同债务应由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清偿债务后剩下的部分,由双方分割。在此情形下,夫妻共同债务因清偿而消灭。
(二)双方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或离婚时尚未到期的共同债务,一方或双方不愿意提前清偿,则由双方协议确定各自所应承担共同债务的份额。在此情形下,双方的债务清偿协议除非经债权人同意并免除其连带责任,仅具有对内的效力,不过是双方约定各自分担的债务份额,并不因此而产生对外的效力,离婚后,
对债权人而言,该项债务仍为连带债务。
(三)双方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法院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经济能力及照顾女方和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原则,判决双方按一定比例承担债务或者让具有较强经济能力的一方单独承担债务。在此情形下,法院判决确定的是双方各自分担的债务的份额,也仅具有对内效力,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法院的判决具有将连带债务变更为按份债务的确定力。
(四)离婚后,一方因清偿超过自己分担部分的给付额,致另一方同免对债权人的清偿责任,有权向另一方请求偿还其各自分担的部分。此即连带债务人间的求偿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
应该由谁来承担夫妻共同债务呢
237人看过
-
哪些债务应该由个人承担而非夫妻共同承担?
375人看过
-
夫妻共同债务由谁承担,怎么认定
475人看过
-
夫妻债务处理:如何让夫妻共同承担责任
144人看过
-
夫妻分居期间谁应承担夫妻共同债务
466人看过
-
面对分居夫妻,如何共同承担债务
454人看过
-
夫妻个人债务共同使用应由谁承担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02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的规定,有如下情形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按个人债务处理,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一)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二)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三)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
-
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还是由债务人承担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24离婚时,债务不一定需要共同承担。夫妻共同债务的偿还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可以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如为一方个人债务,由一方个人偿还。
-
夫妻共同债务一方死亡债务应由对方承担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14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共同承担;如果属于一方个人债务,需要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第十九条【夫妻财产约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
-
该笔债务为被告* * * * * 夫妻间的共同债务,应由其共同承担台湾在线咨询 2021-03-10原告提供的*****出具的户籍证明一份,证实被告***是夫妻关系,同时该笔借款发生在被告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被告****在2015年2月6日向原告出具的借条虽然只有其中一方的签字,但被告****对该债务明知的,人民币50000元的借款是转账到****的银行账户,应认定该债务为夫妻间共同债务。理应由被告*****共同承担偿还义务。收到被告*****提供证据保证书两份,所陈述内容歪曲事实,损害了原告利益
-
哪些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一方承担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81.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3.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