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故意犯罪的停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16:02:52 360 人看过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而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犯罪过程,要经由一个从犯意形成、犯罪预备、着手实行到完成犯罪的发展过程。

例如,故意杀人罪,一般会先有杀人的念头,再准备杀人凶器,然后实行杀人行为,直至把被害人杀死。但是,并非每一个犯罪都能完成以上犯罪过程。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犯罪分子为了犯罪准备了工具或者制造了条件,却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有的犯罪分子着手实行犯罪以后,却由于本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犯罪得逞;有的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而自动停止犯罪或者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犯罪结果发生。这些不同的情况就使犯罪在不同的阶段停顿下来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就是犯罪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就犯罪的停止形态的特征来看,犯罪的停止形态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既遂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已经完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它表明某一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具备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但又构成了犯罪,相比之下,犯意的形成虽然是推动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内心起因,但犯意仅仅属于思想范畴,仅有犯意而未将犯意付诸实施尚不可能对社会造成任何危害,因而犯意的形成不属于犯罪的过程。

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并不存在于所有犯罪过程中,一般认为,过失犯罪行为人主观上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只有出现了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因而过失犯罪没有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停止形态。对于过失犯罪来说,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而没有既遂与未遂的区分问题。犯罪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甚至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之中,而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既然只是对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持放任的态度,就不可能积极地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间接故意犯罪只有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也就无所谓预备、未遂和中止。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表明故意犯罪行为对于特定犯罪构成的程度,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从而决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程度。因此,准确地认定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有助于我们适当地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从而在准确定罪的基础上适当用刑罚,有效地同各种不同形态的犯罪行为作斗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3日 17: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故意犯罪是指什么犯罪故意有什么类型
    一、故意犯罪是指什么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故意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因素或称意识因素。即对适合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的认识。这些事实包括行为、行为的性质、行为的时间与地点、行为的情节、行为的客体、行为的结果、因果关系、身分等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关于违法性的认识是否属于故意的内容,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内容,罗马法时期便有“不知法律不赦”的格言。刑事古典学派基于道义责任论认为,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的内容。刑法学新派基于道义责任论认为,对于故意的成立不需考虑行为人的违法性认识。二、犯罪故意有什么类型根据中国刑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直接故意中,存在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即明知
    2023-03-01
    351人看过
  •  什么是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什么区别?
    故意犯罪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类型。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它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故意犯罪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比如杀人犯为了杀死他人,用刀捅被害人心脏,割掉被害人头颅。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
    2023-08-18
    277人看过
  • 犯罪停止形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犯罪的停止形态具体内容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况:(1)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2)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停止形态主要是把握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问题。尤其是共同犯罪中部分共同犯罪人中止了犯罪的情况。基本原则:共同犯罪中共犯中止的有效性不仅仅表现在停止自己的共同犯罪行为,还必须有效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完成犯罪(即阻止其他共同犯罪的实行犯达到既遂)1.实行犯要成立中之不仅要停止自己的行为,还必需有效阻止其他实行犯实行既遂。例如甲、乙、丙强奸、猥亵妇女案。案例:甲乙丙三人共使用爆力的手段劫持一名青年妇女,把这名妇女劫持到自己租的房子中,三人轮奸强奸这名妇女,其中甲实施了强奸行为,而乙和丙没有实施强奸行为,但实行了其他行为。案件如何处理分析:如果乙和丙两个人没有奸淫的行为,放弃了强
    2023-07-22
    434人看过
  • 故意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停止犯罪会受到处罚吗?
    一、故意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停止犯罪会受到处罚吗?故意犯罪行为的预备阶段停止犯罪不会受到处罚,犯罪的要素一般包括:犯罪事实、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但在实际犯罪活动中往往在犯罪事实活动之前还存在犯罪预备阶段,只是当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犯罪预备阶段被包括进了犯罪事实中,一般不单独处罚。犯罪预备是指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但是犯罪预备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二、故意杀人罪的预备阶段怎么界定在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因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其主观具有实害的故意,客观行为触犯了相应的法益,处罚较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此规定是对犯罪预备的高度概括。预备犯与犯罪预备是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前者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后者则是在犯罪预备阶段已经停顿的犯罪形态。预备犯是指已经实施犯罪的预备行
    2023-06-03
    76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什么意思,刑法怎么规定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的阶段是怎么规定的犯罪中止的阶段是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1、时间条件: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2、主观条件:中止的自动性。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包括两种情况:(1)自动放弃犯罪。(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21
    81人看过
  • 什么是过失犯罪?什么叫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比如杀人犯为了杀死他人,用刀捅被害人心脏,割掉被害人头颅。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它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一、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有什么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必须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客观上必须实施了致人死亡的行为,并且已经造成死亡结果,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间接故意杀人罪,实施的行为在
    2023-03-31
    290人看过
  • 故意停别人家的电是犯罪吗
    这个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适用《刑法》,不构成犯罪。不构成犯罪不表示行为不违法,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023-06-14
    126人看过
  • 什么是故意?故意犯罪的种类有哪些?
    故意犯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犯罪故意的种类主要包括1、直接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希望该结果发生构成的犯罪;2、间接故意犯罪,即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放任该结果发生构成的犯罪。一、判了一年零八个月最多服刑多长时间判了一年零八个月最多服刑一年零八个月,能减刑但是要看在监狱的表现由法院来裁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判处。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预见自己
    2023-06-23
    202人看过
  •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及阶段:解析与探讨
    犯罪停止形态是指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比如自动放弃或被迫放弃犯罪等等)而形成的最终的犯罪形态。分为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犯罪阶段是指犯罪行为发展的动态过程。二者区别是,一个具体的犯罪行为只能有一种犯罪停止形态,预备形态、未遂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只能有一种而排斥其他形态。而一个犯罪行为存在很多阶段,比如犯罪预备阶段、实行阶段等等。这些阶段可以同时存在。这个具体犯罪行为分为几个阶段,预备阶段与实行阶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当然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只发展到预备阶段。但这个犯罪行为最终只能有一种犯罪形态,就是犯罪未遂,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了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体现出犯罪行为人主观恶性较大,根据该条规定,对于故
    2023-07-08
    492人看过
  • 犯罪中止是否需要主观故意?
    作为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所呈现的状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是中止行为造成的结局。犯罪中止与中止行为又有严格的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支持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依据,中止行为本身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犯罪预备有犯罪中止吗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还未正式实施犯罪。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已经正式开始实施犯罪。首先,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犯罪着手之前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时候;而犯罪中止则是在犯罪既遂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中都可以发生。其次,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造成的,而犯罪中止
    2023-07-06
    162人看过
  • 间接故意是否存在犯罪中止
    没有中止。犯罪中止是在实施犯罪之前,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然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来说,明知是犯罪,却以放任不管使犯罪发生的犯罪行为。因此间接故意不存在犯罪中止。间接故意是犯罪已经发生才能称为间接故意犯罪。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怎么认定?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1、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
    2023-02-20
    379人看过
  •  故意犯罪至何种程度可称为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的活动形态可以分为四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其中,犯罪预备是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犯罪中止是指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的活动形态可以分为四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其中:犯罪预备是指是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形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犯罪中止是指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故 意 犯 罪 的 四 种 形 态 是 什 么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使犯罪行为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这些形态并不是暂时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停止,即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2023-09-18
    407人看过
  • 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故意犯罪
    1、犯罪中止不一定只能在故意犯罪中。“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2、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一、犯罪中止只是存在于犯罪实行阶段吗?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
    2023-02-20
    305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成立条件是:(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一、间接杀人能判多少年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后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后果的发生,虽然没有积极
    2023-03-10
    11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故意停止状态是犯罪既遂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20
      这是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及其区别: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别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重要标志。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狭义)的一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是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犯罪终止必须具有自动性,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指犯罪人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区别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关键。
    • 故意犯罪停止的现象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1-17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指在故意犯罪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几种犯罪形态。可以划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两种。前者就是犯罪既遂,后者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出现未完成形态。 《刑法》第十四条 《刑法》第二十三条 《刑法》第二十四条
    •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什么,故意犯罪的发展的一般形态有哪些类型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23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即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中途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未完成犯罪;二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没有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根据犯罪停止的原因或停
    •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停止形态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6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五、共同犯罪1、共同
    • 故意犯罪停止状态和共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8
      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终止和犯罪既遂。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一罪是指罪犯的行为只能符合刑法一个犯罪构成从而构成一个犯罪的情况。数罪就是一个行为可以构成一个以上的犯罪构成的情况。一罪和数罪是刑法教材中的一节。建议你找本教材看看就知道了。一罪中比较重要的是牵连犯连续犯吸收犯数罪就应当数罪并罚。具体概念上网搜索一下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