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该条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即产生了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法》的此项规定,对当事人依法承担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当事人如采取欺诈或威胁的行为签订了劳动合同,由于法律作出明确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当然,劳动合同是否无效,不能由当事人自己确定,否则,会对合同的合法履行构成威胁。因此,《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即无效劳动合同只能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对劳动合同作出无效确认后,还将对该份从订立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所产生的遗留问题作出处理。
可见合同无效,劳动单位是可以开除该名人员的。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用人单位可以辞退虚构工作经历的劳动者
384人看过
-
单位能否因员工欠债而将其开除?
167人看过
-
劳动者虚构工作经历用人单位可以主张劳动合同无效吗
375人看过
-
被单位开除除劳动合同证明能造假吗?
401人看过
-
员工提交虚假简历单位能否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465人看过
-
劳动者旷工多久单位可以开除
431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劳动法简历造假,单位可以开除我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01劳动者简历造假,用人单位可以以劳动者欺诈为由,认定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条订立,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
-
单位故意不安排劳动者工作可否能单位开除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25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单位不得剥夺工人休息的权利。你在单位不安排休息的情况下找人替工,单位以此为借口开除你是违法的,你可以在单位开除你60日内申请劳动仲裁。
-
已与其他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能否在编?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14企业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该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企业在挖人时应当注意员工与原企业是否有进行专项培训,约定有服务期以及员工离职是否会给原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等问题,这部分损失的赔偿,企业与员工之间是连带责任。因此,企业应当做好必要的审查工作。 风险提示: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主动提出,企业不需支付经济补偿,但如果员工是被迫离职,则企业需要支付经济补偿。被迫离职的情
-
劳动者在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后不能与其他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1可以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或称辞退)。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辞退劳动者的,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
用人单位单方面调动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未经劳动者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新疆在线咨询 2022-01-27如果用人单位是单方面的调动工作岗位,并且没有经过劳动者的同意的,用人单位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