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的停止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00:32 191 人看过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犯罪过程,要经由一个从犯意形成、犯罪预备、着手实行到完成犯罪的发展过程。例如,故意杀人罪,一般会先有杀人的念头,再准备杀人凶器,然后实行杀人行为,直至把被害人杀死。但是,并非每一个犯罪都能完成以上犯罪过程。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犯罪分子为了犯罪准备了工具或者制造了条件,却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有的犯罪分子着手实行犯罪以后,却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得逞;有的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而自动停止犯罪或者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犯罪结果发生。这些不同的情况就使犯罪在不同的阶段停顿下来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就是犯罪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就犯罪的停止形态的特征来看,犯罪的停止形态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具备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又构成了犯罪,相比之下,犯意的形成虽然是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但犯意仅仅属于思想范畴,仅有犯意而未将犯意付诸实施尚不可能对社会造成任何危害,因而犯意的形成不属于犯罪的过程。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并不存在于所有犯罪过程中,一般认为,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因而过失犯罪没有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而没有既遂与未遂的区分问题。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甚至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之中,而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既然只是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持放任的态度,就不可能积极地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间接故意犯罪只有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也就无所谓预备、未遂和中止。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表明故意犯罪行为对于特定犯罪构成的程度,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从而决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程度。因此,准确地认定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有助于我们适当地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从而在准确定罪的基础上适当用刑罚,有效地同各种不同形态的犯罪行为作斗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08: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
    一、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一)时空性,即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二)中止的自动性。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在主观上的区分标志。当然这里的自动性可以包括: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的防止结果的发生。(三)彻底性。中止犯罪必须是彻底的而不是暂时的,即犯罪分子决心今后不再继续进行已经中止的犯罪活动,等待以后再继续进行,这只是犯罪的暂时中断,而不是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
    2023-04-16
    94人看过
  • 连续犯停止犯罪算不算中止犯
    连续犯停止犯罪也存在犯罪中止,但是整体而言对量刑影响不会太大。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行为人成立犯罪中止的,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时间条件: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实行阶段,既遂之前。(2)主观条件: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认为可以完成的犯罪,中止犯罪的动机在所不问。(3)客观条件:在实行行为终了前,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在实行行为终了后、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发生犯罪结果时,行为人亲自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既遂结果的发生。一、从轻处罚的情形有哪些?1、应当从轻处罚的情形有:(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2)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处罚。(3)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4)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6)对于被胁
    2023-02-18
    61人看过
  • 过失犯罪能否停止犯罪
    过失犯罪没有停止形态。过失犯罪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会构成犯罪,如果有停止状态,也就意味着没有危害结果产生,自然也就不构成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如何判刑?对于犯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的行为人,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流失罪是过失犯罪。在我国,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二、过失犯罪要承担什么责任?“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
    2023-04-07
    235人看过
  • 犯罪停止的基本特征
    第一,主观上有中止的想法,是无条件的、彻底的放弃犯罪;第二,客观上进行了中止,也就是停止了犯罪的行为;第三,中止行为一定要发生在犯罪的过程中,不可以是犯罪结束之后;第四,必须是使用积极的手段有效的停止犯罪的行为或避免危害结果的出现,这种积极的手段必须是在经验法则上高概率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的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
    2023-07-21
    188人看过
  • 故意停别人家的电是犯罪吗
    这个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适用《刑法》,不构成犯罪。不构成犯罪不表示行为不违法,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023-06-14
    126人看过
  •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什么的停止形态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
    2023-03-28
    206人看过
  • 故意伤害是否有犯罪中止
    故意伤害有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行为人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故意伤害是指行为人基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态度而采取的伤害行为。在实施故意伤害行为的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构成犯罪中止。一、未遂和中止的区别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
    2023-03-12
    360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主观故意?
    作为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状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的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支持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中止行为本身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犯罪预备有犯罪中止吗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首先,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其次,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
    2023-07-06
    162人看过
  • 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中止
    没有中止。犯罪中止是在实施犯罪之前,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然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来说,明知是犯罪,却以放任不管使犯罪发生的犯罪行为。因此间接故意不存在犯罪中止。间接故意是犯罪已经发生才能称为间接故意犯罪。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怎么认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1、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
    2023-02-20
    379人看过
  • 故意伤害共同犯罪中的中止犯怎么处罚?
    故意伤害有犯罪中止,比如说再伤害他人时买的工具后不实施,或者是抓住受害人之后放弃,都是属于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对未造成任何损害或者损害不大的,宜免除处罚;造成一定的损害或损害较大的,宜减轻处罚;对在中止犯罪前已另外构成独立犯罪的,宜按独立的犯罪处罚:对于所拟实施的犯罪显著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不予处罚。一、故意犯罪认定条件是什么?故意伤害罪共犯认定有以下几种情形:1、要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2、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是非法进行的3、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已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2023-06-19
    427人看过
  • 犯罪停止的定义是什么?
    犯罪中止具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犯罪中止的形态有哪些情形自动,即自己主动,放弃,即抛弃、丢掉的意思。所谓“自动放弃”,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犯罪活动。它表现为行为人认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行停止犯罪的进行(即“能达目的而不欲”)。如果行为人在自己认为不能将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而放弃犯罪,则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未遂(即“欲达目的而不能”)。例如,甲深夜拦住一下班女士,正要强奸时,该女一回头,甲发现是小学老师,扭头就跑。有学者认为,在这种场合中,行为人并非出于已意而停止犯罪,因为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实状况已发生了改变,由于这种改变才导致行为人行为的停止,故认为甲遇熟人而放弃
    2023-07-04
    352人看过
  • 部分人停止犯罪是否中止
    不可以。共同犯罪一人既遂,全体既遂。共犯中的一人只是简单的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只有中止者采取了一定措施,有效地中断自己先前行为与犯罪的联系(消除“原因力”),即使后来发生危害结果,仍然可以认定为中止。这种消除“原因力”的行为是非常难以认定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有关机关报告,司法机关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应认定为中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4-15
    500人看过
  • 害怕而停止是犯罪中止吗
    一、害怕而停止属于犯罪中止吗害怕而停止符合以下条件,则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也就是说,犯罪分子本来有条件把犯罪行为实施终了,直到发生他所希望的犯罪结果;但是他却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停止了犯罪活动。3.必须是彻底地停止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所谓自动,就是说必须完全出于自己的意志,因自身产生恐惧而放弃犯罪。在犯罪过程中受到被害人或第三人(如警方)威慑,而心中产生恐惧放弃犯罪的,不属于犯罪中止。三、法律规定刑法第24条第一款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6-03
    83人看过
  • 故意犯罪和犯罪中止哪个刑事处罚重
    故意犯罪和犯罪中止相比故意犯罪的刑事处罚更重,故意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明知的。这种明知既包括明知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也包括明知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必须是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明知的是危害结果必然发生,还是可能发生,只要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构成故意犯罪。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和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在程度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是刑法上通常说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我国刑法没有直接使用“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概念,但在对故意犯罪的规定中,对这两种心理差别是作
    2023-04-07
    41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故意停止状态是犯罪既遂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0
      这是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及其区别: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别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重要标志。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狭义)的一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犯罪终止必须具有自动性,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指犯罪人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区别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关键。
    • 故意犯罪停止状态和共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8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终止和犯罪既遂。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一罪是指罪犯的行为只能符合刑法一个犯罪构成从而构成一个犯罪的情况。数罪就是一个行为可以构成一个以上的犯罪构成的情况。一罪和数罪是刑法教材中的一节。建议你找本教材看看就知道了。一罪中比较重要的是牵连犯连续犯吸收犯数罪就应当数罪并罚。具体概念上网搜索一下有很多。
    • 故意犯罪行为预备阶段停止犯罪会受到处罚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1-10-13
      故意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停止犯罪不会受到处罚,犯罪的要素一般包括:犯罪事实、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但在实际犯罪活动中往往在犯罪事实活动之前还存在犯罪预备阶段,只是当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犯罪预备阶段被包括进了犯罪事实中,一般不单独处罚。犯罪预备是指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但是犯罪预备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 犯罪停止犯罪是否构成犯罪中止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10
      不一定,犯罪中止要求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犯罪中止必须要求你主观上的停止,并且有时还要求你做出截断危险的相应行为。
    • 犯罪停止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5
      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