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被禁止进入工地是否违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6 14:54:19 499 人看过

控制一定的人员流动和监管是国家规定的,企业的做法也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当然,如果直接无症状无依据的直接由工地实施完全不允许出入,那是不人性化的方式,此法不可取,控制了工地工人合理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是违法的,可以打电话向当地政府,防控中心反映

物业不让业主车进出小区合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01:3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逮捕相关文章
  • 禁止女员工在工作中怀孕是否违法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生育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禁止女职工在职怀孕是对生育权的侵犯,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工资,第六条女职工怀孕、分娩、哺乳期间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解除或者终止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工作,并应在工作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工作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工作时间。第二,生育权的内容是指公民生育子女并获得相关信息和服务的权利。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生育自由权自由和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生育次数和生育间隔的权利决定是否自由生育的权利。公民既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公民有选择是否生育的权利,任何子女都不应受到歧视,男女在生育问题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也
    2023-05-07
    152人看过
  • 地方政府禁止外地品牌进入本地市场是违法的吗
    政府不得实施下列行为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一)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二)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三)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四)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五)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律师补充: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法律依据】《反垄断法》第三十三
    2023-05-06
    461人看过
  • 禁止女员工在职怀孕是否违法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生育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禁止女职工在职怀孕是侵犯生育权的行为,这种约定是无效的,也是违法的。2、法律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六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一、生育权有哪些内容生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生育子女及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生育自由自由而负责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和间隔的权利。
    2023-02-13
    51人看过
  • 禁止女员工在职怀孕是否违法
    一、禁止女员工在职怀孕是否违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生育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禁止女职工在职怀孕是侵犯生育权的行为,这种约定是无效的,也是违法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第六条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二、生育权内容生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生育子女及获得与此相关的信息和服务的权利。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生育自由自由而负责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时间、数量和间隔的
    2023-04-29
    235人看过
  • 进饭店禁止自带酒水,是否违法
    有很多网友在外面的酒店吃饭的时候都会发现酒店里面贴有禁止自带酒水的告示,其实这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因此,餐厅、大排档等餐饮场所在大门玻璃上张贴类似标语的行为是违法的,作为经营者,商家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律师补充: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对格
    2023-05-06
    269人看过
  • 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进入哪些地方
    禁止令可以禁止犯罪分子进入下列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1、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3、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4、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一、假冒注册商标罪怎么才能缓刑假冒注册商标罪符合以下条件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悔罪;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试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和场所,接触特定人员。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二、取保候审后是否能判缓刑取保候审后可以判处缓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1、对于18岁以下的人;2、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3、犯罪情节轻微;4、悔改;5、没有再犯罪的危险;6、宣告缓刑对居住社区
    2023-03-18
    218人看过
换一批
#强制措施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逮捕
    相关咨询
    • 禁止员工兼职是否违法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1
      我国现今劳动关系实践上认为,一般情况下员工只能有一个劳动关系,只能在一家单位办录用、拿工资。本职工作外的收入,那叫劳务报酬。有了本职工作后,员工择业的权利、工作的权利都得到了保障,与此相比,兼职就不是一项必须保障的权利,只是处于一个额外补充的地位。 所以,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员工约定不得兼职,或者在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中明确这一规定。
    • 公司的法人是否被禁止出入境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2
      可以的。本律师就办理过类似案件,一台湾老板在过境时被法院抓获。
    • 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进入哪些地方?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2
      禁止令可以禁止犯罪分子进入下列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 1、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3、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4、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 学校禁止学生带牛奶水果等进入校园是否违法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6
      这是可以按照自己主张来提交相关证据的
    • 物业禁止业主出入是否属于违法?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9-13
      合法的。在疫情期间,当地政府发布了文件的情况下,社区、村居委会可以开展自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