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主欠物业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1.发送催缴通知书:物业公司可以通过邮寄、短信等方式向业主发送催缴通知书,提醒业主尽快缴纳物业费;
2.采取电话催缴:物业公司可以通过电话方式向业主催缴物业费,提醒业主尽快缴纳欠款;
3.采取上门催缴:物业公司可以派遣工作人员上门催缴,提醒业主尽快缴纳欠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门催缴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采取暴力、恐吓等手段;
4.采取法律途径:如果业主拖欠物业费较长时间,物业公司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缴欠款。例如,可以通过起诉、仲裁等方式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让业主履行缴纳物业费的义务。
二、民法典规定业主不交物业费可以停水停电吗
业主不交物业费也不可以停水停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条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物业服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业主违反约定逾期不支付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人可以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支付;合理期限届满仍不支付的,物业服务人可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二十九条
供电企业在发电、供电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应当连续向用户供电,不得中断。因供电设施检修、依法限电或者用户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户。
三、什么情况下业主可以不交或少交物业费
1.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之外,自行提供服务,未经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认可的,业主或使用人可以不支付费用。
2.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收费项目,业主对超过指导价的部分可以拒交。
3.业管理企业擅自提高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对擅自提高的部分业主可以不交纳。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先服务后收费的,在物业管理企业未提出相应服务的情况下,业主可以不交纳相应的服务费用。
4.物业存在霸王条款的,业主可以拒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8修正):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拒绝供电或者中断供电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
高空抛物物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179人看过
-
物业是否可对业主违约采取罚款措施
245人看过
-
采取供电措施催收物业费
62人看过
-
物业公司利用小区住宅打广告的业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29人看过
-
物业对业主养狗能采取强制措施吗
287人看过
-
业主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是否有权采取滞纳金措施?
375人看过
-
物业违建业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处理?江西在线咨询 2025-01-11根据物业服务协议和业主委员会的授权,物业公司负责行使物业管理职责。物业公司无权进行违章搭建。对于物业违建,业主有权请求拆除违章搭建、改建等,并恢复原状。此外,业主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如果业主不按时缴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江苏在线咨询 2025-01-09物业费是由物业服务公司对小区进行物业管理时收取的费用。业主在购买房屋后,应在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内交纳物业费。如果业主拖欠物业费,物业服务公司有权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催缴。如果业主逾期不交纳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应按照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如果业主违反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或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业主委员会有权督促其限期交纳。如果业主
-
当业主未按时交纳物业费时,物业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181. 如果催收没有产生效果,业主可以采取诉讼或仲裁的方式解决争议。 2. 物业服务公司可以先向业主发出催告,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物业管理费。如果业主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物业服务公司可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不过,物业服务公司没有权力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收,更不能使用暴力手段。 3. 根据《民法典》第286条,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并确保其行为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
-
物业与业主之间产生纠纷时,街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河南在线咨询 2024-12-07当物业和业主之间发生纠纷时,居委会通常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法解决问题,物业和业主可以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 根据第七条,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根据第八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以设副主任若干人。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
-
物业费欠费采取措施情况说明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18物业费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