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前债务算不算夫妻共同债务范围
婚前债务不一定算夫妻共同债务范围。如果一方婚前已经形成的债务,原则上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需各人偿还;夫妻一方有证据能够证明所欠债务是为结婚或者都已经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二、夫妻债务清偿的主要特征
1.时间特征。夫妻共同债务一般发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即从夫妻双方结婚之日起至双方离婚之日止的期间之内。
2.行为特征。基本包括生活性债务和经营性债务两大类。
3.债务的性质。由于夫妻财产关系除非有特别约外定,是一种共同共有关系,从而决定了夫妻共同债务为连带债务,夫妻双方任何一方都负有对共同债务的全部给付义务,夫妻一方给付后有向另一方追偿的权利。
4.在效力上的特征。
三、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哪些
1.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2.因日常生活所负的债务;
3.因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4.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欠的债务;
5.因抚养子女所负的债务;
6.因赡养负有赡养义务的老人所负的债务;
7.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n(一)一方的婚前财产;\n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n(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n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n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
放高利贷的借款能算夫妻共同债务以及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117人看过
-
离婚了信用卡算不算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债务怎么执行
354人看过
-
夫妻共同债务婚前财产会被执行吗,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包括哪些
414人看过
-
夫妻一方要还不知情债务吗,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163人看过
-
如何规避夫妻债务风险,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336人看过
-
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是什么,如何证明夫妻共同债务
189人看过
-
什么算夫妻债务的范围呢,需要夫妻共同承担债务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14【法律意见】夫妻债务的范围: 1、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如购置共同生活用品所负的债务;购买、装修共住的住房所负的债务;为支付一方医疗费用所负的债务。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履行法定扶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3、履行法定赡养义务所负的债务。 4、为支付夫妻一方或双方的、培训费用所负的债务。夫妻从事正当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从事体育活动等所负的债务。 5、为支付正当必要的社会交往费用所负的债务。
-
什么样的债务不算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2以下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 1、夫妻一方婚前债务。如果夫妻一方负担购房等财产的债务,该房屋未用于婚后共同生活的,应视为个人债务。 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承担的债务。夫妻双方约定由一方承担共同生活所承担的债务,可视为夫妻个人债务。原则上,这种协议对债权人没有对抗作用,除非债权人事先知道协议或事后追认协议。 3、夫妻一方因赌博、吸毒、酗酒等个人不合理费用负债。 4、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属于夫妻一方的
-
这个共同债务算不算婚前债务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19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
-
夫妻共同债务怎样算离婚前所欠的债务福建在线咨询 2023-12-10律师解答 离婚后所欠债务不算夫妻共同债务。法律规定,只要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一方在离婚后所欠的债务应仍认定为是债务人的个人债务,应由债务人用其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
夫妻夫妻之间赌债算不算是共同债务江苏在线咨询 2021-10-26夫妻离婚赌注不是共同债务。最高院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夫妻一方在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负债,第三方主张该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