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转让合同就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未作出任何说明,该仲裁条款对受让人是否有效。近日,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就一起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作出终审裁定,认定仲裁条款对受让人有效,为受让人继续主张权利明确了方向。
2006年6月,张某依约为李某提供了劳务,李某在支付了部分费用后仍欠张某8万余元。2008年11月,张某与李某达成债权转让协议,约定将李某对某建筑公司享有的债权转让给张某,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李某向张某提交了其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建筑工程合同。同日,李某向某建筑公司发出通知,告知某建筑公司已将债权转让给张某,要求其向张某支付,李某不再向建筑公司主张权利。
2008年12月,张某将某建筑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其按照建筑工程合同及债权转让协议向其支付8万余元。某建筑公司在答辩期间向法院提出管辖异议,主张其与李某的建筑工程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对张某有约束力,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张某的起诉。张某遂向法院提交了李某于立案后出具的书面证言,证明张某在债权转让时已明确反对仲裁条款,故仲裁条款对其无约束力。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向法院提交的《债权转让书》中并未就仲裁条款作出特别说明,且张某提交的李某写的证明也并非张某在受让债权时本人作出的意思表示,故仲裁条款对张某有约束力,裁定驳回了张某的起诉。张某不服一审裁定,上诉至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经过详细阅卷及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二审法官认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的规定,张某作为债权的受让人理应受建筑工程合同中仲裁条款的约束,现张某上诉主张在受让债权已明确表示反对仲裁条款,但其提交的李某的书面证言不足以证明其主张,且在发给某建筑公司的债权转让通知中也未就仲裁条款认可与否做出任何声明。故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裁定。
-
仲裁条款是否随债权转让而转让
205人看过
-
债权、债务转让之后仲裁条款效力看约定
85人看过
-
债权转让未果,债务仍需担责
485人看过
-
仲裁协议未能明确仲裁条款不具效力
386人看过
-
公司被兼并原仲裁条款仍然有效
331人看过
-
仲裁条款未约定仲裁委被裁无效
369人看过
债权转让也叫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享有的债权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债权转让是债的关系主体变更的一种形式,它是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协议将债的关系中的债权人进行变更。... 更多>
-
债权转让仲裁条款是怎样规定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5合同转让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完毕前,合同的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将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于合同权利义务转让时,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是否有效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比如德国法对此是予以肯定的。而法国以及纽约洲法则认为仲裁协议主要是创设了义务而非权利,并因而要求受让方明确的同意,才能对该方当事人产生效力。瑞典最高法院则采取了中间立场,即如果当事人未明确作出其他约定,则仲裁条款被
-
债权有效转让,债权有效转让的条件?香港在线咨询 2021-06-261、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转让不改变债权的内容。 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基本前提。 2、被让与的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9条规定,以下三类债权不得转让: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即,按照权利、义务的特殊性质,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形成,只应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如果权利人将此类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将会使合同的内容发生变更,使转让后的合同内容与转让前
-
2022年债权转让的保证仍然有效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0债权转让的,保证一般仍然有效,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六条【债权转让对保证责任影响】债权人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人的,该转让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 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
仲裁债权转让通知怎么写福建在线咨询 2023-12-08面对一些金额比较大的借贷,我们通常需要通过建立合同或者协议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话可以有效避免双方的权益不受到侵害。都说借钱容易,还钱难,所以很多人借了之后,都是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还清,有的甚至是通过转让的方式偿还。但并不是任何的债务都是可以转让的。
-
股东经过未出资转让的股权是否仍有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0未出资实际上是虚假出资,即取得股份而不付款或无价取得股份。未出资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论。除非未出资公司股东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隐瞒未出资的真相,否则受让人将被欺诈,否则不应认定未出资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无效;未出资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双方只要知道未出资公司股权的事实,受让人自愿承担未出资公司股东的股权出资补足责任,不损害他人利益,更有利于公司资本的充实。首先,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