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共十七条意见。一是关于总体要求和审查重点。要求国有金融企业严格落实《预算法》等要求,在支持地方发展建设过程中,规范投融资行为。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应加强“穿透式”资本金审查,并审慎评估融资主体还款能力,确保自有经营性现金流覆盖应还债务本息。二是关于投资基金、资产管理、PPP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要求国有金融企业在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投资基金、开展资产管理和金融中介业务,以及参与PPP项目融资时,不得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提供支持。要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同时,明确国有金融企业不得对地方政府统一授信。三是关于财务、资本管理要求和绩效评价。明确国有金融企业应严格执行出资管理、财务管理和产权管理有关规定,防范财务风险和国有资产流失。要求国有金融企业积极配合整改。对于违法违规提供融资的,下调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等级。同时,明确了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
为督促国有金融企业尽职调查、严格把关,《通知》第二、三条明确了国有金融企业参与地方建设融资时应审查评估的重点。其中,第二条要求资本金审查应坚持“穿透原则”,既要关注项目资本金本身是否符合规定,若发现存在“名股实债”等违规操作的,不得向其提供融资,还需向上“穿透”审查,重点关注以债务性资金违规出资等问题。第三条重点要求自有经营性现金流能够覆盖应还债务本息,避免国有金融企业依赖政府信用、放松风险管控。同时,项目现金流涉及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财政补贴等财政资金安排的,应认真核实地方政府履行相关程序的合规性和完备性。
当前,国有金融企业参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债,存在一些重点风险领域。如,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实为债务融资平台的投资基金,发行资产管理产品筹资与地方建设项目债务对接,通过与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签署一揽子协议等方式“捆绑”地方政府信用,在为地方国有企业提供债券发行中介服务时强调政府背景,参与“伪PPP”项目投融资等。
《通知》第四至十条根据上述业务的不同特征,提出了规范要求。其中,第四条重点防控将投资基金异化为债务融资平台。第五条重点要求资产管理业务按“穿透原则”加强资金投向管理。第六条重点要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按市场化原则在业务范围内审慎合规授信。第七条重点防控对地方政府统一授信的行为。第八条重点防控金融中介业务中明示或暗示政府信用支持的行为。第九条重点规范了国有金融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经营行为,要求国有金融企业以PPP项目规范运作为融资前提条件,避免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第十条重点规范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行为。
-
政府出资的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吗
317人看过
-
政府拆迁国资企业是否合法?
396人看过
-
什么是政府主导的企业改制
135人看过
-
国有企业与财政资金能否借款
134人看过
-
公司企业间借贷合同资金拆借无效行为
240人看过
-
政府机关可以借钱给国有企业
315人看过
企业拆借是指企业之间为了解决临时资金周转问题而进行的短期资金借贷活动。通常,企业拆借是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中介,以保持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 企业拆借的期限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利率相对较高,以吸引资金供求双方参与。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拆... 更多>
-
2022年政府主导的企业改制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1、按发生的原因,有企业自主改制和企业非自主改制(由政府主导/指令下进行改制)两种情形。 2、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改制是政府指令企业进行改制或者政府出具企业改制方案等。 3、现行司法实践中,对企业自主进行的改制,在改制中发生的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政府主导的企业改制,人民法院的做法是不予受理,认为应当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
-
国有企业改制是属于政府行为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21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的,补偿金标准以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计算单位。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不高于当地社会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计算。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市、区属企业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按照不低于去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实发468元,其余额用于职工个人交纳社会保险费。县(市
-
企业资金拆借的程序企业资金拆借要注意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24一、企业资金拆借的程序: 企业如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资金拆借,必须经过以下程序: 1、交存拆借基金。 2、申请拆借。 3、主管部门审批。 4、划转拆款。 二、企业资金拆借应注意的问题: 1、要防止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 2、要防止可能出现的金融投机。 3、要防止可能发生的信用失控。
-
-
政府主导企业改制时谁负责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22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