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构成要素到底应由几个条件构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1-11 15:41:54 236 人看过

一、犯罪构成要素到底应由几个条件构成

犯罪构成要素应由四个条件构成:

1.主体要素,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2.客体要素,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主观素件,即故意或过失的心态;

4.客观要素,即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犯罪情节可以缓刑吗

刑事犯罪满足以下条件的,能缓刑: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犯罪情节严重指哪方面

犯罪情节严重指犯罪动机、手段恶劣,造成严重政治影响等严重危害后果。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犯罪动机和手段非常恶劣,受害人的人身和精神受到严重损害或因被冤枉起诉和判刑而死亡的情况。由于包庇重大犯罪分子,但罪分子消除了法律,继续为非作恶,引起了公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n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02: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不认为是犯罪到底构不构成犯罪
    不构成犯罪,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认为犯罪嫌疑的行为不属于犯罪的,当事人就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刑事处罚。一、尚不构成犯罪什么意思尚不构成犯罪就是不符合犯罪要件的,不追究刑事责任,进行行政处罚。当事人的行为属于违法,但其违法程度较轻,还没有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犯罪程度或条件,当事人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只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不属于犯罪,也就是虽违法,但不犯罪。普通的违法行为,尚未触犯刑律,或犯罪金额不够一定标准时,在法院审判或公安机关侦办中,将给出尚不构成犯罪的结论。可批评教育或当庭释放。二、检察院不起诉是否需要社区矫正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不需要社区矫正。根据法律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只针对于罪犯,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不再属于罪犯,从而不需要社区矫正。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书的,犯罪嫌疑人
    2023-02-22
    476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素的对构成要件要素可以进行不同分类
    (一)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说明行为外部的、客观方面的要素即为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行为、结果、行为对象等;表明行为人内心的、主观方面的要素即为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故意、过失、目的等。(二)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按照刑法理论的通说,刑事辩护律师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便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果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种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三)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与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通常的构成要件要素,是积极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要素,这种要素就是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但例外地也存在否定犯罪性的构成要件要素,这便是消极的构成要件要素。(四)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与非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共同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指犯罪构成共同要件中为任何犯罪
    2023-03-12
    174人看过
  • 刑事犯罪构成有哪几个要件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
    2023-02-22
    258人看过
  • 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有哪几个要素
    一、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有哪几个要素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这是本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所谓要挟方法,通常是指抓住被害人的某些把柄或者制造某种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借口,如以揭发贪污、盗窃等违法犯罪事实或生活作风腐败等相要挟。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消费者维权或者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
    2024-01-13
    169人看过
  •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需要满足几个元素
    要满足如下四个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比,本法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最显著特点。(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认定抢
    2023-05-03
    215人看过
  • 犯罪构成要件:揭开罪责的四个关键要素?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有: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客体。说明某种犯罪危害了什么样利益的要件;3、客观方面。说明犯罪是在什么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什么样的行为,使客体受到什么样危害的要件;4、主观方面。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的作用有:1、犯罪构成是定罪量刑的法律标准;2、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负刑事责任的根据;3、犯罪构成所我国刑法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构成要件:揭开罪
    2023-11-24
    477人看过
  • 构成诽谤罪的几个条件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罪乃是指明知事实真相却蓄意捏造、传播虚假信息,旨在贬低他人的品格和名誉之违法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人实施诽谤罪须满足以下四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1.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即毫无根据地编造虚假事实;2.须有将捏造的事实公之于众的行为,此种散布方式既包括口头陈述,亦涵盖书面表达;3.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无论是单一对象还是多个对象均可;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方能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7
    144人看过
  • 非吸罪构成条件有几个
    法律综合知识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层面:1.性质非法:犯罪分子通常未经相关部门的授权与批准,或者借用合法运营企业的外衣来筹集资金。2.手段公开:吸收资金的过程往往借助于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向广大社会群众公布。3.利益诱惑:犯罪分子通常会承诺在一定时间范围以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多种方式偿还本金和利息,甚至给予相应的回报。4.影响广泛:犯罪分子所针对的对象往往是社会公众,也就是那些不特定的人群,以此来达到吸收资金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2024-07-29
    111人看过
  • 构成要件是什么?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犯罪构成要素和构成要件是以下这些:一是主体要件:行为人具有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二是主观要件: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三是客体要件:犯罪行为侵害的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四是客观要件: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客体要件:放射性废物主要包括放射性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放射性废水是指放射性核素含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液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核燃料前处理(如铀矿开采、水冶、精炼,核燃料制造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核燃料后处理第一循环产生的废液,原子能发电站,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机构、医院、工厂等排出的废水。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和大气排放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
    2023-08-18
    106人看过
  • 条件合同的构成要素
    附条件合同
    附条件合同:是指第三人在合同中特别约定一定条件,以条件的成就作为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除的依据。附条件合同有以下四类:1、延迟条件。延迟条件是指以其成就决定合同效力的条件。2、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是指合同效力的终止取决于所附条件的成就。3、肯定条件。肯定条件是指以某些客观事实为附条件的内容,因此也称为积极条件。4、否定条件。否定条件是指以不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条件的内容,因此也称为负面条件。附条件的合同和附期限的合同的区别条件与期限尽管都是法律行为的附款,但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作为条件的附款必须是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如果不属于将来或该事实是确定要发生的,则不能成为条件附款,而期限是以将来确定的事实的到来为客观的。附期限的合同,分为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和附终止期限的合同。前者,自期限届到时生效;后者,自期限届满时失效。附条件的合同,分为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和附解除条例的合同。前者,自条件成就时生效;后
    2023-07-02
    122人看过
  • 犯罪构成的三要素与四要素
    犯罪构成三要素说三要素说认为,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还必须负有责任,也即是说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三个递进式组合的条件。(1)犯罪构成该当性。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要相一致。具体来说该当性中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几个要素。(2)违法性。违法性要求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是排除具有该当性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3)有责性。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责性还有两种
    2023-06-12
    246人看过
  • 犯罪要素构成的探究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023-07-04
    208人看过
  • 到底有哪些要素构成了入室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一、到底有哪些要素构成了入室盗窃罪的犯罪主体入室盗窃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是行为人实施了入室盗窃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地点无法查证的,盗窃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应当根据受理案件所
    2023-11-21
    147人看过
  • 什么是构成犯罪要素
    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的构成要素是指: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要素;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或单位;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一、协助组织卖淫罪的构成条件协助组织卖淫罪是指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组织他人卖淫行为的。协助组织卖淫罪有以下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组织卖淫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而协助组织卖淫虽不是组织他人卖淫,但却在组织他人卖淫的犯罪活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对组织他人卖淫犯罪活动起协助作用的犯罪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很多人。(四)主观要件
    2023-03-31
    7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的构成要件有哪几个要素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5
      被害人有隐私或把柄被抓住;胁迫被害人钱物行为(非自愿)。
    • 2022年犯罪构成包括哪几个要素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4
      犯罪包括四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 四个方面犯罪构成要素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6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 如何解释构成犯罪构成构成犯罪的构成要件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7-09
      所谓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有的属于犯罪客观方面,有的属于犯罪主观方面,它们有机统一形成某种罪的犯罪构成。 2、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法定性。行为成立犯罪所需的构成要件,必须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只有经过
    • 报复陷害罪构成要件哪些要素构成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3
      1.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报复陷害他人的目的; 3.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或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