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播谣言是什么违法行为类型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6 09:42:29 255 人看过

一、散播谣言是什么违法行为类型

散播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类型,具体如下:

1.散布谣言的行为针对个人的,轻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重则涉嫌诽谤罪;

2.散布谣言的内容为编造恐怖信息,传播或者放任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3.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就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4.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网络散布谣言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2.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4.主观方面。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三、网络散布谣言犯罪可以保释吗

网络散布谣言犯罪可以保释,只要嫌疑人符合以下条件: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5.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7日 12:1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年龄相关文章
  • 恶意散播谣言会怎么样
    法律综合知识
    蓄意制造并散播错误言论,既可被视为诽谤行为,亦或被归为捏造及刻意传播不实资讯之范畴。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若有人故意捏造各类紧急情况如险情、疫情、灾害以及警情等,并将其发布至互联网或其他传媒中,抑或是明知这些信息为虚假,却仍故意在互联网上或其他媒体上进行传播,从而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若造成了严重后果,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
    2024-08-21
    87人看过
  • 男子散布成都封城谣言被拘,散播谣言怎么处罚
    一、男子散布成都封城谣言被拘,散播谣言怎么处罚12月8日晚,成都高新公安分局通报,12月8日9时许,赵某(男,31岁)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一微信群内散布成都卫健委:将视情况采取措施,不排除封城可能的谣言。据通报,赵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防疫工作相关规定,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疫情变化牵动人心,谣言的传播扩散严重影响了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二、散播谣言怎么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因此,如果散布谣言,公安机关就会依据上述规定对行为人进行处罚
    2023-04-24
    149人看过
  • 怎样量刑散播谣言罪
    目前我国《刑法》中是没有散播谣言罪这一犯罪罪名的,散播谣言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按诽谤罪或者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
    2023-08-03
    173人看过
  • 散布谣言会被告吗,散布谣言的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散布谣言会被告,散布谣言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由受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供证据有困难的可以向敷衍全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散布谣言的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一、散布谣言会被告吗散布谣言会被别人告。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通过造谣的方式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情节严重会构成诽谤罪,而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散布谣言的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散布谣言的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
    2023-07-15
    334人看过
  • 谣言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是犯法的。散布谣言将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需要注意的是,情节轻微的诽谤不构成犯罪。犯本罪,只有通知才能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散布谣言属于什么行为散播谣言者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尤其是在当今发达的信息时代,以网络为平台的新传播媒介上,发表言论同现实生活中承担法律责任是一致的,原因是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法人等的个体权利,重则危害社会管理秩序。散播谣言或承担以下责任:(一)民事责任。(二)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2)投放虚假的爆
    2023-07-03
    261人看过
  • 谩骂侮辱散播谣言会判什么罪
    谩骂侮辱散播谣言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3-06-03
    217人看过
  • 口头散播个人的谣言犯法吗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若散布虚假信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此类涉嫌犯罪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应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则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在非刑事案件范畴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的行为人将受到行政处罚,具体包括: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同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者,给予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理。此外,若当事人肆意传播他人谣言,对他人进行恶意诽谤,情节严重者,将构成诽谤罪。在认定情节严重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多次捏造事实进行诽谤;捏造事实对他人人格、名誉造成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产生恶劣社会影响;诽谤行为致使他人精神失常甚至导致受害人自杀等极端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
    2024-05-07
    261人看过
  • 如何举证散播公司谣言
    举证散播公司谣言员工的口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谣言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可以通过安插员工进行录音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
    2023-06-11
    387人看过
  • 什么是散布谣言罪
    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具体处罚如下:1、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罚款;2、如果散布谣言的行为构成犯罪,处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最低三年、最高七年有期徒刑。一、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下:1、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秩序的行为;2、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3、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的行为;4、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行为;5、破坏选举秩序的行为。综上所述,谣言是虚假的言论,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不构成犯罪的散布谣言的行为,一般处最低五日、最高十日的拘留,并处最高五百元的
    2023-03-07
    77人看过
  • 恶意散播谣言得判多久
    法律综合知识
    恶意散布谣言得判多久,需要依据构成的罪名和具体的情节而定。恶意散布谣言可能构成的罪名包括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恶意散布谣言,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恶意散布谣言,尤其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可能构成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等犯罪。若构成诽谤罪,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是指:(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法律依据:1.《刑法》第二百
    2024-01-23
    472人看过
  • 如何举报散播新冠谣言
    法律综合知识
    一、如何举报散播新冠谣言针对散播新冠谣言的行为,公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举报:1.受害人应明确谣言的来源及发布平台,随后可直接向该网络平台提交举报申请,要求平台迅速删除不实信息,以遏制谣言的进一步扩散。2.在举报时,应提供详细、确凿的证据,如谣言内容的截图、链接等,以便平台能够迅速定位并处理。3.受害人还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卫生健康部门反映情况,这些机构将依法对散播谣言者进行调查处理。二、散播新冠谣言的维权措施在面对散播新冠谣言的侵权行为时,受害人可以采取多种维权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至关重要,这包括谣言内容的截图、视频、音频等,以及能够证明谣言发布者身份的信息。2.受害人可以向相关网络平台投诉,要求平台立即删除谣言,并追究发布者的责任。如果网络平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受害人还可以考虑向有关部门举报其失职行为。3.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谣言发布者也是有效的维权方式,但在
    2024-07-15
    430人看过
  • 散布谣言行为如何认定
    本行为在客观上主要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社会秩序。散布谣言,是指捏造没有事实根据的谣言并向他人进行传播的行为。如制造将要发生地震、战争的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爆发、火警、治安警情等虚假险情,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上述行为的客观后果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过失实施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行为,行为人的动机具有多样性,有的是为了故意制造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的是出于报复,给某些单位施加压力,有的是出于精神空虚,为了寻求刺激、看热闹,等等。行为人的动机不影响本行为的构成,但可以作为给予其处罚轻重的依据之一。散布谣言处罚措施,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
    2023-05-01
    60人看过
  • 散播谣言损害名誉怎么处罚
    一、散播谣言损害名誉怎么处罚在评价诽谤和毁损名誉行为的法律责任时,需考虑具体案件中的多种因素:首先,若该类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相应惩罚:A.对于轻微程度的毁损名誉行为,处以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或者罚款500元以下;B.如涉及情节严重的情况,则可能被处以5日至10日的行政拘留以及相应的罚款。其次,若经调查取证,相关言论构成了侮辱或诽谤罪行,将以刑法规定的相关罪名进行裁决,包括但不限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最后,对于散播谣言、虚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相关条款进行惩处,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4-07-13
    60人看过
  • 散播谣言诽谤罪如何认定
    诽谤罪的判定往往需将诸多关键因素综合加以考量:首先,实施了捏造且散布某种虚构事实的行为至关重要,也就是无中生有地创作出损害他人声誉的虚假信息,并将之加以广泛传播;其次,所散播的内容必须具备足以贬低他人名誉的性质。若仅为一般的议论或批评,则无法构成诽谤罪;再者,诽谤行径务必是针对于特定个人展开的。如若缺乏具体对象,那么便不可归类为诽谤罪;最后,诽谤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地步,例如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自我伤害乃至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对受害人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
    2024-07-29
    308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刑事责任年龄
    相关咨询
    • 违背法律的散播谣言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07
      散播谣言诋毁他人的,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如果对个人造成影响不大,情节轻微的,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赔偿事宜;如果情节较重,对受害人造成了一定影响的,依法由公安机关进行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由人民法院判处刑罚。
    • 传播谣言算违法行为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03
      传播谣言不一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如果是传播虚假险情、疫情、警情的谣言;或者捏造事实,传播诽谤他人的谣言,尚未达到情节严重的情形,未构成犯罪的,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 群发谣言和散播谣言触犯了什么法律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20
      散播谣言诋毁他人的,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如果对个人造成影响不大,情节轻微的,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赔偿事宜;如果情节较重,对受害人造成了一定影响的,依法由公安机关进行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由人民法院判处刑罚。
    • 微信上散播谣言算不算违法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05
      看具体情况。一般谣言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以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虚假恐怖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危险、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
    • 如果散播谣言发送了什么才算违法?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8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刑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