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1:46:18 210 人看过

[案情]

2006年10月9日晚,被告人易某因与同在一地做木材生意的吴某因争抢木材资源发生生意纠纷,易某纠集唐某、符某等五人找到吴某,并把吴某强制带到县城公园旁。见到易某将吴某带走,被害人严某紧跟其后。严某见易某等人和吴某争吵,便上前劝架。唐某朝严某脸上就是一巴掌,严某抓住唐某的手,唐某就用脚踢严某,易某就说打他,并用脚将严某绊倒在地,其他人一起上前开始殴打严某,后符某拿出一把事先准备的长刀将严某的左脚膝部砍伤。经医学司法鉴定所鉴定,严某的伤势构成轻伤乙级。

[分岐]

对被告人易某等人的行为定性存在二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易某等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被告人易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被告人易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原因分析如下:

故意伤害罪与随意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罪在犯罪构成上的区别。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对殴打他人并造成他人身体损害结果的应认定为此罪还是彼罪,可通过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所侵害的客体进行区别,具体如下:

1、在主观故意方面。故意伤害罪主要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寻衅滋事罪中的殴打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其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即在主观方面,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具有流氓的动机,并在此动机的支配下实施了寻衅滋事的行为,以达到满足精神空虚的犯罪目的,故意伤害罪、则无此动机和目的。寻衅滋事罪的动机和目的是本罪与故意伤害罪区分的关键。

2、在客观行为方面。故意伤害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比较特定,一般是认识的或有过节的人,且在伤害行为实施之前往往有一个准备过程;而寻衅滋事往往对对方的人是见一个打一个,侵害的对象比较随意,只为了追求精神刺激而不计后果,在行为发生时大多是临时起意的,对认识或素不相识的人无理无故进行殴打,是一种想打就打的流氓作风。即在客观方面,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随意殴打他人的起因往往是因为小事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原因,行为人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无事生非,即使行为人是在寻衅——以某种不成立的理由为借口殴打他人,在殴打他人的过程中,从行为人所采用的手段、器物、击打的部位来看,无明显的伤害他人健康,造成他人伤害或者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迹象;而故意伤害罪则从行为人的手段上较为明显的反映出其具有故意伤害的故意。也就是说,寻衅滋事罪的随意殴打他人在起因上、对象上、殴打的手段上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故意伤害罪则无此随意性。

3、在客体方面。故意伤害罪所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是单一客体。而随意殴打构成寻衅滋事罪所侵害的不仅他人的身体健康权还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且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是该罪的主要特征。

就本案而言,案发的起因是被告人易某因与同在一地做木材生意的吴某因争抢木材资源发生生意纠纷,易某为了出气,才纠集了唐某、符某等五人找到吴某,并把吴某强制带走。也就是说,本案的被告人易某等人并非无事生非、随意滋事,而是有正当借口的。就被告人的主观目的而言,也不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无事生非,由此可见,本案被告人的主观目的就是要去故意伤害,而非随意滋事,寻求精神刺激,尽管他们最终伤害的不是吴某,而是出来劝架的唐某,但是去伤害某人这个特定的目的却是很明确的,并且为了实施伤害,进行了行动准备和预谋,因而其有明确的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且其实施了具体伤害行为,将被害人唐某砍成轻伤乙级,故其行为已经完全符合了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定性为故意伤害罪。

(作者:周兴中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人民法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1: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怎样量刑,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
    一、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怎样量刑故意伤害他人致重伤的量刑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故意伤害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的方法很多,行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响本罪的构成。依据本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尚未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故意伤害罪的客观要件是: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既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亦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无论是直接由本人实施还是间接实施,亦无论是针对何种部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出于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伤害,即可构成故意伤害罪。2.损害他人
    2023-04-30
    120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主观故意法院如何判断
    寻衅滋事罪主观故意法院应当是根据所体现的正确来进行判断,是否存在直接的故意。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在寻衅滋事活动中的行凶伤人、抢夺财物、毁坏公物、侮辱人格等,同伤害罪、抢夺罪、毁坏财物罪等,在客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要分清寻衅滋事与上述犯罪,关键看主观动机。如果是出于贪利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为了泄愤、报复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就构成抢夺罪、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等侵犯财产罪;如果是为了向社会挑战,故意破坏公共秩序而公然抢夺或毁损公私财物情节恶劣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是为了寻求精神或变态心理的满足随意殴打他人,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在公共场所无理取闹,破坏公共秩序,寻求精神,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在审判实践中,对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认
    2023-02-15
    450人看过
  •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之区分
    2013年3月30日晚上,犯罪嫌疑人杨某某和范某某以及李某等人在琅琊区紫薇胖子酸菜鱼馆吃饭。后几名犯罪嫌疑人随行两名女性朋友上厕所时发生争执,被害人在门外听见便去告诉几名犯罪嫌疑人,引发与犯罪嫌疑人李某的口角并推搡,犯罪嫌疑人范某某看到后,过去帮李某某殴打王某某;此时,杨某某看到范某某在和王某某互相殴打,就持了一把菜刀过去帮范某某一起殴打王某某并将王某某头面部砍伤,经鉴定被害人王某某头面部损伤程度为轻伤。主要争议及理由1、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案应定性为寻衅滋事罪。理由:寻衅滋事罪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尤其是在随意殴打型的寻衅滋事罪中,行为人所表现的随意殴打他人,其目的是为了通过破坏公共秩序来寻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满足其逞勇斗狠的心理追求,其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十分明显的反社会性。因此在随意殴打他人的手段方面,往往不计后果,造成被害人人身伤害的情况屡屡发生,并由此破坏社会秩序。本案中,三名
    2023-06-11
    322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以伤害造成的后果
    故意伤害罪在其客观方面的表现:1、当事人实施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2、造成了致使他人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的后果;3、并且伤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条件有:1、构成本罪的主体一般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体为身体权,即自然人的、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如:用器具伤害他人、利用驯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无论是直接由本人实施还是间接实施,无论是针对何种部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出于故意,能造成他人的人身健康伤害,即可松成本罪;3、构成故意伤害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如果某种致伤行为为法律所允许,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正当防卫;4、伤害行为必须已经造成,他人人身一定程度上的损害结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2023-08-12
    417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故意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本罪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动机和目的。也就是说,罪犯可以不讲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前因;直接故意非法强索他人财物。如果行为人没有这种非法占有的动机和目的,索取财产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如追索赔偿、劳动报酬、债务等。,而使用具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从主观、客观方面而言(一)主观方面而言,必须有教唆故意,教唆犯主观上反社会,激励他人犯罪,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恶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过失不能构成教唆犯。即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产生犯罪的意图,进而实施犯罪,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他人去犯罪。如果仅由于言词不慎或表达不当,无意间引起了他人的犯罪意图,导致了犯罪的不幸发生,不能认为是教唆犯。(二)客观方面而言,必须有教唆他人行为并且教唆的是犯罪行为,教唆犯的成立,必须以实行犯的行为构成犯罪为要件,即实行犯行为须符合中国犯罪理论的平面构成
    2023-08-18
    429人看过
  • 什么是故意伤害客观方面
    故意伤害客观方面是指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一、持刀故意伤人一般判多少年持刀故意伤人具体会判多久,要看故意伤害所造成的身体损害严重程度。构成轻微伤、轻伤或者重伤、死亡等,不同的伤害结果要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如果造成受害人轻微伤,则不承担刑事责任。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就是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二、故意伤害罪的如何量刑故意伤害罪的量刑具体如下:1、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依法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2、导致受害人出现重伤的,则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3、导致受害人死亡、或行为人通过特别残忍手段导致受害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则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如
    2023-04-10
    139人看过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什么,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什么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的区别是:1.动机不同:寻衅滋事基于打人取乐发泄或者显示威风、无端寻衅之动机;故意伤害往往产生于一定的事由或者恩怨。2.行为对象不同:寻衅滋事的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而故意伤害往往是特定事情的关系人。寻衅滋事致人轻伤的认定寻衅滋事罪,致人重伤死亡的是故意伤害了。3.量刑方面不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有哪些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有: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
    2023-06-19
    284人看过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罪:分析与探讨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的区别是:1.主观故意上。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坏公共场所等社会秩序,并造成公共产所秩序严重混乱。2.从行为侵害的对象上来看,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对象往往是不特定的人,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只是自己看不惯就惹是生非,寻求精神上的刺激来满足自己非正常的心理。而故意伤害罪的被害人是明确的、特定的。3.从二者所要求的损害结果来看,故意伤害罪要求行为人致使被害人达到轻伤以上的后果(包括轻伤、重伤、死亡三种),否则一般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而寻衅滋事并不要求必须致使被害人轻伤,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是寻衅滋事罪的一个重要的够罪条件。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是什么所谓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毁坏财物、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023-08-06
    68人看过
  • 江苏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有何种区别
    一、江苏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有何种区别故意伤害罪(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寻衅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闹事,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二、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界定:(一)犯罪主体:故意伤害罪主体与寻衅滋事罪主体范围不同。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范围包括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和十六周岁以上的两类。前者主要为重伤承担刑事责任,而后者则包括对轻伤和重伤都承担刑事责任。寻衅滋事罪的主体在《刑法》第十七条中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二)主观方面: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在主观方面都是故意,但两罪的故意内容有重要
    2023-04-20
    302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是否构成主观故意犯罪
    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属于主观故意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一、二级轻伤害该怎么判刑刑事案件中,轻伤害没有区分几级。故意伤害构成轻伤,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伤害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严重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构成故意伤害罪,某人必须实施了伤害行为,所谓伤害是指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如果民事赔偿方面已经达成协议,且能够取得被害人谅解出具一个谅解书,那么一般情况,可以从轻判了,比如判缓刑,或者判拘役等。没有赔偿,没有取得谅解的,量刑时考虑的量刑因素有是否累犯,犯罪情节,认罪态度。一般情况下,判有期徒刑一年左右。二、14岁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怎么判14周岁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已满十四
    2023-06-20
    349人看过
  • 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主观方面有所不同
    [案情]2008年3月23日下午,被告人汪亮在赌博过程中与本村村民汪明付发生矛盾,后在回家途中得知汪明付等人与其爷爷汪开友发生争吵,便到汪开友家与汪文兵等人一起前往汪明付家欲作理论,在汪明付家门前,汪文兵及其妻子与汪明付的妻子发生争执,汪明付手拿尖刀向被告人汪亮冲来,被告人汪亮拾起汪明付家门前的一块砖头,在看到汪明余距汪明付身后一米左右的情况下砸向汪明付,砖头最终砸中汪明余头部,致汪明余受伤,经司法鉴定,汪明余的伤情构成重伤。[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汪某的定性主要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汪亮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汪亮在面对汪明付的现实危险时,此时是近似于防卫状态中,主观上没有伤害汪明余的故意,而且汪亮拿砖头砸的对象是汪明付,而不是汪明余,对汪明余的重伤,不是汪亮所期待的结果,不是故意行为的内容,所以对最终造成汪明余重伤,只是一种过失行为,应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第二种意见认为
    2023-06-11
    365人看过
  • 如何区分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哪个严重
    一、如何区分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区分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的方法:1.犯罪主体:两罪的主体范围不同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范围较为特殊,包括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和十六周岁以上的两类,而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2.主观方面:两罪的故意内容不同故意伤害罪在主观上有使他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故意。寻衅滋事罪的故意则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促使这种结果发生,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3.客观行为方面:两罪所侵害的对象不同故意伤害罪所侵害的对象往往比较明确和特定的。4.客体方面:两罪所侵害的客体不同故意伤害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侵害的客体比较单一。而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客体相对比较复杂,既侵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即人们遵守共同生活规则所形成的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与
    2023-04-24
    326人看过
  • 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区别 刑事审判参考
    1、主观故意上。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故意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并且放任这种行为的发生。寻衅滋事罪是故意寻衅滋事,破坏公共场所等社会秩序,并造成公共产所秩序严重混乱。2、从行为侵害的对象向上来看,故意伤害罪的被害人是明确的、特定的。而寻衅滋事罪的对象是随意的,不特定的。3、在客观行为方面。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随意殴打他人的起因往往是因为小事或者根本没有任何原因,行为人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无事生非,以一种不是理由的理由随意殴打他人。而故意伤害从行为人实施的手段上看明显具有伤害的故意,伤害他人一般不具有随意性。4、从二者侵害的客体上来说,故意伤害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而不是他人的生命权或者其他权益,侵害的客体比较单一。而寻衅滋事罪侵害的客体相对比较复杂,既侵害了社会公共秩序,有可能还侵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权,但是寻衅滋事罪以侵害社会社会公共秩序为主要特征。一、寻衅滋事的基本要件有哪些寻衅滋事罪的
    2023-03-10
    365人看过
  •  非法持枪罪要件:客观行为与主观意图
    本文介绍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犯罪对象、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弹药管理制度。主观要件是故意,即知道是禁止个人持有的枪支、弹药,并故意隐瞒。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枪支、弹药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个人非法持有,隐藏枪支,弹药。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明确规定,任何部门或个人都非法持有枪支,隐瞒枪支是违法犯罪行为。由于枪支,弹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实施杀人,抢劫,绑架等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公共安全。因此,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而且危害公共安全。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弹药,不包括爆炸物。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者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隐瞒枪支的行为。所谓隐私是指持有和隐藏枪支、弹药的违法性。也就是说,违反枪支管理规
    2023-11-01
    332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如何区分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如何区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7
      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难以界定,经常出现两种罪名混淆使用的情形,要准确认定熊某和彭某所犯罪的罪名,首先要厘清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之间的区别,就应当对两种罪名的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分别予以区分: 1、犯罪主体:两罪的主体范围不同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故意伤害罪的主体范围较为特殊,包括十四周岁至十六周岁和十六周岁以上的两类,前者主要为重伤承担刑事责任,而后者则包括对轻伤和重伤都承担刑事
    • 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分别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17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伤害的结果,可能是轻伤、重伤、也可能是致人死亡。在司法实践中,应具体区分重伤和轻伤,我国刑法第九十五条对重伤的含义作了原则规定,即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具体应参照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
    • 共同过失犯罪的主观故意和客观故意的区别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8
      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要求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注意该共同犯意只要求在刑法规定的范围内相同,并不要求犯罪故意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必须完全相同,如一方是直接故意,另一方是间接故意,只要双方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也可成立共犯。二人以上通过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人的行为形成一个共同的有机整体,而因共
    • 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什么,故意伤害罪的情节怎么认定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6
      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 根据《刑法》第234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依
    • 主观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有何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7-27
      在犯罪对象上,虐待罪所侵害的对象仅为共同生活且彼此之间存在相互抚养义务的家庭成员。而故意伤害罪并不以此为限。在主观方面,虽然两者都是故意犯罪,但故意的内容有所不同。虐待罪的主观故意主要是对被害人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而故意伤害罪的故意是出于对被害人人身健康的损害。在犯罪的客观方面,虐待表现为一种长期的或连续的折磨和摧残。而故意伤害不存在连续性和长期性,往往是一次行为。此外,虐待罪有一个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