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对受教育者进行什么样的教育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6 19:33:19 441 人看过

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一、学生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

小学生监护人职责有:1、监护人的职责就是要保护被监护人的生命健康不受侵犯;抚养、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教育;在被监护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因此,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是监护人的法定义务和职责。2、监护人有义务对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并对其民事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有义务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有义务配合学校对其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有义务教育子女不单独外出,不做有危险的活动,如游泳、滑冰、爬山等;有义务将子女的身体异常情况和不正常情绪通报学校,避免发生意外。3、有义务做好子女在脱离学校和家庭期间,如上学、放学路上和节假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义务检查子女是否带有可能造成他人危险或生命安全的物品;有义务教育子女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他们从小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有义务做好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制止、纠正子女可能会引发人身伤害的想法、做法和习惯。4、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5、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二、北京上学政策2021

1、《入学意见》出台背景是怎样的?

近年来本市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和中央要求,坚持统筹施策、标本兼治,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学区制、集团化、城乡一体化等方式快速扩大优质学校覆盖面,努力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加强学段联动,通过资源和机会双轮驱动,统筹小、初、高各学段入学联动政策,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积极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今年总体上保持工作连续性、稳定性,优化了工作机制和文件内容,体现稳中有进。

2、《入学意见》政策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3、《入学意见》指导思想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机制,严格规范入学秩序,加强入学工作管理,确保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有序推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4、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原则有哪些?

坚持政府统筹,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作为政府行为予以保障。坚持区级为主,各区教委负责组织实施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坚持免试就近,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坚持有序规范,严格规范程序,严肃执纪问责,确保入学工作平稳有序。

5.多校划片入学有哪些要求?

各区教委要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积极稳妥推进以多校划片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

6.小学学龄儿童家长如何参加信息采集?

登录小学入学服务系统(yjrx.bjed.cn),确认入学登记的区,选择对应的户籍类型入口,在规定时间内注册,并填写详细信息。信息真实性审核通过后可打印信息采集表,到学校登记报名时须出示信息采集表。

7.哪些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时按本市户籍对待?

六类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时按本市户籍对待,包括区台办认定的台胞子女、区侨务部门认定的华侨子女、国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门认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符合随军进京落户条件正在办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子女、父母一方有本市常住户籍或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少年。

8.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如何入学?

按照各区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材料审核实施细则,由父母持本人在京务工就业材料、在京实际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户口簿、北京市居住证,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参加入学资格审核,通过后进入入学程序。

9.共有产权住房家庭子女如何入学?

2017年9月《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当年已经明确,共有产权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销售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水平,并限定使用和处分权利,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属于产权类住房,与其他普通商品住房入学政策一致。

10.如果回户籍所在地和家庭实际居住地参加小升初,如何办理手续?

回户籍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入学的学生需向毕业学校提出申请,并由学校在统一平台中打印申请表,签字确认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审核,由毕业学校发起申请,转出区审核后,转入区再进行审核。申请审核通过后自动将信息变更到转入区。审核具体时间、地点及要求请向转出区、转入区咨询。

三、教育局有行政处罚权吗?

教育局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局是我国教育的行政机关,对教育工作进行管理,而在实践中教育方面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是比较多的,依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的执法权主要集体中违反教育法的违法行为,例如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撤销,没收违法所得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6日 23: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处分权相关文章
  • 《义务教育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规定
    《义务教育法》中的法律条文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第一章第四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一章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第九条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
    2023-06-06
    185人看过
  • 对劳动者应进行哪些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可以促使劳动者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其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规自觉性,也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根据有关法规内容主要包括:1、对新工人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所谓“三级”,即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入厂教育即新工人到厂后由劳动工资或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安排,由安全技术部门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才准分配到车间(队);车间教育即由车间(队)主任(队长)或主管安全的负责人负责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准分配到班组,班组教育即由班组长或班安全员负责,进行实际操作安全技术教育。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对入厂的新工人除了进行“三级”教育外,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特种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是指他所从事的工作极易发生伤亡事故,不仅危害本人,而且还会危害他人安全的作业人员,如电工、起重工、焊接、车辆驾驶、爆破等作业人员。对特种作业人员不仅要进行专门的安全教
    2023-04-26
    414人看过
  • 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有哪些规定?
    第四十五条高等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四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不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公民,学有所长,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经认定合格,也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第四十七条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的需要设置。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高等学校的教师取得前款规定的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三)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四)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
    2023-04-27
    302人看过
  • 残疾人教育:法律赋予的受教育权
    一、概念: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既要求实现残疾人受教育权保障的形式平等,即提供残疾人与普通人相平等的入学机会,也要逐步实现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质平等。二、我国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中国对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保障不但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保障实效。1、从残疾人受教育权的立法保障制度努力来看,主要集中于师资保障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权利救济保障制度,这三项保障制度在总体上构成了中国残疾人受教育权保障的宏观制度架构。2、残疾人受教育权保障也在各项制度的不断实践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典型地体现在残疾人教育的师资队伍渐趋优化、以残疾人教育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投资及基本建设渐趋加强和残疾人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学段衔接体系渐趋完善。3、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保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残疾人受教育权在立法保障上存在不足;二是残疾人受教育权保障的地区不
    2023-07-03
    55人看过
  • 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保护制度有哪些?
    教育工作者是指从事与教育有关的各类人员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里的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的总称。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是教师。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习为职责的人。教育工作者为受教育者提供学习的方法、知识的传授,受教育者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第四章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第三十三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三十四条 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第三十五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三十六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第五章 受教育者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
    2023-03-01
    229人看过
  • 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权利是什么
    教师拥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指导评价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应的一项特定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报酬待遇权是宪法赋予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在教师职业范围内的具体体现教师权利有哪些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研、学术交流、参与专业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领取工资,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和寒暑假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
    2023-07-31
    451人看过
  • 外面的教育机构受教育局管吗
    是的,教育局杜绝外部辅导机构。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教育相关部门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次相关部门明确表示:不支持义务阶段,学科类的教育培训机构。一、双减政策高中阶段双减政策的实质是根治义务教育阶段的“顽疾”,比如,唯分数的教育短视行为和价值取向、被资本裹挟的校外培训对学校教育的疯狂挤压、成倍增长的社会焦虑、因过度培训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不正常的义务教育生态。二、双减政策是什么意思?双减政策是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是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政策。三、线上补课违法吗线上补课是违法的。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023-03-17
    146人看过
  • 保障受教育的权利——浅说义务教育法
    不久前的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部修改后的法律从今天起施行。我国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对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起到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前进,许多新问题让短短18条的义务教育法无法解决。这次修订,这部法律变成了63条,使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时常受到侵害:某县缺少教师近4000人,不少学生就是在缺少教师的情况下完成义务教育的;小柱与小玲兄妹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可一年800多元的学杂费让父母难以支撑,妹妹小玲只好辍学;小牛刚上初二,父亲开店缺少人手,于是不顾小牛强烈反对,强令他辍学;小新是个调皮学生,因多次违反校规被学校开除,后来,流落到社会上的小新加入不良团伙,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所以,必须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障义务教育的正常进行,保证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法
    2023-06-06
    96人看过
  • 义务教育法与《教育法》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务教育法是专门规定义务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规定各级各类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主要区别在于前一部法律是为了保障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后一部主要是为了全民发展教育提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一、孩子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长犯法吗孩子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长犯法。九年义务制教育让每个适龄儿童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是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不得剥夺孩子上学的权利。如果家长强迫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退学,是违法行为。可以到当地县级以上教育部
    2023-04-06
    283人看过
  • 什么是受教育权,受教育权的利与义务是什么?
    教育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公民有权上学接受教育;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接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能上学,他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如果没有教育的物质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失败。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款和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平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罚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和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侵害受教育权的情况有哪些侵害受教育权的具体表现实际上就是侵害了他人通过教育获得人力资本并最终获得财产利益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也可以是说公民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受侵害:如:适龄儿童和少年没有依照法律规定接受
    2023-08-07
    499人看过
  • 教育部禁止手机进校园的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禁止手机入校园的初衷,自然有利于让学生专注学习,提高课堂效果,校园内严格管理手机使用确实能有效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和游戏,但禁用手机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会学生规范使用手机。一、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及其实施学校应该认真修订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规划,让全校教师都能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同时,要明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校本必修课,且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就是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学校教师需要逐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以典型引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让每个年级组研制、共享研学旅行的手册,每使用一次就修订一次,一次次的经验累积会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实践方式能让学生感到新奇美妙,进而引发探求兴趣,使学生产生出实践无
    2023-03-23
    67人看过
  • 投诉教育培训学校的方法
    第一种:消费者协会:12315第二种:工商局电话第三种:教委电话(公办教育培训机构)第四种:劳动局电话(职业培训机构)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没有培训资质可以投诉吗1、至当地教育局举报该机构为非法办学单位,教育局将按照《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或勒令结业。2、至当地工商局举报该机构为非法办学单位,工商局将根据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或勒令歇业。3、至当地媒体曝光,将该机构的非法办学事实向社会予以公示,并要求其退还非法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
    2023-07-03
    264人看过
  • 教育部:对不合格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启动退出机制
    教育部:对不合格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将启动退出机制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公布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教育部综合认定北京大学等4382所学校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将加强特色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学校启动退出机制,取消命名并予以通报。通知要求,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人文环境、优秀历史传统和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管理机制、课程开发、教育方式、工作模式、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平和办出特色。特色学校要保障教学时间,在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入学校国防教育内容。有效开展主题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栏、互联网站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教育活动。通知要求,特色学校要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工作,明确分管校领导和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教育教学
    2023-05-04
    73人看过
  • 教育法对于体罚的规定
    教育法对于体罚的规定:1、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组织的老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按现行老师管理权限,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组织或教育部门分别予以行政处罚或解职。2、老师殴打、体罚学生的,情节较轻的,由所在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给予纪律处分。3、老师殴打、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除由学校或者教育部门给予纪律处分外,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罚款、拘留等)。教育法是哪年颁布的2015年12月27日。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该法的颁布是关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标志着中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2023-07-31
    73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处分权
    词条

    处分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处置物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行为对物进行处置,如消费、加工、改造、毁损等。 法律上的处分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改变物的权利状态。如转让、租借等。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 更多>

    #处分权
    相关咨询
    • 教师和教育学校对学生有什么侵权行为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5
      1、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因此听课、作业、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教育的基本权利。 2、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主要表现是:以未完成作业或不守纪律为由,使学生不能按时下课或放学,或剥夺学生课外自由活动时间;罚站、罚打扫卫生、罚写作业、罚跑步等,以致造成学生身心健康受损害;非法搜身、拘禁学生等等。 3、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这类侵权行为表现有:讽刺、挖苦学生;故意侮辱学生、馒骂学
    • 怎样起诉受教育权学校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7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机会和物质条件。如某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
    •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保障什么受害者的受教育权利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30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及其他有关权益,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及时处理学校和教师侵害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有利于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督促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 对教师在教育机构或者学校工作中的哪些行为应给予教育行政处罚处分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7
      民办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二)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三)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四)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
    • 学校教育法对学生的权利怎么规定的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16
      根据《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