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或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将受到民事侵权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具体而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法权益,都将构成民事侵权,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也将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惩罚。因此,该段内容强调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不容忍网络欺凌和违法行为的存在。
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即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这些行为将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惩罚。
网 络 造 谣 罪 与 诽 谤 罪 的 区 别 是 什 么 ?
网络造谣罪与诽谤罪的区别在于,网络造谣罪是指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诽谤罪是指在网络上散布他人名誉上的虚假信息。这两种罪行在主观方面和构成要件上都有所不同。网络造谣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诽谤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网络造谣罪的构成要件是散布虚假信息,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散布他人名誉上的虚假信息。
这段话强调了网络造谣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并指出在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侵犯他人法权益等行为中,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受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惩罚。同时,网络造谣罪和诽谤罪在主观方面和构成要件上也有所不同,前者主观方面是故意,构成要件是散布虚假信息;后者主观方面是过失,构成要件是散布他人名誉上的虚假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网络谣言是否有法律责任?
488人看过
-
网络诽谤与网络谣言的关系是什么
460人看过
-
法律视角下的网络谣言分类
207人看过
-
网络谣言怎么进行法律维权
394人看过
-
消除网络谣言的方法
207人看过
-
从法律层面遏制网络谣言
357人看过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网络谣言主要涉及内容有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 、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 更多>
-
如何收集网络谣言的证据?新疆在线咨询 2024-12-09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犯罪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等。如果是通过网络造谣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截图的方式收集证据。证据内容必须能够证明侵权者采取捏造、夸大、扭曲事实的方法对被害人实施言辞上的人身攻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
-
网络传谣言是否违法?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23网络谣言可能违法。通过信息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属于告知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法院受理网络谣言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11.罪犯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或者严重违反有关保外就医规定的,应当及时收监执行。2.罪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哺乳期限按婴儿出生后1年计算。3.罪犯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
-
该怎么举报网络造谣谣言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30公民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也可以通过打110报警电话的方式向公安机关举报,如果谣言是诽谤行为的,并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诽谤罪,可直接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
网络谣言造谣到什么程度能起诉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1、造谣不管到什么程度满足下列条件就是可以起诉的: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告明确;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造谣一般涉嫌侮辱、诽谤罪,属于亲告罪。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