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房合同违约屋内物品被损坏需要赔偿吗?
租房合同违约屋内物品被损坏需要赔偿的。合同违约金以当事人约定为准,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合同违约金上限,合同违约金以当事人约定为主,可以约定具体数额,也可以约定计算方法,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或者过低,当事人可以请求予以减少或增加。如果是定金合同,约定定金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二、合同约定违约责任的情形包括哪些?
合同有约定违约责任的,依据合同约定内容来履行违约赔偿责任。在实务中,确定合同违约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查明当事人确没有履行合同的事实,只要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即可认定当事人的违约成立。
(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2、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和免责事由的法定性。没有法律条款的明文规定,不能构成无过错责任;同时,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不能免责。
3、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不必过错。在认定责任时无需受害人对行为人具有过错提供证据,行为人也无需对自己没有过错提供证据,即使提供出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据也应承担责任。
(二)合同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条款的情形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即使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责任条款,也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三、合同违约金的上限规定是什么?
1、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金额的,则可按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
2、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3、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违约责任是合同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它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障,不仅可以促使合同当事人双方自觉全面地履行合同义务,起到避免和减少违约行为发生的预防性作用,而且在发生违约时,通过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使守约方的损失得到补偿,使违约方受到相应的制裁,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
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室内物品损坏举证责任
290人看过
-
租房房屋内设施损坏谁来赔偿
198人看过
-
商品房买卖合同违约差价损失需要赔偿吗
84人看过
-
处理租房内损坏物品的建议
393人看过
-
转租房屋物品损坏责任界定
231人看过
-
租房违约合同和物品损坏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363人看过
-
租赁合同的物品损坏补偿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1第二百二十一条承租人在租赁物需要维修时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内维修。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因维修租赁物影响承租人使用的,应当相应减少租金或者延长租期。第二百二十二条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租赁物,因保管不善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第二百二十三条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承租人未经出租人同意,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
-
-
房屋租赁合同,租客合同时限内明确表示不租的做法隶属违约吗,需要赔偿违约金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8一、合同违约的做法有什么违约职责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依法应当承受的法律职责。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商定的,应当承受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职责。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做法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另一方能够在履行时限期满之前,要求其承受违约职责。在合同履行经过中,违约做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一方违约和两方违约; 2、预期违约和届期违约; 3、根本
-
租房合同中规定,物品损坏照价赔偿,法律上可以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7如果约定人为损坏物品照价赔偿,是合理合法的。只要损坏就赔偿,那就以偏概全了。这个照价赔偿的“价”,并不是房东自己说了算的,需要考虑物品的原值,考虑折旧等因素,确定合理的价格。
-
房屋租赁合同已经解除,这种违约,需要赔偿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24如因一方违约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违约方应赔偿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金额应当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