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婚嫁彩礼的标准。只是规定了当事人在未结婚、结婚后没有共同生活以及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给付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彩礼。
一、结婚多久离婚可以不退彩礼
法律并未规定结婚多久离婚可以不退换彩礼。但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离婚当事人可以主张返还彩礼:
(1)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但是没有共同生活的;
(2)男方婚前给付彩礼并导致生活困难的。
虽然符合返还彩礼的情形,但并不意味着彩礼会如数返还。人民法院在判决确定返还数额时一般会根据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有无生育子女、财产使用情况、双方经济状况、彩礼数额的大小、过错大小等情况,酌情确定返还的比例。
二、刚结婚不久就离婚,彩礼钱可以退回吗
如果双方虽然结婚了,但是没有共同生活;或者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可以要求返还彩礼。
返还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双方只是出于恋爱阶段,并没有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此时如果结不成婚,给付彩礼的一方有权要求返还;
2.双方已经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并没共同居住、共同生活,例如一办理好结婚手续就出国了直到离婚才回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离婚,给付彩礼的一方则可以要求返还;
3.需要给付的彩礼金额很大,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结婚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由于彩礼导致债台高筑,此时离婚了也是可以向法院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
三、离婚了,彩礼钱该不该还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离婚后或者未结婚的彩礼是否应该返还要看具体情况,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三种情况下是可以主张返还彩礼的: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苦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彩礼的判定标准,彩礼的标准
64人看过
-
离婚彩礼嫁妆退还吗
181人看过
-
婚姻中的彩礼嫁妆归属
345人看过
-
离婚嫁妆彩礼钱怎样办
303人看过
-
怎么分嫁妆彩礼
124人看过
-
嫁妆和彩礼规定
202人看过
彩礼如何认定: (一)如果彩礼是赠送给女方父母的,那么无论是婚前赠送还是婚后赠送,既不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也不属于夫妻双方的财产,而是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因此,男方家长给女方家长,与夫妻双方均无涉,属于女方父母的财产。 (二)若在结婚登记前... 更多>
-
彩礼怎么分嫁妆彩礼离婚如何分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081、看情况而定。 2、正常情况下,离婚不能要求退还彩礼,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中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锦州婚嫁彩礼纠纷律师费标准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4(一)代理民事诉讼、仲裁案件收费标准 1、不涉及财产关系的,基准收费标准为5,000元-30,000元/件,上浮不限。 2、涉及财产关系的,按照诉讼(争议)标的额分段按比例累加收费: (1)10万元以下部分(含10万元)收费比例为8%-10%,收费额不足5,000元的每件按5,000元收取; (2)10万元至50万元部分(含50万元)为7%-9%; (3)50万元至l00万元部分(含100万元)为
-
结婚需要嫁妆彩礼,问下嫁妆和彩礼是一样的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8彩礼=男方给女方的金钱或物品. 嫁妆=女方嫁入男家时带来的金钱或物品. 彩礼(聘礼)一般是给女方家长的.嫁妆则是夫妻两的. 依照传统, 聘礼多数为物品,女方会分发给亲戚朋友的东西.如喜糕,喜饼,糖果,金饰(新娘的5点金),钱(红包)等.下聘(礼),既提亲,谈论几时接娶新娘的日子. 嫁妆则属女方自身用品居多.柜,橱,箱,衣服,首饰等.出嫁时,姑娘带着一起到男方家去的东西.嫁妆彩礼都是少不了的呢。
-
彩礼的判定标准,彩礼的标准上海在线咨询 2021-07-15在婚前,男方给新娘送彩礼是中国的风俗习惯。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哪些是彩礼,哪些不是彩礼。当婚姻不成功时,很容易就彩礼返还的问题发生争执。如何判断彩礼是解决彩礼返还的关键。但彩礼是有相关的判断标准和条件的。要判断什么是彩礼,首先要了解彩礼的基本含义。彩礼仅根据婚约、根据当地习俗和习惯、向对方支付较大数量的财物。根据当地习俗和习惯。在订立婚约或签订婚约的过程中,给予财产的行为必须以当地习俗和习惯为依据。
-
离婚彩礼钱怎么算嫁妆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1离婚的时候,一般来说,彩礼嫁妆是可以处理的,但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1、只是订婚的彩礼,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离婚彩礼必须退还; 2、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还未共同生活的,一方要求退还彩礼钱的,必须退还; 3、因一方婚前给付彩礼钱,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对方应当返还,生活困难必须达到无法维持当地最低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