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众万全公司以刘女士违反《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为由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仲裁委员会裁决刘女士向德众万全公司支付同业禁止违约金20万元,刘女士不服裁决诉至法院。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此案。
2003年12月5日,刘女士与德众万全公司签订了一份有效期至2006年12月4日的劳动合同,同日签订了一份《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后双方续订劳动合同至2007年12月4日。2007年7月13日,德众万全公司单方以原告违反《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为由解除了与原告的劳动关系。劳动仲裁仅以德众万全公司提供的工商档案登记认定原告参与发起聚德阳光公司缺乏事实依据。且劳动仲裁在未审查清楚本案事实的前提下,作出由原告承担同业禁止违约金20万元的巨额赔偿,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刘女士认为,双方签订的《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显失公平,应当依法撤销。因原告不服仲裁裁决,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原告无须向德众万全公司支付同业禁止违约金20万元、依法撤销《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
法庭上,德众万全公司辩称,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及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是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显示公平的问题。刘女士于在职期间出资设立聚德阳光公司违反了双方签订的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的规定。因此不同意刘女士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刘女士主张其对成为聚德阳光公司的股东并不知情,工商注册材料上的名字并非其本人所签,且其身份证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用于聚德阳光公司的工商注册手续。刘女士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意识到出借身份证件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故法院对刘女士的该项主张不予采信,并认定刘女士参与发起设立了聚德阳光公司。
虽该公司工商注册材料上刘女士的名字并非其本人所签,但该材料中刘女士的身份证件属实,且刘女士作为该公司股东及董事的资格已经工商行政机关予以核准。鉴此,刘女士在与德众万全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期间参与发起设立聚德阳光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保密与同业禁止协议》的约定义务,其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因协议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明显过高,故法院将根据刘女士的过错程度酌定其应承担的违约金数额。最后,法院判决刘女士向德众万全公司支付同业禁止违约金5万元。
-
美容院员工离职后开公司违反竞业限制已属违约
279人看过
-
判明职工是否违反竞业限制
106人看过
-
自己开公司违反了竞业限制
224人看过
-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什么时候生效
208人看过
-
家属开公司违反竞业协议吗
485人看过
-
竞业限制协议:用人单位与离职员工间的协议
405人看过
竞业禁止是用人单位对员工采取的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法律措施。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限制和禁止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同时在业务竞争单位工作,限制和禁止员工离职后从事与本单位竞争的业务。... 更多>
-
员工违反竞业限制是否为员工竞业限制行为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111、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2、同时,如果双方没有就违约金事宜进行约定的,公司可以依法要求员工赔偿实际损失; 3、在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时,用人单位一般只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要求赔偿赔偿损失,两者不能同时适用。
-
在职期间违反保密协议里的竞业限制怎么办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5如果在职期间违反保密协议里的竞业限制,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违法保密协议,单位可以要求支付违约金。
-
订的协议违反竞业限制是否有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2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签的协议一般是无效的。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期间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就业,不得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与前单位同类的业务。
-
竞业限制入职违反竞业协议该如何处理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01竞争禁止也称为竞争回避、竞争回避,是使用者对员工采取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法律措施,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的约定,在劳动关系生存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间内,限制员工在本公司工作期间与业务竞争公司兼职,或者退休后与本公司竞争的业务。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秘密事项。对于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使用者在劳动合同和保密合同中与
-
竞业限制在职的人员能签竞业协议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1-11-18离职后才补偿竞业协议,在职期间不予补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对劳动者离职后的竞业限制,但由于该约定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权,必须以用人单位支付的竞业限制补偿为对价。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竞业限制补偿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内按月支付,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2年。但是,补偿金的支付标准和提前支付、一次性支付、未及时支付的法律后果没有明确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